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靳丽平 《华章》2007,(8):36
中日两国历史上存在东海海界问题,而东海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日本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的担心使得两国争端更加复杂.两国的摩擦有着必然的背景原因,本文重点在于分析中日石油争端的起因以及对未来的趋势做个简要预测.  相似文献   

2.
史学文摘     
关于中日钓鱼群岛争端的几点认识一是能源问题介入,成为中日双方考量的新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中日在钓鱼群岛一线的博弈尽管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但能源因素从未真正进入双方的视野。然而诚如前文所述,此后随着对钓鱼群岛附近石油的预期、两国经济的能源需要以及国际能源状况的波动,能源问题成为中日两国需要面对的新因素。二是中国崛起,改变着近代以来中日格局。近代以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日在钓鱼群岛一线始终维持着中弱日强的格局,日本完全处于攻势,而中国则相反,这解释了钓鱼群岛至今被日方实际占领的现实。中国崛起已成大势所…  相似文献   

3.
中日东海争端的现状与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东海争端表面上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两条规定在东海的实施之争,背后则是日本对这一地区的领土、能源、资源的觊觑。在中日东海争端中,日本的新旧海权观和海洋战略交替作用,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安全。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东海为中日两国实现合作双赢提供了一个天然良机,而能源合作是中日两国扩大合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加两国能源基本指标的考察和环保政策的比较发现,中国的能源安全状况远比加拿大要低得多。表现为石油消费强度较大、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过快、主要能源储存比较低、能源进口集中度过高、战略石油储备天数较低、石化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比重较高等。对中国而言,减少油气的对外依存度和降低碳排放量的最有效途径是:推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研发"煤转油"技术,降低化石能源在开采、提炼与消费中的污染程度;促进企业技术革新,降低产品生产中的能耗率;加大新能源技术引进、人才培训和交流、设备服务供应、联合研究。在这些方面,中加两国有着无比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5.
一是能源问题介入,成为中日双方考量的新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中日在钓鱼群岛一线的博弈尽管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但能源因素从未真正进入双方的视野。然而诚如前文所述,此后随着对钓鱼群岛附近石油的预期、两国经济的能源需要以及国际能源状况的波动,能源问题成为中日两国需要面对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但中日关系却一直比较纷繁复杂,两国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尤其近期中日两国之间围绕历史教科书、东海问题、台湾问题、日本“联合国入常”等问题产生不少摩擦,导致了两国在政治上互不信任、军事安全上互相提防、能源利益上相互竞争、国民感情上相互厌恶。而今年又是中国人民抗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线=ANA” 2002年是中国和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可以说是两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2002年4月,日本的大型航空公司全日本空输株式会社(ANA)与中国西南航空、上海航空两大中国航空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往来的图画上又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存在着分歧。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归属原则,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划分原则。如何处理好这一是系到领土争端的敏感问题,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切身利益。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中日东海争议缘由,阐述两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着重对两国的主张进行法理分析,以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资源,未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将需要更多的油气资源,然而中国自身的油气储量却严重不足。与之相对,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新兴能源大国且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中哈在油气资源上互补性非常强,能源发展战略也相互契合,彼此之间的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战略意义,而且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很久以前就交流频繁。在中国古代,汉语词汇被传到日本,大和民族从此开始学会了书写。到了近代以后,汉语词汇反过来从日本输入中国,形成了现代汉语,并得到了很大发展。汉语词汇在中日两国间的输入与输出给两国语言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了解汉语词汇在中日两国间的输入与输出能够使我们加深对中日两国长期交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日两国都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法制的过程,但两国的学习效果却相差悬殊。日本学习西方要早于中国,且由于进行了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学习了中国一千多年之后,转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在教育立法领域远超中国。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日本的,这也为中国教育立法走符合自己的道路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猴文化源远流长,而一衣带水的日本与猴也有很深的渊源。中日两国虽然在经济文化上交往频繁,但两国的猴形象却有着不小的差别,特别是在猴的文化意象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两国民间故事类型的分析,找出两国猴形象的差别,并进一步探究这种形象差别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教育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高。中国教育业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业发展后对其上游各产业的拉动能力高于日本。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业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两国教育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且中国教育业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国教育业的中间需求率略高于日本,两国的教育业都是以提供生活性教育服务为主的产业。中国教育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远高于日本,因此中国将教育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是合理的。中日两国教育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业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业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同为具有东亚文化的国家,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分析比较,发现中国在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上与日本相比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日本的义务教育投入标准全国统一,而中国则不同;中国的投入保障力度不及日本;中国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城市优于乡村;对于特殊教育及贫困生的资助等日本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而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并未体现。因此,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学习日本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服务投入的均等化的全国标准、计划和监管执行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力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日本文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汉字、律令制度、佛教等是日本学习中国的主要内容。中日两国均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同形词。同形词中的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既有汉字的亲切感,又会因为母语的干扰,做出错误的判断。本文主要从语义偏差与汉字字义的多样性、汉字意义变迁的关联性出发探究汉日同形词,为汉日同形词的学习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与日本曾经有一段能源合作的“蜜月”期。但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中日之间的能源关系开始出现不和谐音,有关能源的竞争逐渐取代合作。这种变迁源于两国能源关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日间能源争夺是走向成熟的、正常的中日能源关系的一种阶段性表现,但从目前来看,双方仍以竞争为主。并且这种竞争关系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学多玩少,亲子间的对话主要围绕学习展开。日本小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沟通,也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也折射出中日两国在家庭教育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大化革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大化革新使日本在奴隶制社会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文化,跳跃式地进入了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一跃而为亚洲的强国,并对中国社会有所触动.这是中日关系史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事件.日本之所以能使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是与中日两国的交往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与日本两国动画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并分析了中日两国动画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期从动画角度来剖析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A5):19-20
中日两国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往来的邻国,中国文化渗透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饮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豆腐、饮茶等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料理构成、特色、制作方法及中日两国人的饮食生活、饮食观来研究日本民族的特有性格。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可以说是由两国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