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向管理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校长都知晓并都在努力实践的一种办学思路。“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一管”和“理一理”。那么,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中“管”什么?如何“管”?“理”什么?如何“理”?恐怕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也都有自己的策略与实践。我是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  相似文献   

3.
管理,就要一“管”二“理”。“管”,具有刚性,是一种硬约束;“理”,具有柔性,是一种软约束。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中,“管理”是一个合成词。“管”,锁匙也,引申义为控制;“理”,治玉也,引申义为协调。这两个字的引申义组合起来就构成了“管理”的两个职能:控制与协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管”即控制,旨在约束行为、形成规范,它依靠的是权力、制度等刚性力量;“理”即协调,旨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它依靠的是讲道理、动感情等柔性力量。两种力量一刚一柔、一张一弛,组成“管理”的双翼,通过整合,构成“管理”中的动态平衡机制,从而推动学校管理工作在对立统一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切莫重“管”轻“理”学校管理中的重“管”轻“理”现象,不仅制约学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而且严重伤害教工的思想感情,造成教工的逆反心理,致使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内部管理中,既要重管,更要重“理...  相似文献   

6.
要办一所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必须具备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意识。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一、现代学校管理中的“管”与“理”的意识管理中的“管”和“理”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管”是一种约束,“理”是疏导、导向;“管”是指禁止什么,提倡什么,用制度、条例、规定、规范把管理的对象、行为、定向管起来,使每一个管理者行为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发挥作用。“理”是为什么要禁止这,为什么要提倡那,用晓之以理的方法,让管理的对象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7.
“管理”虽然是一个词语 ,但学校的管理工作按其特点和方法又可分为两个方面 :“管”与“理” ,这是功能有着明显区别的两项工作。“管”是一种约束 ,就是用制度、规范来约束师生的行为 ,将其行为予以定向 ,学校提供什么、禁止什么都有明文规定 ,这些规定清楚地显示出领导的管理意图与目标追求 ,如果学校上下对此都十分明确 ,那么学校的工作就容易协调一致 ,顺利开展。“管”的重点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定出合理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 ,各项规章应力求配套和便于操作。这项工作可按性质和特点的不同由各部门拿出初步方案 ,然后由学校予…  相似文献   

8.
“管理”虽然是一个词语,但学校的管理工作按其特点和方法又可分为两个方面:“管”与“理”,这是功能有着明显区别的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工作可以分为“管”与“理”两个方面。在当前的研究中,由于人本主义等思潮的影响,“管”的作用受到忽视甚至否定;而“理”的作用得到关注与肯定。通过对人性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万能的管理法则。我们不仅要研究管理的理论,还要研究我们的实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任何极端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切莫重“管”轻“理”江苏沈从峰,吕从坤目前,学校管理越来越被摆上突出的位置。然而,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在内部管理中.往往重视对物、钱的管理,轻视对人的管理;在对人的管理中,又往往重‘”管”轻“理”,不仅没有发挥管理的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的“管”以育人为目标,“理”以制度为手段,对学生实施爱心化管理、育人化管理、包容式管理.管理者要以“理”服人,讲道理、讲情理、讲条理,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全校教职工与干部队伍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取决于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水平.学校管理由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是一种人治力量,是一种制度的约束:"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是一种文化力量.学校管理不仅要在"管"字上下工夫,也要在"理"字上做文章,我校积极构建以制度约束为主的理性管理和以情感理解沟通为主的感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中具体做好"沟通、服务、引领",抓好"常规、细节、过程",强化"知道、做到、做好",实现管理"规范、精细、科学".  相似文献   

13.
学校经常提到"管理"一词,对于管理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管理最基本的意思是管在前,理在后.管要体现合理性、刚硬性和示范性,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制度要合理 管理,首先要求学校领导管得合理.要体现学校管理的合理性,关键看管理的制度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小学存在着重“管”轻“理”、以“管”代“理”的现象。有的校长认为制定的条条框框越多,执行得越严格,就是管得好,把师生管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就是管理成功。这实际上是过分重“管”,而忽视至关重要的“理”,误以为校长治校就是校长管校,习惯于用权力意志取代民主意识,结果劳心良苦,而治绩甚微。实践证明,只有把“管”与“理”两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管”要依理而管,“理”要为管而理,才能产生标本兼治的管理效应,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   一、“管”与“理”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校将建章立制、从严治校奉为“管”的法宝,教师只需“奉旨行事”即可。殊不知此做法会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久而久之会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懈怠心理,容易滋长抱怨情绪,使整个学校缺乏核心凝聚力和团队的战斗力。那么,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不能仅仅关注“管”学校,还要注意到学校管理的另一面——“理”,只有以“理”服人,才能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开放式的学校管理要求校长要能“管”会“理”。只有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才能,启动学校各管理要素的合理运作,实行科学管理,管理工作才能抓住根本。  相似文献   

17.
很多学校将建章立制、从严治校奉为“管”的法宝,教师只需“奉旨行事”即可。殊不知此做法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久而久之会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懈怠心理,容易滋长抱怨情绪,使整个学校缺乏核心凝聚力和团队的战斗力。那么,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不能仅仅关注“管”学校,还要注意到学校管理的另一面——理,只有以“理”服人,才能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汪明玉 《江苏教育》2008,(17):47-47
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管”。“管”不是目的,“理”才是追求。管只能管事,理要理人。“管”与“理”是辩证的统一,“管”不仅要服务于“理”,还要“服从”于理。法理、事理、情理是“管”的基础和依据,整理、治理、调理是“管”的方法,合理、有理是“管”的结果。只有人文激励与制度约束并举,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人文激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校财务管理决定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此,学校的财务必须做好“管”和“理,,的工作,必须处理好“管”和“理”的关系,使学校的财务管理走上良好运行的态势,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小到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管理”的功能无不存在,而学者们对“管理”的诠释也不尽相同。从学校管理的层面看“管理”的含义,我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实现各种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优化的过程。按照这样的理解,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相对的评价意义,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不同的学校。在办学的支持设施、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要想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就需要管理者对“管”与“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从事学校管理多年,管理过一般的农村中学,现在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江苏省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本文在发掘自己多年学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理性思考,对一些管理中深层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共勉,向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