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檀梅 《新闻实践》2008,(7):9-11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多少回,我们曾为这样的诗句潸然泪下;"到那个时候/我请你伫立窗口向远方眺望/或许你能发现我的目光/虽然很遥远,但它正在向你凝视/到那个时候/我请你在春天远足去/或许你能遇上我/我们一起看漫天碧绿看河水流淌"——多少回,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在后方守望;  相似文献   

2.
电视台的主持人,靠一张嘴吃饭,能说会道是起码的,但是,在话筒前面的,都是能说会道的,所以还要看谁的表达更有个性.有人说,主持人"会说",节目只是温吞水;主持人"敢说",节目才会有关注,才会有收视率.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你说得过火,你的节目才够火!  相似文献   

3.
电视台的主持人,靠一张嘴吃饭,能说会道是起码的,但在话筒前面还要看谁的表达更有个性.有人说,主持人"会说",节目只是温吞水,主持人"敢说",节目才会有关注,才会有收视率.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你说得过火,你的节目才会够火!  相似文献   

4.
用四年的时间,来赢得重新在奥运赛场上奔跑的十几秒——"你觉得刘翔这次大概能跑多少?"主持人问我。——"13秒30左右吧!"我坐在嘉宾席回答。这是2009年9月20日,上海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一年后升级为钻石联赛),刘翔伤愈后的首战,我受上海电视台"新闻夜线"节目邀请,作为嘉宾一起直播并点评这场比赛。"好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看大屏幕。"主持人和我同时转身。发令枪响。起跑,过栏,到了后半程,我几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因为我明显感受到了刘翔的拼劲。"13秒15!"主持人在刘翔撞线后发出了惊喜的呼喊,随即转头问我:"你想到  相似文献   

5.
电视台的主持人,靠一张嘴吃饭,能说会道是起码的,但是,在话筒前面的,都是能说会道的,所以还要看谁的表达更有个性。有人说,主持人“会说”,节目只是温吞水;主持人“敢说”,节目才会有关注,才会有收视率。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你说得过火,你的节目才够火!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开播至今,特别受到知识群体的喜欢。近日我采访了主持人马东。见到他的时候一点也没感到意外,他跟电视里一模一样,不算高大,不算英俊,但眼睛里透着睿智。我和他开玩笑:“如果春节晚会让你主持怎么样?”他说:“那怎么可能,大过节的谁愿意见我这模样的人啊?”似乎优秀的主持人都有一招幽默的好本事,其实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曾经说过,看马东主持节目挺过瘾的。 主持人就像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央视《挑战主持人》栏目的片头里,有一连串对主持人这个职业的要求:知识力、感受力、应变力、表现力……这些标…  相似文献   

7.
我是河北省出版集团河北美术出版社的一名编辑,也是河北音乐广播的忠实听友。有句话说:“三岁看大,十岁看老”。河北音乐广播开播三周年了,在这三年中,领导和主持人走过的心路历程我们都能体会到。一年多前,音乐频道召开听众座谈会的时候,当时我谈到了这几点:主持人在共性中强调个性,不要一成不变;如何让台里的同仁做音乐频道的拥趸;怎样利用电台的优势,抢占资源,走音乐边缘化道路;节目预告机制;节目的互动性;建立博客、俱乐部等。  相似文献   

8.
电视发展进入到21世纪,更专业、更细化,竞争更激烈。广大观众对电视的要求也由你播什么我看什么,变为我想看什么你就必须有什么,而且要保质保量,这就要求节目制作部门在制作节目时必须要有观众意识。一档新闻节目如果前期策划、选题准确得当,拍摄细腻,声画一致,编辑干净漂亮,那么最后的配音把握、表达到位,就要由主持人在直播这一最后环节中传达给观众。一天中各个时段的新闻由于内容侧重点不同,主持人在播音时必需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新闻内容与不同的观众群,把握播出心理状态与表达方式。《早间新闻》:《早间新闻》的收视…  相似文献   

9.
王杨  孙玮 《声屏世界》2014,(8):33-33
<正>语言交流——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信息得以传播反馈。主持人语言的交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受众的交流。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是为受众服务的,受众是主持人心里的目标。曾有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这样说: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总是喜欢盯着话筒看,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就是我有听众,是我的交流对象。在这样有目标的强烈的交流感的支配下,主持人的语言就自觉地有了对象色彩,听众也能从其语言中真切感受到强烈的交流感,从而引起共鸣。二是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如果说广播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还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正>我曾经在某个城市出差时收听当地电台一档音乐节目,已记不清主持人的名字,只记得他当时的一番话给我印象很深,他在介绍一首和春天有关的歌曲时说:这是一首动人老歌,尽管今年的春天已经从我们的身边匆匆划过了,但是相信你一定在郊游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贾樟柯 《出版参考》2004,(35):45-46
上初三的时候,我的一个结拜兄弟当兵要走.我去送他,他坐在大轿车里一言不发.我想安慰他,便说,这下好了,你自由了.说完此话,他还是一脸苦相,便有些烦他.在我的概念里,只要不上学,不做功课,不被老师烦,便是最大的幸福.而能离家远走,不被父母管教,那更是天大的喜事.我由衷地羡慕他,所以不太理解我那兄弟为何总是沉默不语,并且低着头不拿眼睛看我们.车快开的时候,我实在不想再看他一脸哭相,便说:"你是不是怕我们看你远走高飞,心里不平衡,假装不高兴来安慰我们?"  相似文献   

12.
记得我刚刚踏上主持人工作岗位的时候,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至今难忘,他说:“祝贺你,你终于获得了你启盼已久的广播工作了!现在你可以坐在电台的直播间里直接从事大众传播工作了,这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要做到些什么呢? 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管我们在电台中说什么都在和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说话。这个人在倾听我们的言语,在注视我们的行动。不要把我们的听众当成没有知觉、不知姓名的听众。我们必须保证我们喜爱并且尊重我们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声屏世界》2014,(8):30-31
<正>2013年7月6日,BBC体育节目主持人因沃代尔在主持温网利斯基与巴托丽的女单决赛时说:"你们觉得巴托丽的爸爸在她小时候,是不是这么跟她说的,‘你永远不会变成像莎拉波娃那样的美女,所以你必须成为一个不知疲倦的斗士’?"暗示巴托丽长相"难看"。节目播出后,引发广泛批评,BBC被迫很快发表道歉声明:"我们认为这种言论是不应该有的,我们为此道歉。"2013年7月7日,韩国"A频道"节目主持人尹庆民在报道韩亚客机空难时说:"最新的消息是,是两名中国人而不是韩国人在事故中死亡,从我  相似文献   

14.
张中锋 《传媒》2004,(10):46-47
一本杂志的创刊礼选择在商学院,以"商业思想家沙龙"的方式开幕.我听到了经济学家周其仁关于一本有"taste"商业杂志的诞生渴望,他说,你看你一打开,就有独到的观点吸引你读下去,而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读者,在中国,我们需要一本有点taste的杂志能对公司、商业发生作用,推动前行;我听到了有着20年商业实践、著文稀缺而独绝的万盟投资领导人王巍一连串的发问,我记住的第一个发问是作为创业者需要打破规则而紧接下来的运行又要有规则去学习去执行,所以不知道议题所言"新的标杆和示来榜样"是谁;我听到了潘石屹再一次以自己的立论和语言风格说,自己算不了什么标杆,更像一个标本.  相似文献   

15.
董倩  南香红 《今传媒》2004,(6):16-18
短片解说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有一条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叫塔里木河。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原因,这条曾经丰沛的河如今老了,在她弥留之际,《南方周末》记者南香红沿着沙漠,寻找她曾留下的足迹。 主持人:你好!南香红。我看到你很多报道都是关于文化、历史方面的,其中像塔里木河的报道,属于时间上比较早的。当时你报道塔里木河,为什么?南香红:报道塔里木河是我在《新疆日报》做记者的时候,因为塔里木河在新疆,特别是和新疆南部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紧密。主持人:这条河的确很重要,当时你在报道这条河的时候,它已经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引起了你的重视?南香红:有一次我到塔克拉玛干去采访,车在沙漠边缘走的时候,我就看到一条非常小的像渠沟一样的河流在那儿流。我就问同行的:那是什么呀?他就告诉我这是塔里木河,当时我非常的震惊。主持人:为什么会震惊?南香红:因为从小在我们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我原来想象它是一个水量非常丰沛的、非常浩荡的一条大河,没想到我看到的是一条非常可怜的小渠沟。主持人:有多细?南香红:大概也就是三、五米宽。它的河两岸周围的沙山已经非常的高,马上就要淹没这条河的趋势,而且里面是非常浑浊,非常...  相似文献   

16.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现场报道对记者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现场提问的能力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一篇题为《我们的提问你无法删掉》的文章中写到:“对于记者、主持人来说,制作新闻节目时,我的提问你无法删掉——这种意识是天天外出采访时应该注意的。只有这样,才有记者、主持人存在的必要,”能否做到这一点,对记者的业务素质,特别是提问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战地记者水均益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演播室里我是主持人,但我依然还要采访,所以我身上更多的是记者的色彩。在新闻领域,很多时候是二者合一的。一个好主持人必定是一个好记者,一个好记者也具备着好主持人的特点。从我个人内心来讲,我还是希望也相信自己更适合做一个合格甚至是好的记者。把这个工作做好,我可能就是一个好主持人。"水均益这段话体现的正是主持人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必须具有记者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白岩松一、引言在一个俊男靓女加美声构成中国电视主持人队伍主体的时候,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以,当我以一个主持人身分开始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当初预测中国电视改革进程的时候,自己...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广播事业的时间较短,从业经验比较少,不过还好,我身边的同事和领导都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电台主持人的经验。其实就像做节目那样,我希望你跟我一样,读下面的文字,觉得我们是在聊天,而不是在看一篇很枯燥的文章,希望你和我一样,在听到广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