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教育方式正在被为数不少的家长所应用。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同持一种观点,他们的出发点却不一样。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所以让孩子狠狠还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将来的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从小就畏畏缩缩,必须有冲劲。我认为,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霸王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整天挥动拳头也不代表有竞争意识。将来社会虽是高度发达,对人才要求甚高,但同样也是文明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我6岁的女儿被邻居的孩子打了,她说:“你这样不文明,要向我赔礼道歉。”并…  相似文献   

2.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增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也与时俱增。媒体对各类神童的宣传,也在不断刺激着家长对孩子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早就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到各类兴趣班、特长班中,或学琴像书画,或学英语奥数……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当然,也有的家长还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有些家长让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认字背诗、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可是效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讲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优质的生命在于享受幸福,优质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体会幸福。每个孩子第一次背上书包进校门做学生,总会乐得屁颠屁颠,因为他觉得能做学生很幸福。但不消几时,此番热乎劲儿就会烟消云散。为何?因为孩子会发现随着他们一天天地做学生,所面对的家长和老师不知为何会变得一天比一天不兴奋。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身边的家长教育孩子时总是说长大了不当大官就要赚大钱,结果自然十有八九要成泡影。希望破灭带来的肯定是心里老大的不痛快,所以很多家长的脸上总是阴阴的。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也有类似习惯,虽不要求学生当大官、赚大钱,但总希望个个考…  相似文献   

4.
本刊: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门门功课优秀,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在某一方面发展一些兴趣和特长,但往往叉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学业与课外兴趣培养的关系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张海波:我认为,孩子不一定要门门功课都优秀,但一定要从小发展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特长.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做到事事都比别人胜出,孩子有选择成功道路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一到广汉市双泉乡石门村小的“课堂开放日”,不管忙闲,家长们都会早早来到学校,同自己的孩子一起听课。很多家长说,‘“课堂开放日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一日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力、学方向。同时,也便于家长与家长,家#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石门村小建立“课堂开放日”制度已有多年,自实施该制度以来,家长的教育意识、法制意识普遍提高,学校人学率、巩固率连年均保持在100%。对于村小收费这一令很多村小教师头痛的难题在石村小也是一件易事,家长节衣缩食也愿把孩子的书杂费攒着,拖…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幼儿师范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专门学校,在幼师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科技意识.一、紧扣教材内客,渗透科技意识生物学教学除了要传授科学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生物教师要发掘教材中的科技意识教育内容,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寓科技意识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中.特别要做到:  相似文献   

7.
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可能是很多幼儿家长的一大乐事,因为那是孩子小,当然要家长陪着读了.可是孩子长大了,他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很多家长就认为这时就不用陪了吧!其实,这种想法是欠妥的,因为能自主阅读的孩子也需要亲子阅读,家长们就多陪孩子几年吧! 亲子阅读带给孩子温馨的亲情氛围  相似文献   

8.
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云南宣威杨光永个强大的民族,必然有全民族强烈的内部竞争意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然有全民族强烈的对外竞争意识。只有具有这种可贵的竞争意识,这个民族才能兴旺发达,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未来的世界,是经济实力竞争的世界;是...  相似文献   

9.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10.
张瑞芳:在今天,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幸福.一定程度上教师和家长也承认这一点.然而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升学的压力,教师、家长,甚至是孩子都觉得无奈,因为他们必须拼命让孩子"优秀".所以就要孩子努力学习,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教师和家长能够放弃对孩子"优秀"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11.
王林 《中华家教》2013,(Z1):56-57
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可能是很多幼儿家长的一大乐事,因为那是孩子小,当然要家长陪着读了。可是孩子长大了,他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很多家长就认为这时就不用陪了吧!其实,这种想法是欠妥的,因为能自主阅读的孩子也需要亲子阅读,家长们就多陪  相似文献   

12.
修国欢 《现代家教》2003,(10):37-38
培养幼儿的科技意识,渗透创新教育,是每个家长及幼教工作者非常迫切的任务。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科技兴趣,丰富他们的科技知识呢? 一、开阔幼儿的视野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让孩子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引导他们观察  相似文献   

13.
正据澳大利亚新闻网(news.com.au)2014年8月11日报道,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家长们已经意识到在课堂上运用科技的好处,但是很多家长使用电子产品的技能不够熟练。据调查,41%的家长承认并不十分了解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电子产品,但69%的家长认为科技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孩子有所进步。英国教育技术协会前任副主席德鲁·布迪说:"尽管家长们还不太熟悉科技在课堂中的运用方式,但科技的好处确实很多。科技可以提高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14.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的社会性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重要.所以,家长和学校对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技意识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一苇 《化学教学》1999,(12):4-5,6
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强化公民的科技意识应从娃娃抓起.中师化学的课堂教学是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验教学中,挖掘、寻找科技知识的渗透点和连接点,激发学生搞科研的兴趣;中师化学的第二课堂是科技教育的广阔天地.在课外的科技活动中,可拓宽教育活动的内容,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及一些实验的研讨提高学生搞科研的能力.使中师生具有深厚的科技意识及文化素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如今我们对学生的培养都是全面的培养的,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希望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希望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基础,学生有了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长大成人,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由此可知孩子的德语与法治教学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引起重视,很多初中的孩子出现自杀或者犯罪的行为,这些孩子都是因为自身道德出现了问题,最后导致心理出现问题,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在初中教学中需要老师慢慢渗透德育与法治教学。  相似文献   

17.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替代的,所以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使独生子女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且对亲子共读的内容、方法、途径缺乏了解。在许多发达国家,一般在孩子1岁半时就开始培养读书的习惯,我国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还比较落后。缺乏培养的结果就是,孩子是否有读书的习惯全靠“机遇”,“机遇”好,孩子会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机遇”不好,孩子几乎就不读书。孩子们因为缺乏培养而无法享受到读书的权利和快乐,这是一种不公平。这个问题也让我们成年人反思,因为这不能怪孩子,这是我们成年人的问题,是我们的状态影响了这些未成年人的阅读。家长首先应该是亲子共读的积极参与人。现在有很多家长重视阅读这个问题,他们也很希望在自…  相似文献   

19.
应飞 《家长》2003,(Z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在为孩子的未来苦心经营,设计了各种“神童方案”“成长方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作为家长,不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其个性、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也就不尽相同。这一代孩子所面临的时代,既是幸运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未来他们在选择职业的同时,社会也在挑选他们。这需要孩子具有较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果家长事先给孩子设计好未来的方案,让孩子按照这个方案去…  相似文献   

20.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摔跟头。有人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教育必不可少;也有人说,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