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陈货”,一是指记者、通讯员和投稿者采访的材料,没有当即写成稿子,过了一些时间才写成稿子向外寄发的;二是指对一些新闻稿子,因为种种原因,编辑部没有及时采用,隔了一段时间才编发的。这  相似文献   

2.
3.
近日,看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在采访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时.该人员称.谁要我们支付报酬.我们就封杀谁。我想就“封杀”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4.
慎用“负”     
近几年书报中出现一个词叫“负增长”。这大概是借用“负数”——小于零——构成的。后来卫出现“负效应”或“负面效应”,就不知其构词的所以了。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任务能提前完成是件值得称赞的好事。但有些任务完成得好,却是“提前”不得的。报道“提前”了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去年9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截止8月底,全国个人收入调节税已征收3.15亿元同,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征收3亿元的任务。”这则报道,特别是其中的“提前”颇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8,(5)
时下有关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的报道,几乎天天可见诸报端,响诸广播、荧屏。“下岗”,本是我国经济改革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正常现象,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实行减员增效以及企业的兼并、破产和种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必然要有一批批的职...  相似文献   

7.
某企业报在报道一工人仿制一台提角水磨石机的事迹中说,该发明是本市首创。消息发表后,不少读者、建筑单位来电话说,这种机械30年前在我市就有使用,“首创”说法不妥。 专家对媒体的“填补空白”、“省内第一”、“率先使用”等提法,一再提醒要慎重,没有绝对把握的,原则上不用这类字眼。然而,有的记者为了增加稿件的“分量”,抓住一点信息就大做文章,就隆重推出,就冠以“首创”,就自封“第一,这种哗众取宠的毛病实在不能再继” 续下去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科技的 发展,“首创”、“率先”、“填补空白” 的事肯定越来越多,作为媒体应…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任务能提前完成是件值得称赞的好事。但有些任务完成得好,却是“提前”不得的。报道“提前”了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去年9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截止8月底,全国个人收入调节税已征收3.15亿元,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征收3亿元的任务。”这则报道,特別是其中的“提前”颇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每天阅读报纸,常会见到此类报道:“我市十大新闻人物呼之欲出”“奥运会大名单呼之欲出”“XX体制改革呼之欲出”……我们知道,成语作为一种长期沿习,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已经约定俗成,是汉语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在新闻报道中,为了简洁明快地传播新闻信息,适当地运用一些成语无可厚非。但切忌不顾成语的实际含义而盲目使用。如前面提到的几条新闻标题,成语“呼之欲出”的使用就值得商榷。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呼之欲出”一词出自北宋苏轼《郭忠恕画赞》:“恕先在焉,呼之欲出”。后来就以“呼之欲出”形容画像栩栩如…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0月13日,菜报发表了题为《福州制药厂制售伪劣药品被查处》的消息,其中写道:“调查发现,今年5至6月,这个厂为追求经济效益,用发霉的葡萄糖粉作原料……”。乍一看,这个厂生产伪劣药品似乎是好心犯错误。因为追求经济效益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应该受到支持和鼓励,对这个厂的领导岂不是可以谅解吗?在这里的“追求经济效益”应改为“追求非法利益”或“追  相似文献   

11.
大凡留心读报的读者不难发现,一时期来,“破格”一调走红,它频频露面于各种报道中。如果“露”的合适,这词儿确属字简意深,那被“破格”的人与事也能给人以激励和鼓舞,倘若用的欠当,乃至成为一些作者手中廉价的“神帽”,想“戴”进哪篇文章就“戴”进哪篇文章,想给哪个单位“戴”就给哪个单位“戴”,让一些喜欢“妙笔生花”的秀才们用滥了,它的效应就大打折扣了!何谓“破格”?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破格”是指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据此看来,有些报退中的“破格”应用向就不甚准确了。士。某报在一篇通讯中写道:经…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读到“零距离”这个不严谨的词语。据互联网不完全资料显示.“零距零”一词最早出现于海尔集团“零距离模式”服务理念;2001年10月,李响的《零点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一书让“零距离”一词开始流行起来。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开播,“零距离”更加火爆。时至今日,百度搜索“零距离”的条目竟达847万个。  相似文献   

13.
某报2004年3月7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该报记者采写的消息,列入了该报《好标题竞赛》栏目。报道内容主要为:泰王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一行30人到湖南参观访问。这是自她1981年第一次访华以来第18次来中国访问。文中讲她博学多才,喜爱唐诗宋词,“不仅能熟读成诵,还  相似文献   

14.
元月6日和8日人民日报和湖北日报刊登的:少年科学报在武汉创刊一稿中称:这张报纸是“全国第一份”和“是国内第一家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科普报。”其实,这张报纸并不是国内首创。在这以前,笔者就读到过辽宁省出版的少年科普报,该报的读者对象也是中、小学生。可见,此稿的这个提法是失实的了。有的新闻报道,喜好用“世界第一”、“全国第一”等等一些比较绝对化的词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增加新闻的份量。殊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0月13日,某报发表了题为《福州制药厂制售伪劣药品被查处》的消息,其中写道:“调查发现,今年5至6月,这个厂为追求经济效益,用发霉的葡萄糖粉作原料……”。乍一看,这个厂生产伪劣药品似乎是好心犯错误。因为追求经济效益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应该受到支持和鼓励,对这个厂的领导岂不是可以谅解吗?在这里的“追求经济效益”应改为“追求非法利益”或“追求非法利润”才好。类似这样的滥用,报纸上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注意,要慎用“经济效益”,绝不可歪曲滥用,否则,还谈什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呢?同时,经济效益的含义也并非仅指赚钱而言。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6月7日的一条消息中,报道了河南省机械电子工业厅厅长苗万和辞官经商的过程。苗万和敢冒风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新闻中称苗万和此举是“不当‘太平官’,跳出‘安乐窝’”,笔者实难苟同。首先,一个省的业务主管部门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相当繁重,绝不是什么供人们清谈闲聊的“安乐窝”。在这些部门中,工作人员面临着优存劣汰的态势,竞争时时存在,当“官”也绝不是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6月7日的一条消息中,报道了河南省机械电子工业厅厅长苗万和辞官经商的过程。苗万和敢冒风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新闻中称苗万和此举是“不当‘太平官’,跳出‘安乐窝’”,笔者实难苟同。首先,一个省的业务主管部门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相当繁重.绝不是什么供人们清谈闲聊的“安乐窝”。在这些部门中,工作人员面临着优存劣汰的态势,竞争时时存在,当“官”也绝不是什么“太平官”。当然,由于我国现行体制还有不少弊端,机构庞大,人员超编的状况没有多少改变。有些机构的某些干部,占着茅坑不拉屎,正经事不干,却擅长搞歪门邪道,失职、渎职现象确实时有发生。但这不等于国家的专设机构本身就是“安乐窝”,国家任命的工作人员都是“太平官”。如果把政府机关和它的工作人员分别笼而统之地称作“安乐窝”、“太平官”,无疑会伤害大批  相似文献   

18.
从新闻媒体中常常听到或看到『历史上』、『最高』纪录、『最好』水平等等词语。这些词语偶尔使用一下是可以的,但经常使用就有些不妥了。首先,所谓『最高』、『最好』,要有个和它做比较的参数,现在新闻媒体中有的拿不出参数,只笼统地说是『近年来』、『历史上』的最高、『最好』,这样难免使人糊涂。人们不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许多新闻作品里诸如“泪水涟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噙着泪水”之类的词藻随处可见,可谓泛滥成灾,读者见得太多也处之泰然,无动于衷了.我们的许多记者、通讯员碰到领导施恩于民的段落,为了强化效果,必定捏造出几滴泪水来.我们的人民就果真如此多情,如此容易“见花落泪”么?——未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若真有泪水,尽管直书无妨,若出于感人之需而让别人生挤热泪,那则令人大倒胃口,全无必要.至于是真是假,读者自然知  相似文献   

20.
兰玲 《报刊之友》2002,(2):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