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有一百四十余种,比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及美国一些著名大学所藏宋元版汉籍的总和还要多。宫内厅书陵部系日本皇家机构,所藏图书不对外开放,日本学者亦少有入宫看书的机会,中国学者对这一部分藏书的了解更少。 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一向关注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籍的命运,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要求:“散失在国外的古籍资料,也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弄回来,或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和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为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正在进行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复制工程,力争将一百四十余种宋元版汉籍全部复制回来,并有计划地选择其中国内缺藏或学术价值较高的若干种影印出版。目前已复制回国74种,尚差70种正在复制之中。其中,第一批14种(27函,181册)已于2001年12月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现将该丛书的总序(《编纂缘起》)和各书的《影 印说明》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春秋经传集解(残本)一卷 (晋)杜预注 唐写本 日本国宝 卷子本一卷 藤井齐成会有邻馆藏本 原杨守敬 内藤湖南等旧藏 按:此卷于1952年(昭和二十七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卷本系黄麻纸7幅,共146行。经传每行约15字,注文双行。行19字至22字不等。卷子全长390cm,纵27.9cm。 此卷系《春秋左传集解》卷二(桓公)之残本,经传元年及经传二年首部缺。卷二经文自“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起以下至传二年。末尾也缺。 经传三年系30行。四年系10行。五年系43行。六年存5行。经六年“九日丁卯,子同生”注以下至“传”十五年首都缺。十五年自“使其婿雍杀之”以下存11行。十六年存11行,迄于“夏,伐郑。秋七月,公至郑伐郑。” 卷背书《双林善慧大士小录并心王论》,有朱笔“承历二年七七日,遍照院僧以栖霞寺唐折本书写。此系1078年高野山僧以宋本摹写。 卷子本末,有清人杨守敬手识文。文曰: “北齐人书《左氏传》,共七纸一百四十六行惺吾记”。 杨氏断此卷为六朝写本,然以此卷与其它唐写本相校,则可知其为唐人写本。  相似文献   

3.
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是日本收藏汉籍善本最丰富的地方,其基础是我国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心源皕宋楼藏书.河田罴撰《静嘉堂秘籍志》以皕宋楼旧藏为著录范围,体例较为完善,吸收了陆氏藏书志、题跋、文集的成果,并有新的增补和订正,是日本汉籍善本书志较为重要的一种,应当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岛田翰《汉籍善本考》,原名《古文旧书考》,明治三十七年(1904)东京民友社排印,最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此书主要论述日本所藏中日韩三国古籍的版本源流、流布传播和校勘考释的情况,分为旧钞本、宋椠本、旧刊本、元明清韩刊本四卷,有俞樾《序》和黄绍箕《跋》。此书以第一卷《旧钞本考》最为重要。日本所藏之钞本,我国学者或称为写本,其中多为印刷术普遍应用之前的卷子本,大致抄写  相似文献   

5.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陆心源藏书目录》稿本,为已知多种陆氏书目之外的新见稿本,学界研究皆未涉及。该稿本为陆氏早期的藏书目录,其中存留卷帙、书价、流转等信息,也记录了皕宋楼早期的宋元版书入藏情况,可以结合《皕宋楼藏书志·续志》及日本《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进行比较研究。《陆心源藏书目录》之所以藏于早稻田大学,很有可能是岛田翰所寄赠。  相似文献   

6.
岳麓书社王德亚兄送我一本由他亲自编辑、黄仁生先生撰写的《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这是一本好书,编审精当、检索方便、印制精美,我爱不释手。1990年前后,我热衷于日本刻本的研究,曾试图编写一部《日本刻中国典籍别录》,于是寻访国内各大图书馆,广泛阅览各种藏书目录,其中包括数量不少的日本汉籍目录,如森立之的《经籍访古志》、岛田翰的《古文旧书考》、吉田篁墩的《活版经籍考》、丹波元胤的《医籍考》等,收集的资料卡片达二千余张,并托友人从日本带回《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图书寮汉籍善本书目》和长泽规矩也的…  相似文献   

7.
为使日本文化国宝发扬光大,日本文部省决定将有计划地出版发行尊经阁典藏。尊经阁是日本现存屈指可数的藏书楼,其中,所藏22种典籍被文部省确定为日本国宝,这些典藏主要为加贺田前家遗赠希世藏书。1994年初,日本八木书店首次影印出版了反映日本平安时代三大仪式的珍藏本《西宮记》、《北山抄》与《江次地》,编为《尊经阁善本影印集成》第一辑,共计12册,影印画面十分鲜明。名古屋大学教授早川庄八说,长期以来,平安时代日本公家社会,已成为日本史学研究的断谷。他表示,近年来史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活动有所进展,尤其是随着《尊经阁善本影印集成》的陆续出版发行,无疑将会有力地推动日本史与日本古典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古籍,在国外被称为“汉籍”。早在中国西晋时期,《论语》、《千字文》等汉籍名著就已传入日本,此后,印刷术也在日本传播。随着中日友好往来的发展及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传入的汉籍越来越多,在日本相应出现了许多汉籍文库(即图书馆)和汉籍收藏家。日本人历代治汉学、珍视汉籍,同时十分重视汉籍目录的编纂工作。自明治(1868—1912)以来,日本各大学、学术研究机关及汉学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理研究,编制了大量的汉籍目录索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日本的“汉学”研究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存两都《晋书》南宋初期建刊14行27字本,皆藏于国家图书馆.其一为杨氏海源阁旧藏,《中华再造善本》据之影印;其二为蒋氏衍芬草堂旧藏,百衲本据之影印.本文研究证实了两本并非过去认为的那样是同板,后者实为前者的覆刻本,异文主要是异体字、正俗字.两部书部分叶面被调换,导致藏印混淆.  相似文献   

10.
毛诗正义(残本)三十三卷 (唐)孔颖达等奉敕撰 宋绍兴九年(1139)单疏刊本 日本国宝 共十七册 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藏本 原金泽文库 竹添光鸿 内藤湖南等旧藏 按:此本于1934年1月(昭和九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每半叶有界十五行,行二十二字至三十二字不等,其中以二十五字或二十六字居多。“正义”与经文字数相同。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上方著录“诗(笺)”,下方记叶数,并记刻工姓名,可以判读者二十余人,如王永、阮于、顾渊、黄中、时明、徐政、徐高、徐茂、徐杲、章楷、宋求、孙勉、孙免、张清、张谨、陈哲、陈迎、陈明仲、陈锡、毛  相似文献   

11.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案的考察,探寻汉籍在流播日本过程中的沿承与衍化。  相似文献   

12.
正《子海珍本编·海外卷(日本)》专辑收录日本内阁文库、蓬左文库、宫内厅书陵部、静嘉堂文库、国立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及综合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等八个著名藏书机构所藏一百五十部子部珍稀汉籍,共6辑32册,内容包括儒家、兵家、农家、医家、历算、术数、艺术、杂家、小说家、谱录、道家等十一类,含  相似文献   

13.
《赵志集》是我国一部古诗集的残本,现存日本天理图书馆,1980年出版的《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收有这部书的影印本,并附花房英树的解题。据花房英树介绍,这部诗集中唐时传入日本,为卷子改装本,原十七张,今存六张,存诗十首。花房英树还考证出这些作品产生于初唐。《赵志集》早在中国失传,历代史志及公私书目皆未见著录,其作品也未见收载于任何典籍。此集在日本出版不久,周绍良先生就将之介绍到国内,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之《艺文志》第一辑发表有周绍良先生校录的《赵志集》录文及跋。之后陈尚君对周  相似文献   

14.
新见《云麓漫钞》王秉恩手校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麓漫钞》是南宋赵彦卫的一部笔记体著作,“书中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涉闻梓旧》本标点排印入《古典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中。1996年,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刊进》中亦收有是书,是傅根清同志参考诸本重新整理的点校本。可见此书深受学术界重视。近日忽于山东大学古籍所购藏陆澹安先生遗书中,发现影印《涉闻梓旧》本此书二册,书中夹有浮签累累,书眉亦有朱笔校语,细阅之,始知是王秉恩手校本,浮签为王秉恩手写,书眉校语为其子王君复(字文焘)誊录,以之与傅根清点校本(以下简称傅…  相似文献   

15.
最近韩国政府指定本国所藏古籍《通鉴续编》和《初雕本大般若波萝蜜多经》为283号、284号国宝。 《通鉴续编》记录了迄于元代的中国历代朝政事  相似文献   

16.
我国藏书目录,见于记载者,以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为最早。彼时无雕版印刷,书皆写本,固无“版本”之称。唯写本不一,文字每多歧异,篇章或有参差,校雠定著,优劣自见。《晏子》有中书、太史书、臣向书、臣参书,《管子》有中书、太中大夫卜圭书、臣富参书、射声校尉立书、太史书,即所谓异本也。《晏子书录》云“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是谓中书校雠不精,非善本也。订讹补阙,端赖别本。《新唐书》谓韦述“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府书不逮也”。宋朱弁《曲洧旧闻》云“宋次道藏书皆校三五遍,世之蓄书,以宋为善本”。我国藏书家多蓄异本,尤重旧刻旧抄,断简残册,视若球璧,良有以也。至于古香吨薹,题跋庄严,钤印有序,足资缅怀往哲,悦目怡情,又赏鉴家之所由来也。于是宋元明清旧刻本,名家抄校题跋本,日为世重,称为善本。一九七八年国家开始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至一九九八年全部出版,历时二十年,著录中国大陆公藏善本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七种,为自来善本书目之冠。山东大学图书馆收藏古籍二万余种三十余万册,初为教学研究资料,限于财力,鲜有宋元旧本,而以明清刻本为大宗。《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创始之初,余供职于山大图书馆,受命清理善本,从古籍书库中遴选善本数百种,合原定善本,共约一千二百种,制成卡片,上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同时编成《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交山东大学印刷厂排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驰名中外的聊城扬氏海源阁藏书的下落.始终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书信总单”、《中国版刻图录》、《楹书隅录初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的目录为依据.对照说明了当时风传海源残阁所藏二十三种宋元珍本售于日本人的不实传闻。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问世之初并无刻印,仅靠抄写流传.小说以丑示丑的表现方式,使《金瓶梅》的流传和刊行尤显曲折.在长期而艰难的传播过程中,《金瓶梅》由原创稿本逐渐发展为文本与评点的结合本,大致形成了词话本、崇祯本和张评本等较为复杂的三个版本系统.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金瓶梅》十三种、八个版式,分属于“张评本”和“词话本”.其中,不乏颇具文献价值的珍善本,为《金瓶梅》“瓶内”“瓶外”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多种文本.  相似文献   

19.
小资料     
八千卷楼 :清浙江钱塘 (今浙江杭州 )丁国典藏书楼名。因藏书有 80 0 0卷 ,故名。梁山舟为其楼题额。其子洛耆 ,孙丁申、丁丙沿用之 ,因藏书增加 ,后再辟书室 ,名为“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楼”。八千卷楼藏有宋元刻本 14 0余种 ,明刻精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校雠秘册约 2 0 0 0余种 ,另有原藏于文澜阁的书 35 0 0余部。其藏书特色有四 :1.多为《四库》修书之底本 ;2 .多为日本、高丽刊本 ;3.多为名儒宿学校本 ;4 .近代校勘、收藏家所藏之书 ,多转为藏之。 190 7年江南图书馆成立 ,曾收购丁氏藏书。其书现存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醉茶消客所辑关于茶的诗文,没有序跋,首页已失,不知原来是什么书名。南京图书馆早先将其标作“《茶书》抄本”,《茶书总目提要》按照清代《茶书》加以收录,其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改定为“《茶书七种》七卷,明抄本”。《茶书七种》七卷现存二份抄本,旧抄本藏在南京图书馆,转抄本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本在《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题作“《石鼎联句》抄本”,副题为“历代咏茶诗汇编”。这些书名不同的抄本,实质上是同一部茶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