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北省40~59岁普通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2400名40~59岁普通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场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240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2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9.04%),了解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锻炼目的、健身项目和场所的选择以及锻炼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提供了以下调查数据:1.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活动人数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以上。统计显示,40~59岁成年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有益健康的体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抽取、调查了天津市、杭州市、大连市不同产业的约1200人,分析了我国大、中城市体育人口结构态势。得出了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的制约;在我国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其它文化程度的组;应重视小产业单位体育运动的开展,这是增加体育人口的有效步骤的结论。同时提出了在当前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界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是:每周不论次数参加体育运动一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3.
体育是人类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机能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体有将逐步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各个角落,体育人口不断增多,体育将真正具有全民的性质,关心、爱好、参加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体育人口的界定。体育人口是指以增强体质为宗旨而又经常、直接参与运动的人的总称。具体是指参与身体锻炼,从事运动训练以及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亲身运动的人。其核心是参与运动。目前量化标准暂为每周锻炼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二)体育人口的社会分层。运用社会学分层的理论与方法对体育人口进行社会分层,有助于了解体育人口的阶级构成及其开展体育活动的状况,调剂体育人员各阶层的关系,促进体育人口的流动,推动体育人口的体育活动。根据抽样调查,试图从性别、收入、文化、产业等方面对体育人口进行社会分层。分析结果表明,现有体育人口男性多于女性,高收入者多于低收入者,中文化者多于高、低文化者,第二产业者多于第一产业者。(三)体育人口的社会流动。体育人才的流动是体育人口中精英部分的流动,其有无流动和合理与否对发展体育事业有重要影响。开放改革后,我国体育人才流动出现“外流多,内流少”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体育人才收入低,体育管理体制有弊端,政治思想工作失误。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是:树立正确的体育人才流动意识,强化体育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体育人才的经济待遇,加强对体育人才流动的管理,试行竞技体育俱乐部制。  相似文献   

5.
非体育人口初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人口是目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开展情况的主要客观标准之一,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是鉴定群众体育开展情况的重要社会学指标。非体育人口是反映不参加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重要参数,能够从相反的角度反映出限制人群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利于依此有的放矢地制定群众体育政策。  目前较为全面、准确的非体育人口是《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中提供的数据,其中16岁以上年龄的居民在1996年度“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为17.8%,占总人口的1/5。“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达到66.74%①…  相似文献   

6.
1.居民在一年中参加过体育活动的比例,我国16岁以上居民约为三分之一;日本20岁以上居民约为三分之二。居民在一年中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我国与日本相差一半。不过,如果按照同一标准进行比较的话,我国体育人口的比例还要比日本低一些。2.尽管我国居民在一年中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与日本相差许多,但是我国居民中体育人口的比例却与日本相差无几。我国居民中体育人口的比例之所以高于日本,是因为我国居民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较高。3.我国居民喜爱强度较小的体育活动;日本居民喜爱强度较小的体育活动和野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使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对296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有积极的影响,每周参加三次以上和累计达到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描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体育人口概念研究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47  
仇军  高峰 《体育科学》1999,(2):11-14
从体育的概念和人口学视角,运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对体育人口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后认为:体育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以增进身心健康或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以身体活动为共同标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科教司、北京体育大学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对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此项调查于1997年1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共获得原始数据5.7万个,处理数据800万个,生成报表2800份。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口的总数约为31.4%,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体育人口却不足三分之一。何谓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如何界定?一般确定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是,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黑龙江省部分城镇居民女性中青年群体身体自尊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详细阐述了城镇居民女性中青年群体不同年龄、职业特点人群及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的身体自尊情况现状、规律和特点,并分析了不同人群产生不同调查结果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预测城镇女性中青年群体的体育活动状况及探讨身体自尊与自尊的具体內在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多,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是实现体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着力构建社区体育的服务体系,对发展社区体育,扩大社区体育人口,推进社区体育的社会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creased sport facility proximity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ikelihood of meeting physical activity (PA) recommendations in western studies, but it is uncertain whether the findings can be generalized to the Chinese population. From Sept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2, 3926 participants drawn from China using a multi-stage sampling strategy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of Community Sports in China. Participants' demographics, commuting time to the nearest sport facility and PA levels were assessed. Among 3926 participants included (51.2% female) in the final analysis, 878 (22.4%) of them met the PA recommendation. Participants who spent ≥30 minutes in commuting time had 80% odds [odds ratio (OR): 0.80 (95% CI: 0.65–0.98)] of meeting the PA recommendation compared to those who spent less than 10 minutes. For every 10-minute increment in commuting time, the odds reduced by 6% [OR = 0.94 (0.88–0.99)]. The observed associations were not appreciably modified by age, gender or education level. In this cross-sectional community-based study, we found that residents in China were less likely to meet the PA recommendation if they needed more commuting time to the nearest sport facility. Increasing sport facility proximity may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PA level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慈溪市中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特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慈溪市中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慈溪市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活动时间与次数明显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之规定要求;体育活动选择面较窄,且男女生间存有较大差异;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改革学校体育教育,以改变学生余暇体育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夏崇德  何志金  陈颇  白继森 《体育科学》2006,26(2):22-27,41
为了在量上更加明确经济与体育竞赛成绩的关系,分别以我国六大区域(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手段,以2001年各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含第一、二、三产业)、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农民纯收入、科技投入、文体投入、教育投入、科技人员、教育程度(大学本科人数)、文体人员与九运会成绩为具体研究指标,通过研究和揭示经济以直接、间接等不同形式作用于体育事业,从而影响竞技体育与体育竞赛成绩,明确经济与体育竞赛成绩在量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不同地区群众体育需求程度和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十几个省市的34个社会阶层人口进行的群众体育需求程度和现状的调查,获得了三大地区人口体育锻炼次数和时间、体育需求程度和健康态度、参加锻炼项目、体育组织化水平和体育指导程度、体育目的、体育活动场所、体育支出和接受体育宣传程度7个方面的有关数据,并进一步作了比较研究,分析、归纳出三个地区群众体育的不同特点及发展趋势,为确定我国今后群众体育发展的特点和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体育事业的社会目标、社会经济实力、体育改革的国际背景及不同体育形态的社会公益性与商业可开发性,我国应采用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相结合的体育配置机制。中国体育有潜在的巨大市场,但开发难度较大,应当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体育市场细分,加强体育市场的综合开发,组建公司化的体育企业,并针对群众娱乐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信息服务及体育人才资源各自特点进行开发。我国体育改革的特点既给改革者以较多的主动权和较从容的时间,又可能使人们对改革的深刻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人口新论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通过对体育人口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关于体育人口的概念及判别标准等方面的 问题.在明确论说体育概念种差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体育人口理论的若干要点,包 括体育人口概念定义、体育人口测评选项原则及判别标准、体育人口分类及其依据.体 育人口调控基准线等。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 1 985年和 1 997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和哈尔滨等城市居民晨练的调查材料 ,对体育人口、锻炼项目、人员构成、锻炼地点、时间、体育意识以及影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综合的论述和研究 ,总结出新时期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轨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残疾人体育自卑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8296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他们因身患残疾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问题。尤其是在残疾人体育参与态度方面,则集中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并伴之以孤独感、焦虑与抑郁情绪等心理症状,并在其体育认知和行为上有强烈异常表现。如何改善残疾人的体育自卑感问题,将有助于推动残疾人体育及全民健身活动,促进残疾人身心康复与体质改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程登科“民族体育”思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111-112,121
程登科,中国近代著名体育思想家与活动家。他的"民族体育"思想,其核心是"全民体育化"和"体育军事化"。这一体育观,在中国处于抗日战争前后时期,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抗战时期"战时体育"的理论基础。他对抗日战争时期制定"体育军事化"和"军事体育化"政策,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推广和发展军事体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民族体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对当今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