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性”施教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对男生和女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实践中的因“性”施教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的理解:一是认为男生的智力比女生强,二是认为男生是男性化的性格,女生是女性化的性格。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和成绩与性别关系不大,性别与性格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关系,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施以科学的因“性”施教,解放人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教师对具有同样表现的男生和女生有着不同的评估结果;性别偏见造成错误的“因材施教”;承认性别差异是真正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消除性别偏见的“因材施教”是确保教师对学生公平,客观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我国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雨亭 《教育科学》2004,20(1):13-16
隐蔽课程中的性别不平等对男女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学校层面,报纸、课外读物和校园里的名人名言以及学校里的权力构成等都存在着不平等的信息。在班级层面,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都存在着不平等。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六位初中教师的访谈研究表明,六位初中教师的性别观念处于经验层次,缺乏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性别公平性的反思与监控,他们还或多或少地存在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把一些与男生有关的性格特点与行为赋予更加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年级、性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48名不同年级、性别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积极的,父母对初中生的接纳程度超过其干涉、拒绝程度,接纳型是父母的主要教养类型;不同年级、性别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差异,父母对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接纳程度高于高年级初中生、男生;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接纳型为主,高年级初中生、男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中间型和接纳型为主;父亲教养类型与母亲教养类型在全体被试中的分布不一致,父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显高于母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  相似文献   

5.
田彩红 《班主任》2013,(12):49-50
当代性别研究认为: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人出生后在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不断习得有关性别的一系列言行、思维等模式,从而逐渐建构起性别角色以及心理认同。通常看来,“性别角色偏差”主要指一个人建构起的社会性别与其生理性别不符的现象,如:男生喜欢穿女生衣服,喜欢化妆,只喜欢和女生玩;  相似文献   

6.
从性别和城乡两个视角对近四十年师范生的来源情况进行考察,发现城乡男生就读师范专业的人数均在持续减少,而城乡女生就读师范专业的人数却在大幅上升,导致师范生的性别构成由以男生为主发展到以女生为主。当前,女生就读师范专业的机会是男生的数倍,师范专业中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已非常严重。为改变这一现象,应大力提高城乡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男生报考师范专业,从而平衡师范生的性别比例,保障师范生生源的多元化,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与对策在美国,中小学女生在写作能力上远远超过男生,而男生的数学又略微胜出女生。迪(Thomas Dee,2004)的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男生在数学上表现很好但是阅读上女生明显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91名体育和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性别与英语学习策略关系进行研究,结论是:除社会情感策略外,女生在其它学习策略及总策略的使用上都超过男生,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男、女生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其次是社会情感策略,而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较低。为此,作者建议策略的培训应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女生的策略培训侧重点是社会情感策略,男生的策略培训重点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任务价值量表对245名被试进行测查,来考察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在数学、语文任务价值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任务价值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中一年级是促进学生提高任务价值水平的重要时期;男生对数学的内在价值高于女生,女生对语文的内在价值高于男生;价值的不同成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因年级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性别压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急需男性教师,但男生又多半都不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即便是已经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也由于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而面临着沉重的压力,从而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尝试着对男生的性别压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有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长春市8所学校的1 527名大、中、小学生为被试,通过自编问卷(性别观念调查问卷)对他们在学校领域、家庭领域、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在发展趋势上,小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低,中学阶段性别平等意识有所提高,但在大学阶段又重现下降趋势;(2)在性别差异方面,在各学段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性别平等意识初中阶段最强,男生性别平等意识高中阶段最强;(3)在不同领域中,被试在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家庭和学校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职业领域。根据研究结果,对性别平等教育提出了建议,指出小学和大学阶段是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时期,男生群体尤其需要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问题应成为教育重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增加女生的数学焦虑,降低女生的数学自信心,影响女生的数学态度、数学投入、数学动机和数学认同,对女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潜能的发挥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调查发现,中学生虽然表面上不认为女生的数学能力不如男生,但是内心深处深深地认为女生的数学能力比男生差;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性别刻板印象越来越强烈。学校教育应该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传递科学的性别观念,增强女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赵霞 《四川教育》2009,(4):42-42
【案例】“比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了什么是比。如果告诉我们六·一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仔细观察和思考,你能从这个与男、女生相关的信息中,发掘出什么隐含的关系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通过对广东某高校81名大学生外语学习观念的调查,结果显示:外语学习观念的五个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此外,男生和女生在总体的外语学习观念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语言学习难度、动机和期望学习观念方面,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基于本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大学校园里,女生和男生的比例已然接近。从表面来看,女大学生们似乎拥有与男生同样的发展机会,成为超脱于传统性别意识束缚的一个女性群体。但是‘‘男尊女卑”性别观对她们人格发展具体影响如何?论文以江苏、安徽、河南等20个省在读的800名研究生、本科生为访谈、问卷调查对象,分析出‘‘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对女大学生人格发展造成的现实影响,并就女大学生如何进行人格自我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平等性别教育长期作为教育中的次要问题,教育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少误解。“零和式”的教育使性别平等问题走向了极端。平等性别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女生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机会,同时使男生受益。打破教育体制中固有的性别成见才是实现平等教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钟世文 《江西教育》2002,(18):29-29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师:根据这一信息,你们想到另外的什么信息?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师: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生3: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生4: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男生有多少人?生5: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  相似文献   

18.
对长沙电力学院非英语专业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女生与男生在策略的使用数量上有显著区别,除了母语策略和一条元认知策略外,其他所有策略女生都比男生用得多。这表明女生更积极地使用学习策略,而且与男生使用的学习策略不同,性别与学习策略使用密切相关。女生英语比男生学得好。  相似文献   

19.
教育男生和女生: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平等教育长期被视作教育中的次要问题,教育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少误解。“零和式”的教育使性别平等问题走向了极端。性别平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使女生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使男生受益。打破教育体制中固有的性别成见才是实现平等教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尤其是语文课文,作为小学生最“亲密接触”的阅读对象,对他们各种观念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就包括性别观念。那么小学语文教材本身传递着什么样的性别观念,它们又可能给小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这是我尤其关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