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蛋白质是胆结石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以糖蛋白为主.充分研究胆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为考察蛋白质在胆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就胆汁中蛋白质生物性质及其在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2.
利用白萝卜和小白菜两种蔬菜汁液中的生物分子诱导碳酸钙介观晶体(介晶)的生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衍射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白萝卜汁液中生成了菱面体形和球形的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而小白菜汁液中则产生了球形的方解石和球霰石型碳酸钙晶体。对所得产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表明它们是在蔬菜生物分子的调控下通过非经典的结晶途径形成的碳酸钙介晶。  相似文献   

3.
钝拟蟹守螺的外壳为文石型碳酸钙和有机基质组成的硬组织.有机基质在外壳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本研究中,我们从钝拟蟹守螺外壳中分离、纯化、并部分表征了可溶性有机基质蛋白质(SOM).SOM主要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凝胶电泳研究发现有四条主要条带分子量大于30kDa.研究发现SOM确实影响了碳酸钙的生物体外结晶.  相似文献   

4.
生物矿化材料是由生命系统参与合成的天然生物陶瓷和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与普通天然及合成材料相比,生物矿化材料具有特殊的高级结构和组装方式。而在生物矿化材料中生物碳酸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文章从有机质对碳酸钙结晶的生长取向、成核诱导、生长习性的影响综述了有机质与碳酸钙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了生物分子、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了一些典型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最后分别以海藻酸钠辅助合成海胆状Eu3+掺杂的ZnO、淀粉模板法合成α-MnO2纳米棒、L-天冬氨酸诱导制备有序叠层结构的碳酸钙及鲱鱼精DNA仿生合成花状ZnO为例,简要介绍了生物分子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说明种类繁多的生物分子在纳米材料制备中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酶是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生物大分子,1926年,Sumnen成功地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出脲酶结晶,并证明此结晶是一种蛋白质,提出了酶就是蛋白质的假设。当时,他的观点并没有被大家所接受,直到1930-1936年,Northrop结晶出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这时,酶类的本质是蛋白质的看法才被牢固地树立起来了。今天已知道将近2,000种不同的酶类,其中至少有200种已被结晶。生命体中的化学反应都是被叫做酶的蛋白质分子所催化,这已成为生物化学的基本公理--至少以往是这样。但是,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并证明:众所周知的生物分子--核糖核酸(RNA)也是一种催化剂。在没有蛋白质的RNA介质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在1502丁苯胶乳中就地生成碳酸钙进行了研究。在改变表现活性剂品种及其用量、CaX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下,考察了就地生成碳酸钙对丁苯胶的改性效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橡胶中生成了方解石型的碳酸钙,晶粒尺寸为11-13nm,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在1502丁苯胶乳中就地生成了球形的超细碳酸钙,粒径约90 ̄150nm,超细碳酸钙之间无附聚,超细碳酸钙与橡胶粒子及其团聚物之间无化学吸附,分散良好。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热力学中熵和自由能这两个重要状态函数在生命现象、肿瘤形成、抗癌药物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药物设计、蛋白质工程和基因优化表达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核糖体的工作,就是将DNA(脱氧核糖核酸,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DNA分子,DNA是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它存储了大量的指令信息,能引导生物的发育和生命机能的运作)所含有的各种指令翻译出来,之后生成任务不同的蛋白质。例如,用于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免疫系统中的抗体;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矿化是基于微生物诱导矿化形成无机矿物。微生物矿化形成碳酸钙可以作为一类新型胶凝材料,并且可以固结松散的砂土颗粒,在地基加固、扬尘治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概述了研究生物矿化方法和微生物碳酸水泥潜在应用砂土加固、水泥基材料裂缝自修复等,详细讨论分析了Bacillus pas-teurii中脲酶水解尿素机理,并指出脲酶水解尿素存在水解和消除竞争。当今研究微生物水泥也存在各个步骤的反应机理、产物晶型的影响机制、复合微生物对矿化晶形如何影响等问题,通过研讨展望指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水泥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比了模压法及直接切片法制样,以及用铬酸-硫酸溶液、盐酸、乙酸乙醇等不同方法蚀刻所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象,结果表明直接切片法比模压法制的试样更能反映CaCO_3/聚丙烯界面形态及CaCO_3的分布情况;试样经盐酸或乙酸乙酯蚀刻后的界面形态显露更为清楚,后者并能显露出聚丙烯酸酯在界面及基体中的分布状态;铬酸-硫酸蚀刻面主要揭示晶相与非晶相连CaCO_3粒子的分布及晶相的形态。受潮CaCO_3导致加工过程出现空穴,减压亦不能消除,受氧化的聚丙烯和聚丙烯酯均有利于CaCO_3粒子与聚丙烯的粘结。  相似文献   

12.
将碳酸钙颗粒分散于聚苯乙烯溶液中,并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表面成膜,以稀盐酸将膜中的碳酸钙颗粒溶解,获得多孔的聚苯乙烯薄膜,以QCM动态传感监测表面活性剂在多孔膜上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氯代十六烷基吡啶、TX-114均在聚苯乙烯薄膜上吸附,三种表面活性剂在多孔膜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可以分别用Langmuir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到了有关吸附动力学参数和吸附等温线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以大理石、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及测定过氧化钙含量的微型 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人体中各不同器官产生的结石(尿结石、胆结石)的成份。结果表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方便地确认出人体结石中的羟磷灰石(尿结石)和胆红素钙、胆固醇及胆酸类物质(胆结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高精度的恒温环境微量热计,总结了本课题组利用微量热法研究轻稀土三氯醋酸盐、轻稀土三氯醋酸盐与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热力学函数,发现这两类轻稀土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与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数基本呈线性关系,进一步线性拟合计算出轻稀土组内原子序数为596、1的镨元素和钷元素的配合物Pr(TCA)3.3H2O(s)、Pm(TCA)3.3H2O(s)和Pr(TCA)(C9H6NO)2(s)、Pm(TCA)(C9H6NO)2(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3 056.639kJ.mol-1,-3 049.953kJ.mol-1和-1 362.259kJ.mol-1,-1 348.936kJ.mol-1.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纳米粒子二元复配填充改性及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_2O_3/CaCO_3/PTFE三元复合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填充显著提高了PTFE的摩擦磨损性能、硬度、抗蠕变性能及拉伸强度,降低了断裂伸长率。当Al2O3质量分数为20%、CaCO_3质量分数为10%时,PTFE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纳米银合成的关键,形貌和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了把硝酸银溶解在乙腈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纳米银。初步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100、120、140℃)和不同PVP浓度对纳米银粒径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得到的纳米银趋向于单形貌;PVP浓度增加,纳米银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18.
比较教育学的教育形态研究范式是一种对当代全球教育社会生态的真实全质存在进行形态性完整把握的研究方式,有着最为真实完整的事实、思维、历史和价值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在人类社会生态全质形态得以充分发展和比较教育学全质形态化研究有了深厚积淀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形态研究范式将超越性地真正登上教育研究的历史舞台,成为比较教育学乃至整个教育理论科学正确认识、反映、解释和引领教育社会生态现实的主力性的通行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1-(3-磺酸基)丙基-4-甲基吡啶与磷钨酸、磷钼酸和硅钨酸反应获得3种不同的4-甲基吡啶类杂多酸盐,考查了其催化合成尼泊金酯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3种4-甲基吡啶类杂多酸盐都具有反应控制相转移的优点,其中4-甲基吡啶磷钨酸盐的反应控制相转移能力最佳.当反应条件为n(醇):n(酸):n(催化剂)=3:1:0.03,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120℃时,1-(3-磺酸基)丙基-4-甲基吡啶磷钨杂多酸盐催化合成尼泊金乙酯的产率可达到87.7%.  相似文献   

2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knowledge should be present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in Hungary. It should be interdisciplinary and should progress in a linear fashion from kindergarten through postgraduate studies. Its most important goal should be the 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n student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edagogical techniques which make them sensitive to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at al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mes include a strong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component as well as instruction in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