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科教文汇》2014,(4):F0004-F0004
正阿道夫·奥托·温道斯(德国,1876-1959年),德国有机化学家,因发现甾类化合物及其与维生素关系,于192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温道斯1876年12月25日生于柏林,1897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00年获弗莱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职。在弗歇尔的影响下,温道斯又到柏林大学随弗歇尔学习化学。1901年至1915年,温道斯先后任职于德国弗莱堡大学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1915年后受聘于格廷根大学直至离休。1959年6月9日,温道斯病逝于格廷根。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14,(5):F0004-F0004
正阿瑟·哈登(英国,1865-1940年),因在糖类发酵及发酵酶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登,1865年10月12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882年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1885年毕业后赴德国埃尔兰根大学深造,后返回曼彻斯特大学任教。1897年任职于英国化学家预防医学研究所,1912年后,任职于伦敦大学直至1930年退休。大学毕业后,哈登被保荐到德国埃尔兰根大学深造。德国当时在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大学都声名远播。导师看他太年轻,将他分派到初级研究班,研究糖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14,(32):F0004-F0004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美国,1893—1981年),美国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因发现了重氢——氘,于193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4.
《科教文汇》2012,(10):F0004-F0004
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因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分别于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5.
《科教文汇》2013,(28):F0004-F0004
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英国,1877—1945年),因发现非放射性元素中的同位素并发明质谱仪,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1877年9月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在伯明翰大学期间,阿斯顿随物理学家波印廷学习物理学,毕业后做波印廷导师的助手,后到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随汤姆逊学习。1913年,他改进了汤姆逊原来的实验装置,更准确地测定出阳极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度,从而测出氖的同位素及其原子量。他也因此获麦克斯韦奖。1922年.为了表彰他在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以及原子量整数定律上做出的贡献,瑞士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6.
《科教文汇》2011,(10):F0004-F0004
凌华,号片石、海帆,居室泠然草堂、潭上泠然书屋,1964年4月出生于安徽歙县潭渡村。初受黄警吾先生(黄宾虹侄)启蒙,受业程啸天、叶小珊、郑泽民,得郑初民、吴皖生等指点,受授于中国美院王伯敏先生。其山水画追求浑厚华滋、质朴苍茫之风格。  相似文献   

7.
《科教文汇》2011,(24):F0004-F0004
丁培生,号雪庐,男,1936年出生,汉族,安徽怀宁人。  相似文献   

8.
《科教文汇》2014,(11):F0004-F0004
正乔治·霍依特·惠普尔(美国,1878-1976年),因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于193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惠普尔出生于美国新罕布夏州阿什兰。他于1900年至1902年间,就读于耶鲁大学,并获得该校医学院学士学位;1905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教授病理学。不久出任加利福利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教授。1920年,惠普尔被任命为学院院长;次年应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邀请,担任首席教务长。  相似文献   

9.
《科教文汇》2020,(7):F0004-F0004,1
保罗·弗洛里(美国,1910-1985),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洛里,191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斯特灵,1931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生物化学博上学位31934至1938年,就职于威尔明顿杜邦实验室,主要从事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他聚合物研究工作。1938年至1961年先后在辛辛那提大学、伊丽莎白橡胶公司、康奈尔大学、梅降研究所任职。1961年后,出任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兼任美国化学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0.
《科教文汇》2014,(7):F0004-F0004
正卡尔·兰德斯坦纳(美国,1868-1943年),因发现血型,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兰德斯坦纳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在少年时代常爬上医院窗户观看人体解剖和各种医学实验,还从医学院图书馆借回许多医学书籍,将书中的插图与自己看到的解剖情形相互对照,默记各种器官的位置和它们的功能:1885年,他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91年获得医学博  相似文献   

11.
《科教文汇》2012,(16):F0004-F0004
菲利普·E·A·勒纳德(德国,1862—1947年),因关于阴极射线的深入研究,于1905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勒纳德1862年6月7日生于匈牙利的普雷斯堡。先后在布达佩斯大学、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物理,得到本生、亥姆霍兹和昆开的指导,1886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892年起勒纳德在波恩大学任讲师,并担任H.赫兹的助手,1894年担任布雷斯劳大学的特聘教授;1896至1898年和1907至1930年间,任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和基尔大学常任教授。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13,(27):F0004-F0004
尼尔斯·玻尔(丹麦,1885—1962年),因对于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所作的研究,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尼尔斯·玻尔,1885年10月7日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海边一所古老的大房子中,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03年,玻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主修物理学。1907年,他以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获得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的金质奖章,并先后于1909年和1911年分别以关于金属电子论的论文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1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1917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3.
《科教文汇》2014,(29):F0004-F0004
埃文·薛定谔(奥地利,1882—1961年),因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出生于维也纳。11岁时,薛定谔进入维也纳高等专科学校所属的预科学校学习,1906至1910年薛定谔在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到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1920年,成为维也纳大学M.维思的助手。他先任斯图加特的特许教授,又在苏黎世任物理学教授6年,主要研究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然后任普朗克柏林理论物理学教授之位。1925年夏秋之际,从事量子气体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教文汇》2014,(24):F0004-F0004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1883—1970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于193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5.
《科教文汇》2013,(35):F0004-F0004
卡尔·西格班(瑞典,1886—1978年),因对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与研究,于192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西格班,1886年12月3日出生于瑞典的厄勒布鲁。1906年西格班中学毕业后,进入隆德大学,并于1911年获博士学位。1907—1911年在隆德大学物理研究所担任当时著名的光谱学家里德伯的助教;1920年接任物理学教授;1923年担任乌普沙拉大学物理学教授;1937年任瑞典皇家科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同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研究所物理部成立,西格班任第一届主任。1938ff起,他入选瑞典诺贝尔基金委员会,主持物理学奖金的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14,(12):F0004-F0004
正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1891-1974年),因发现中子,于193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查德威克1891年10月20日出生于英国的曼彻斯特市,中学时代成绩平平,但他有种"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精神。进人大学的查德威克,很快由于基础知识的扎实功底而在物理研究方面崭露超群才华。1911年在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研究放射性,两年后获硕士学位,随即获得奖学金赴柏林向卢瑟福的合作者盖革学习。1915年,他由于"α射线穿  相似文献   

17.
《科教文汇》2014,(10):F0004-F0004
正保罗·A·M·狄拉克(英国,1902-1984年),因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狄拉克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港,1918年进入布里斯托尔大学学机电工程,后来又在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了两年数学,然后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当数学研究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从  相似文献   

18.
《科教文汇》2016,(4):194
沃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1881—1973年),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赫斯,1881年3月17日出生于瑞士东北部的弗劳恩菲尔德城。1900年,考入洛桑大学医学院,1906年获苏黎士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当了一年的外科助理医生之后,赫斯改行成为眼科医生。赫斯在早年行医生涯中,曾是闻名欧洲大陆的眼科医生。除了以高超医术治愈多例严重的眼科疾症外,还发明了准确测量眼睛斜视程度的"赫斯遮蔽法",并于1911年发明了一种用来测定和纠正眼睛斜视的器械,后称为"赫斯屏"。但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在脑的刺激实验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赫斯曾前往当时的生理学研究中心——英国进修,学习了各著名生理实验室的先进技术和研究理念。回到苏黎士生理研究所后,他确定了新的研究目标:研究脑对清醒而无约束机体的内  相似文献   

19.
《科教文汇》2014,(9):F0004-F0004
正埃德加·道格拉斯·艾德里安(英国,1889-1977年),因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艾德里安出生于英国伦敦。18岁时,艾德里安便获得了科学奖学金,随后进入剑桥大学特里尼蒂学院攻读生理学。1911年,艾德里安从特里尼蒂学院毕业后,开始在卢卡斯教授指导下研究控制肌肉活动的运动神经冲动问题,其间发现了生理学上著名的"全或无"法则。由于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