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胡祖华 《物理教师》2004,25(2):55-55
本刊2003年第2期发表的《此题真的难用代数法求解吗?》一文,原题如下,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恒定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跑回队尾,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2.
本刊2003年第2期第22页载有《此题真的难用代数法求解吗?》一文,读后启发很大,笔者再提供一种更简捷的代数解法。 题目: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恒定的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跑回队尾,这过  相似文献   

3.
2002年本刊第2期《“动”参照物》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 一列队伍长120米.在队伍行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伍最前端,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如果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米,队伍和通讯员的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通讯员行走的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4.
题目某队伍长120m,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再返回队尾,这时,队伍前进了288m,问通讯员共走了多少路程?(设队伍前进的速度和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  相似文献   

5.
例1队伍(纵队)长120m,正以一定的速度匀速前进,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队首跑回队尾,已知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m。问:通讯员在往返过程中共跑了多少路程?分析:这个题看起来无从下手。我们不妨先设出本题所涉及的一些物理量,然后找一找它们的联系。设通讯员和队伍的速度分别为v1、v2,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的时间为t1,从队首返回队尾的时间为t2。则从队尾到队首是追及问题,有(v1-v2)t1=120∴t1=120v1-v2从队首到队尾是相遇问题,有(v1+v2)t1=120∴t2=120v1+v2队伍在这一过程中前进160m所用时间t=1…  相似文献   

6.
在运动学习题中,有一类题目是不能将物体看成质点,需考虑物体的大小的,如运动中的队伍、火车、铁链、长直棒等.下面举例说明.一、行进的队伍例1一列长100m的队伍匀速前进,队尾的通讯员接到命令,立即快步匀速赶到队前,然后又以同样的速率返回队尾.当通讯员回到队尾时,整个队伍又前进了100m.在这一过程中,通讯员一共走的路程为多少?位移的大小是多少?解析题中行进的队伍不能看成质点.选排头A(或排尾B)作为研究对象,设队伍的速率为v1,通讯员的速率为v2,通讯员赶到排头时,排头已运动到A1位置,所用时间为t1;通讯员返回到排尾时,排头已运动到A2…  相似文献   

7.
席桑田 《物理教师》2003,24(2):22-22
题目 :一列一字形队伍长 1 2 0m ,匀速前进 ,通讯员以恒定的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 ,又立即跑回队尾 ,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 2 88m ,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图 1程是多少 ?某刊物载文中论及到本题的析解 ,认为单纯运用代数工具 ,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因而给出“简洁直观”的图像解法 :以通讯员从队尾出发时作为时间零点分别以通讯员和队尾那个人为对象作出他们的s-t图像Ⅰ和Ⅱ .如图 1所示 ,图线Ⅰ中OA段是通讯员从队尾开始跑至队首时那段时间内的s -t图线 ,AB段为通讯员回到队尾时那段时间内的s-t图线 ,图线Ⅱ中OB段是队尾那个人在全程中…  相似文献   

8.
在授完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后,出了一道这样的例题:一列队伍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兵,一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立刻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求通讯员在此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米?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在《论实践》(见《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一文中,说明实践活动是人的感性活动,是主体和客体对象性关系的现实化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过渡的双向桥梁。以后,见到了王永昌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和1992年第2期上刊出的《论实践的本质》(以下简称《本质》)和《论实践对象化的基本内容和过程》(以下简称《过程》)两文,同时,也看了作者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的论实践问题的几篇文章。各篇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现代外语》1982年第2期发表。《As+V-ing结构初探》一文,引起一些反响,这正是笔者抛砖引玉之目的。何桂金同志《也谈As+V-ing结构》一文(以下简称《何文》)在同刊第4期发表、《何文》虽提出一些使人获益匪浅的高见,但笔者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上初二物理《运动和力》一章的习题课中,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 某通讯员骑自行车从队尾追到正在行进的队头去。已知队伍的行进速度为1米/秒,通讯员的速度为2米/秒,队伍长100米。求通讯员从队尾追到队头所花的时间。有部分同学是这样解这道题的。以队头为参照物,那么s=100米,通讯员相对于队头的速度:υ=2水/秒-1米/秒=1米/秒。据公式t=s/υ得t=100米/(1米/秒)=100秒。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解: 通讯员走100米所花的时间t_1=100米/2米/秒=50秒。在这50秒时间内,队头走的路程为1米/秒×50秒=50米。  相似文献   

12.
1998年4月的一个下午,某市一重点中学物理实验室里,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选拔赛的同学们正热烈地争论着,焦点是一道题:“一列队伍长120米,在队伍行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伍最前端,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若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米,队伍和通讯员的速度均保持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通讯员行走的路程是多少?”的答案是什么?如何解才对?争论各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意见相对集中在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我曾撰写《教育独立论发微》(以下简称《发微》)一文,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同年第11期上。翌年,刘景升同志发表一篇大作,题为《教育独立论钩沉——兼与燕国材教授商榷》(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第5期,以下简称《钩沉》),对拙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后使我很受教益。为  相似文献   

14.
阅读本刊2011年第2期刊登的文章,其中有《对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的探讨》(以下简称文[1])和《角速度能表示速度方向变化快慢吗?》(以下简称文[2]),均是针对本刊2010年第3期中《向心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吗?》(以下简称"向文")一文而写."向文"认为"物体的角速度是表示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向心加速度不能表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拙文《<诗经全译>质疑》(见《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4期,以下简称《质疑》)、《评<诗经全译>》(见《云南师大学报》1986年5期,以下简称《评文》)发表后,《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1、2期先后刊出了唐莫尧《读<诗经全译质疑>后》(以下简称《读后》)、龙光沛《焉能以己所取非人所取》(以下简称龙文)、袁愈荌《答<诗经全译质疑>》(以下简张袁文)三篇文章,《云南师大学报》1987年6期又发表了唐莫尧《读<评诗经全译>后》一文(以下简称《读后》),对拙文提出异议。读后颇受启发,但不能令人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04年第2期刊登了《对高中物理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文(1))认为:机械能守恒具有相对性.而本刊2005年第12期刊登了《机械能守恒有相对性吗?》一文(以下简称文(2))根据力学相对性原理以及一个具体的实例认为:机械能守恒不具有相对性;并质疑:机械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4年第3期发表了《略论通感在汉语言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下简称《略论》)一文。该文角度新.能给人以很深的启迪,但也存在瑕疵。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05年第11期发表了《一道易解错的路程问题》一文,文中例举的题目是:如图1,已知圆盘的半径为R,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A点为圆盘最低点,圆盘在水平地面上无滑动地向前滚动一周,求此过程A点经过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圆盘滚动一周,易知A点的位移是2πR;对于A点的路程,原文先指  相似文献   

19.
胡尹强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年第10期发表了《语文的学习领域是语言与文学》一文,认为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方案》)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1995年第11期发表的山西长治建设西路学校王效中老师的《拼凑词语二例》一文(以下简称《拼》文)认为“惊怖”和“一往直前”均为“临时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