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历十才子诗歌艺术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历十才子诗歌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特色1.清空流丽的艺术风格;2.委婉细腻的心理刻画;3.喜尚形似,工于白描;4.缘情写景,情景交融;5.擅长五律,众体兼备.其艺术成就的取得,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创.  相似文献   

2.
赵贺  刘九伟 《天中学刊》1999,14(1):65-69
大历十才子做为一个诗歌流派,其思想倾向、艺术风格有着共同特征。但由于他们的出身经历、文学修养、艺术追求、创作实践等各有不同,十才子中的每个人在诗歌创作中就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在安史之乱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一时期文人的影响更是巨大.关于大历诗人与禅的关系,近年来学者们无论是专著还是单篇都有论述.不过这些论述多是从一个较宏观的层面来进行探讨.从微观上讲,禅宗兴盛后对大历时期诗歌在诗境、诗情、诗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清”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重要概念。中唐前期“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清”理念的文笔实践。他们的山水诗体现了清静、清冷之美,田园诗显示了清淡、清纯之美,现实生活诗蕴含着清闲、清苦之美,心境感悟诗表达了清空、清虚之美。十才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在其诗歌中塑造出这种美。这些诗作中的“清”之美,不仅继承了前人诗歌中“清”方面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启发了后世对“清”理念的进一步阐释,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历十才子”诗歌中“清”之美在古代文论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与盛唐诗的豪迈飘逸奔放不同,大历十才子的诗歌表现出冷漠悲凉孤寂的特征。而这一总体风格的形成,虽与十才子所处的时代和个人遭遇不无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们复杂矛盾的心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论大历十才子诗派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松 《天中学刊》1999,14(1):58-64
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诗歌流派。它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客观因素主要为:(1)动乱的社会现实;(2)悲观消极的时代精神;(3)政治中心由武人向文人转变的政治文化导向;(4)达官显贵华宴与出行的风雅点缀。其主观因素主要为:(1)共同的创作原则;(2)共同的思想基础;(3)共同的审美趣味;(4)“风尘追游向三十载”的密切交往。  相似文献   

7.
大历十才子作为一个处在盛唐与中唐之间的诗歌流派,其诗歌的内容和风格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后人往往易忽视他们的个体特征。文章试从十才子诗歌风格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唐朝中期有一个诗人群体,文学史上传统称为"大历十才子".首见于<旧唐书>卷163(李虞仲传):李端"大历中与韩翃、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大历十才子."但未全举十人之名.这十个人是谁,古书上的说法不尽相同.<新唐书>卷203(文艺下)云:"[卢]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相似文献   

11.
大历京城诗人普遍接受佛学思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时代地域有关,也和个人人生际遇有关。佛学思想不仅影响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审美风格。深入了解大历京城诗人与佛教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历京城诗人的艺术成就,以及他们在诗歌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综观近百年来大历间诗研究的基础上,描述出李嘉祐这一个体风貌。在生平事迹、诗歌的整理编年、诗歌思想艺术研究等方面分别加以论述。李嘉祐的生平事迹研究较为充分,如姓名籍贯、生卒年、贬谪及量移,任袁台二州刺使等问题上考辨甚详,而在思想性研究和诗歌的整理编年上显然不够充分。诗歌艺术研究主要依托于对大历间诗的整体性研究中,创作分期论和艺术构成论等方面虽有论述,但失为简约和表面化。从而得出李嘉祐的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由于洪州禅的影响,唐代皎然等大历江南诗人的诗风与王孟诗派渐行渐远,他们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形成“万象由心出”的风格,体现了向元和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唐诗人司空曙的生平经历、创作分期及诗集版本等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用统计学的方法,指出他现存作品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突出特征,认为交游活动是激发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所谓“十才子”集团即因此得到成立。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 ,董其昌是一位在中国书画史和书画美学方面都很重要的人物 ,他的书画美学提出很多富有争议的话题 ,尤其“南北宗论” ,三百年来成为一桩悬而未决的“公案” ;进而从“南北宗论”的理论前提、逻辑推理、禅学基础、绘画技巧等几方面全面阐述了董其昌这一重要理论 ,力图对董其昌本人及其南北宗论有一个公允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大历诗人创作送别诗数量较多,在五百首以上,杜甫大历时期的送别诗有130首左右,送别诗中都有四种不同的意象,即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暗示性意象,因诗人心境、情感、艺术造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大历诗人送别诗中的意象以描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为主,杜甫大历时期的送别诗中则兼有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暗示性意象,比较它们的不同,有助于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送别诗中各种意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小读者》2010,(3):51-51
我们今天写一首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的浩瀚诗篇,在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 1.即席赋咏 大历年间卢纶、李瑞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族的宴席,当场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而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评价标准存在分歧,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一是诗与画功能上的不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三是主体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卢纶与李端同为“大历十才子”,诗歌唱酬殷勤.《送李端》一诗又列严维名下,据考当属误入.又,卢纶籍里亦有歧说,据考应以河东蒲人为准.诗中异文不少,均依“宜各从长”的要求,给出己断.  相似文献   

20.
龙门石窟中的擂鼓台中洞和看经寺窟是武周时期的两座禅窟,其共同之处就是在石窟内刻有25或29祖师像,刻其像的原因与禅宗北宗的争立"法统"之说有关。北宗立法统始于法如及其门下,盛于神秀及其门下;而后来的南宗的祖统说只是沿袭北宗之说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