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枫叶游记     
2月17日晴丁豆豆的小书房里,有一片漂亮的红枫叶,在夜深人静时,会发出哭泣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周立波一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文学情结,这种情结来自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的影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学的哺育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周立波12封书信是研究周立波的家庭背景、革命生涯、文艺思想和粉碎"四人帮"后的创作情况的珍贵材料,信中反映了周立波对事业始终保持负责精神及其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  相似文献   

4.
周立波一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文学情结,这种情结来自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的影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学的哺育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5.
马腾 《华章》2011,(15)
<壹周立波秀>(后文简称<壹周>)是二零一零年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为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量身打造的春节特别节目,播出时间为大年初一至初六.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率数据显示,该节目全国平均收视率为0.94,高居全国同时段节目的第一位.<壹周>作为一种海派文化样式的首次"触电"尝试和一种脱口秀节目样式,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值得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成就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学界已有很多研究,而对于他的文学理论成就则缺乏相应的关注。周立波非常重视文学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写了一系列的文章阐明他对文学创作、文学特性、文学体裁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看法;他多次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并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对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鉴赏和批评。他在文学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周立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关于周立波文学创作的论著不胜枚举,主要集中于探讨他的艺术技巧、风格流派、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等方面。对周立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1年到1957年的研究、1958年到1978年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学婧 《阅读与鉴赏》2007,(6):57-57,60
公元805年,即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而横遭牵连,被贬为永州司马。际此能诗擅文并与韩愈并驾齐驱的柳宗元寄山水聊以忘忧,写出了一系列享誉文坛的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八记之首。  相似文献   

9.
周立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他成名在新旧中国交替的时代,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享有盛名的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初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诗人”。他的创作道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新闻性、评论性和形象性是新闻作品的突出特点。周立波以自己独有的优势,于新闻作品中成功地植入文学技巧与审美追求,使通讯中的人物、场景、故事变得十分动感和生动。  相似文献   

11.
做记者要将自己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血肉般凝铸,这是周立波独特的新闻观。灾难、奋争的人生,志士仁人的引导,湖湘文化和中外文学作品的作用是这种新闻观产生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周立波在益阳农村深入生活达十年之久,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取得了不可低估的现实主义成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充满着诗意美;周立波故乡生活继承了乡土小说传统,开创了新风格、新主题、新传统。  相似文献   

13.
周立波作为湖南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的承上启下者,贡献是巨大的,以他为中心,湖南形成了“茶子花”派,他的乡土小说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之情,追求一种清新俊美的艺术审美风格,展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赢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
研讨会就周立波其人其文及其历史影响,新时期乡土文学的发展,清溪村景区建设的意义与思考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认为周立波在乡土文学上具有特殊意义,他的文学成果、艺术经验及人品与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大众旅游赏析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的,作为旅游业,必须重视大众旅游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应做出相应的变革,指导旅游产品的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全民旅游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周立波以故乡益阳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并不是“十七年”时代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充分的乡土性,并且与现代文学发展时期的乡土小说特色不同的新的乡土小说。他的这些乡土小说在“十七年”时代延续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传统,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