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一个具有超越体验、终极关怀、宗教义趣、宇宙情怀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原创儒学是涵个体维度、群体维度、社会维度、超越维度于一身的相当完备的思想学说。个体维度包含自主性、独立性、独特性、全面性等属性。群体维度可分为家庭、团体和人类等层次。社会维度具有重视道德、轻视法治等特征。超越维度包含着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两个向度,而非单一的内在超越向度,亦非单一的外在超越向度。孔子思想在当代需要现代化、人类化、全球化、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终极信仰视野下的三种人类文化价值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世界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决定了人对世界的依赖性,从而使追求人与世界的整体和谐关系成为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终极价值目标,追求精神自由并使之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又构成了人类向往和追求的另一种终极价值目标。因此,自由与和谐是人类最根本的、永恒的价值追求。但自由与和谐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空间背景下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对立的,从而形成了以片面强调人的部分存在和超越存在、以自由为终极价值关怀的西方文化价值模式,以片面追求整体和谐的纠缠于超越与非超越之间的中国文化价值模式,以及以寻求解脱而彻底否弃现世的自由和谐的印度文化价值模式。这是由人类自身存在的完整性和根本生存处境决定的,这也构成了各种文化价值模式能够从对立走向对话、交流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3.
历史电视剧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中不乏九死不悔充满悲剧精神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生命与正义事业相结合,延续了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的精神文化血脉,实现了人类更高维度上的生命自觉和对悲剧性困境积极超越的终极价值的追求,自觉地进行理性反思,其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4.
求真、行善、尚美:德育价值的根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德育价值追求的哲学理念依托。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文化特性,既具有终极价值旨向性,又具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本文从真善美追求的各种性质特征展开分析,探寻真善关对道德价值的理想和现实实现的能动性,从而使真善美引导整个教育的审美改造和人的完美发展同时追求真善关的完全交融和高度统一,也是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德育价值体系内核确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关系的分歧,是困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理论彻底性和实践有效性的一个基本问题。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这两个相近概念的界定和区分不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价值始点和历史价值始点看,个体价值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向度。要立足于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一个体价值的过程目标,从而最终满足人对意义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及其现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德文化占据主导位置,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儒家道德文化倡导个体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井形成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信仰,它主张个体发展和社会追步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先秦儒家在封“生命本质”的追问中,寄托了一种封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和信仰追求。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先秦儒家的道德文化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教育价值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考的社会价值取向反映出高考改革中的问题。在追求教育公平的现实背景下,必须正确引导高考社会价值取向:高考要适应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发展核心(主导)价值取向;高考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为不同的个体提供深造的机会;高考的公平与诚信价值取向应贯穿于高考的始终;注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考改革的成功经验;高考应体现主体的理想追求和终极关怀等。  相似文献   

8.
“类”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的一般表达。以“类”作为自身价值主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类文明向度,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核心价值支撑。马克思有关人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学说以“类”为核心价值引领,呈现了群体-个体-类的文明演进逻辑,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的类文明向度的理论根据。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主体与价值遵循,以真实的“普遍”超越了虚假的“普世”,展现了价值层面的辩证否定。全人类共同价值以类主体的视角凝聚人类价值共识,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全人类和谐发展,开显了全新的类文明视野。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其类文明指向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艺术创作是个体心灵劳作,个人人格特性的表现是艺术创作规律的根本体现,因此,艺术创作者的身份应体现为个人身份。艺术创作中的个性追求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与集体主义并无矛盾。个性追求应趋向于人性的终极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公平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终极价值理想;公平是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实现的;现阶段新型公平观的建构,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必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关注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审美化存在是汪曾祺生命意义最本原的追求,它是对生命存在终极意义和价值的俸认,汪曾祺想要维护的正是个体审美化生存的传统价值。他追求生命的淳如和本真,追求那种绝然属于自己的生命感觉。他把对生命的崇尚,由人生形式的返归自然,提升为人生本质(即人性)的返璞归真。这是一种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一种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方式,是伦理型道德生命的一种超越形态,同时也是生命本体的终极回归。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价值研究维度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的价值研究维度从实物本体论和外在效用论向着内在于主体的实践能动论和价值过程论的转换,是新时代的呼唤。人的价值在于对可能生活的追求。尊重现实又不断超越现实,是人生价值的真谛。一切物的价值之源均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人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超越的整体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人的外在实用价值、内在精神价值、生活环境价值、社会历史价值的层面更迭和历史交错。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最高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道德主体,必须以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为己任。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帮助和促进人的精神的完满发展,促进心灵的丰盈和健全。教育的终极价值超越于教育的工具价值。如果工具价值僭越终极价值,就会导致教育的工具化。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必须具有教育良知,具有对教育终极目的的理解,具有对于好的教育的深刻认识与信念,不断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的实现。教育良知使得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对教育行动的清醒和敏感的反思,使教育工作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符合。有良知的教师是文明社会的促进者,是文化崇高精神的保护者,是优秀人性的培育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4.
对价值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很有意义.可以从社会、教育本身和个体三个角度来考察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为职业性、公益性及个体人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使编辑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仍然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因为它是同人类进步方向一致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编辑工作者只有选择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处理好:编辑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编辑行为与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关系;编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编辑职业道德与作者、读者发展的关系,使它们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以谁为价值主体,为该价值主体谋求什么价值,以什么标准为尺度衡量其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化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价值主体的合理化选择。以个人和社会为主体并以个人为主。二是价值理想的合理化追求。社会层面追求社会政治认同、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生态和谐;个人层面追求个人物质和精神、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三是价值标准的合理化定位。根本标准与具体标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刘蕾 《教书育人》2011,(14):24-25
广义的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具有长远的、终极的意义或价值的向往、追求,甚至身体力行的一种信念,表现在社会中主要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状况和价值追求。信仰是对某种终极价值的关怀。终极关怀不仅探讨宇宙的本原,探寻万事万物的根源,而且寻找人生最高价值之所在。但是,就其实质、核心来看,终极关怀主要追索的是人生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寻求的是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引导人们走出不敢运用理性的不成熟状态,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人类所建构的超越本体世界,体现自由本性的价值世界。康德的努力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惠斌 《江苏教育》2008,(17):34-35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愿景。折射的是经济社会对学校办学的需求。“让每位学生成功、让每位家长满意、让每位教师发展”这一办学理念使教育实现了在三维向度上的发展,这也是确立学校办学理念的终极价值定位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是从个体人格与专制王权的对立中思考美学问题的。在司马迁,美是个体人格超越专制王权的压抑,实现个体社会历史价值的必然归宿。美与历史同构,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形态。艺术美是个体感性的思与社会历史的史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