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麻纤维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痕量Cd~(2+)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对黄麻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单根纤维的直径约50~100μm,纤维内部有很多直径约为数μm的孔道。考察了水溶液的初始p H值、吸附剂与Cd~(2+)离子溶液的接触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时间120 min、溶液的初始p H值为7~8,黄麻纤维对Cd~(2+)离子具有最佳的吸附效率。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黄麻纤维等温平衡吸附Cd~(2+)离子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黄麻纤维对Cd~(2+)离子的吸附行为(R2≥0.993),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吸附量为4.62 mg/g。吸附Cd~(2+)离子前后的FTIR分析表明,羧基是黄麻纤维吸附Cd~(2+)离子的主要作用位点,在实验条件下,仍然存在没有被Cd~(2+)离子配位的自由羧基。  相似文献   

2.
巴夫金藻耐受Cu~(2+)、Cd~(2+)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单胞藻对重金属离子毒害的耐受性,为生物去污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c=1~150mg/L)Cu~(2+)、Cd~(2+)处理巴夫金藻(Monochrysis lutheri),观察了重金属离子对其生长的影响;用微量减压法研究毒害抑制呼吸作用;用ICP法研究毒害抑制下重金属离子的富集。[结果]①2种离子的毒性强度的顺序为Cu~(2+)>Cd~(2+);②Cu~(2+)对生长的抑制较强,其EC_(50)(72h)为15.0mg/L;Cd~(2+)对生长的抑制较弱,其EC_(50)(72h)为75mg/L;③在EC_(50)毒害浓度下,毒害组均提前进入生长静止期,缩短了种群生长周期;呼吸作用先增强后降低;④在EC_(50)毒害浓度下,单胞藻对Cu~(2+)的富集量为6866.1mg·kg~(-1),对Cd~(2+)的富集量678.25mg·kg~(-1)。[结论]巴夫金藻具有较强的耐受重金属离子毒害能力,耐受顺序为Cd~(2+)相似文献   

3.
针对受Cd、Hg重金属污染的水体,研究了添加商业介孔SiO_2(MCM-41)对Cd~(2+)、Hg~(2+)的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模拟实验表明:适量的MCM-41对Cd~(2+)、Hg~(2+)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特别是对于低Cd~(2+)、Hg~(2+)污染物浓度的水体,净化效率超过90%;而过量的MCM-41颗粒间易发生团聚现象影响吸附效率;降低水体温度、提高pH有利于提高MCM-41对Cd~(2+)、Hg~(2+)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速率较快,净化体系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吸附饱和,可作为填料应用于饮用水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4.
制备并鉴定针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小鼠多克隆抗体.选取异硫氰酸苄基乙二胺四乙酸(ITCBE)做金属螯合剂,偶联Cd~(2+)及载体蛋白BSA、OVA,制备人工抗原并鉴定,配合佐剂乳化后以高、中、低剂量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以获得较好的抗重金属镉离子小鼠多克隆抗体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获抗体的效价、敏感度、特异性.结果显示:小鼠抗血清效价均在10~(-3)~10~(-4),中剂量抗原免疫组小鼠抗体血清更加稳定、特异性强,利用该组多抗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标准曲线,M-3号小鼠敏感性最强,回归方程为y=0.1123x-0.1638,IC_(50)质量浓度为368.70μg/L,检测限质量浓度为25.53μg/L,该抗体除与汞离子螯合物的交叉反应率为72.58%之外,与Cu~(2+)、Zn~(2+)、Pb~(2+)、Cr~(3+)、Mo~(6+)、Fe~(3+)、Co~(2+)均无交叉反应.获得了能用于镉离子免疫检测的高效价Cd~(2+)多抗,为检测产品的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硫酸铵—碘化钾—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铋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O.5m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10g/L)存在下,当固体(NH_4)_2SO_4、碘化钾溶液(0.1mol/L)和结晶紫溶液(0.001mol/L)的用量分别为1.0g、1.0mL、1. 0mL时,控制pH值为7.0,Bi~(3+)可被该体系浮选,而常见离子Zn~(2+)、Fe~(2+)、Co~(2+)、Ni~(2+)、Al~(3+)不被浮选,据此实现了Bi~(3+)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从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对重金属在含水层的迁移实验进行了方案设计。实验采用自主设计的二维有机玻璃模拟槽作为实验装置,以硝酸镉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定。优化后的实验结果显示:(1)Cd~(2+)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锋面随着污染泄露时间延长在垂向和纵向上不断推进;(2)切断污染源后,7号取样口Cd~(2+)浓度逐渐下降,11号取样口Cd~(2+)浓度短暂上升后,逐渐下降;(3)地下水流速较快,Cd~(2+)在纵向的迁移速度大于垂向,对流作用明显;流速较慢时,Cd~(2+)在纵向的迁移速度小于垂向的迁移速度,弥散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镁、铝氢氧化物沉淀反应图像类习题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利用传感技术跟踪镁、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过程的pH变化,并结合溶度积计算和定性实验等对实验结果做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说明逐滴加碱时Mg~(2+)和Al~(3+)不能同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且Mg~(2+)Al~(3+)相互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部编初中化学课本第三章第五节“混和物的分离”中介绍了纸上层析实验。纸上层析对有机物的分离特别是微量物质的分离和鉴别有它的优点,对金属离子的分离也有很好的效果。我们选用了分离金属离子Fe~(3+)、Cu~(2+)、Co~(2+)的混和液,用普通滤纸作支持剂,用含5%水的丙酮和8%浓盐酸(c.p.)的混和物作展开剂,同时挑选了亚铁氰化钾和硫氰化钾两种试剂作为显色剂,效果相当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可食性红色印刷油墨的消解过程,测定方法和分析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证明:用4:1HNO_3—HC1O_4混合酸消解此样品效果最佳。在消化液中加入盐酸羟胺还原氧化性离子和化合物到低价。加入柠檬酸铵阻止氢氧化物沉淀,加掩蔽剂氰化钾消除干犹离子后,用NH_3·H_2O调PH值为8.5—9.0之间,用双硫腙—CHCL_3溶液萃取铅。双硫腙在氯仿溶液中与pb~(2+)生成红色配合物,用72—G型分光光度计测双硫腙—pb的吸光度。  相似文献   

10.
我校从84年下半年开始使用华中师院等校编写的《分析化学实验》讲义。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定性实验部分有些不妥之处,下面提出我们的改进意见。另外我们对部分离子补充了一些效果较好的鉴定方法。 一、改进部分离子的鉴定步骤和方法 1.用两酸两碱系统分析法鉴定Cu~(2+) 书中第十八页二(四)加NaOH“向无沉淀的两支离心管加HCl化为酸性,然后分别加入NaOH,观察哪一支生成沉淀?”书中本章是要使一支装有[Cu(NH_2),]~(2+)的离心管  相似文献   

11.
分析化学定性分析部分的阳离子分析,一般教材多采用硫化氢系统分析法,该法一般将阳离子分为五组。在阳离子第三组中包括三个高价阳离子:A1~(3+)、Cr~(3+)、Fe~(3+)。该组的组试剂为(NH_4)_2S。在沉淀阳离子第三组时,为了创造组试剂(NH_4)_2S的沉淀条件,需要先用NH_3- NH_4C1调整酸度。若本组高价离子A1~(3+)、Cr~(3+)、Fe~(3+)存在时,在上述条件下将首先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即:  相似文献   

12.
在亚硫酸盐溶液中,加入含 Ba2~(2+)离子的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即生成了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钡沉淀。如果在该体系中再加入盐酸,沉淀会消失;如果改为加硝酸,则沉淀就不会消失。学生对此现象误认为是亚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硝酸。为此,教师在解释这实验现象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亚硫酸钡沉淀在溶解于硝酸的同时,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丁硫酸根离子,正因为能溶于酸的亚硫酸钡转化成了不溶解于硝酸的硫酸钡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13X,NaY和漂珠为催化剂载体,以Zn~(2+),Fe~(3+),Pb~(2+),Cd~(2+),Cr~(2+),Ni ~(2+),Mn~(2+),Cu~(2+)等过渡金属离子为不同的活性组分,在不同的灼烧条件下制成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法降解农业生产用品麦草畏中。实验结果显示,以13X为载体、分别以Fe~(3+)和Mn~(2+)作为活性组分、灼烧条件为600℃时制备的催化剂对麦草畏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一、离子的本质性质引起的不能大量共存 1.在溶液中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O_4、BaCO_3、CaCO_3、AgCl等沉淀;CO_2、NH_3、H_2S等气体;以及CH_3COOH、H_2O、NH_3·H_2O等弱电解质。例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A.Ag~+、H~+、NO_3~-、K~+ B.HS~-、Cu~(2+)、NO_3~-、Na~+ C.CH_3COO~-、SO_4~(2-)、H~+、NH_4~+ D.HCO_3~-、Cl~+、H~+、Mg~(2+) 解析:B项HS~-+Cu~(2+)=CuS↓+H~+ C项CH_3COO~-+H~+=CH_3COOH D项HCO_3~-+H~+=CO_2↑+H_2O,故应选A。 2.因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含 Ca~(2+)、Mg~(2+)的溶液为淋洗液,以 Fe(Ⅲ)—磺基水杨酸为柱后衍生体系,在国产分离柱上分离了磷酸与植酸。利用 Ca~(2+)、Mg~(2+)与植酸的络合作用缩短了植酸的保留时间,使植酸可在低酸度(PH=4)下被洗脱,实现了植酸的快速离子色谱分析。利用此法,测定大豆样品中植酸的含量,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法比文献已有的方法更简便.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目的:增强学习化学兴趣,加深化学用语识记 二、棋子制作: 十种阳离子:氢离子H~+、钠离子Na~+、铵根离子NH_4~+、锌离子Zn~(2+)、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铜离子Cu~(2+)、钡离子Ba~(2+)、亚铁离子  相似文献   

17.
一、酸碱质子理论要点(1)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2)酸(?)质子+碱.酸容易放出质子,就是说酸根接受质子能力较弱反之亦然.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越弱.(3)反应方向是由较强的酸将质子转移给较强的碱,生成较弱的共轭酸和共轭碱.二、为什么生成弱酸、弱碱的盐才能水解H_2O既能接受一个质子形成H_3O~+,又能放出一个质子变成OH~-,据理论要点(1),H_2O既是碱又是酸,但H_2O对放出质子的能力很弱,而H_3O~+又很容易放出质子,依据理论要点(2)H_2O是一个很弱的酸;又是一个很弱的碱.盐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着水合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它们可以分别和水作用,使水分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双金属离子Fe~(3+)-Co~(2+)共同掺杂的改性蒙脱土(Fe~(3+)-Co~(2+)-MMT),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性能。方法:Fe~(3+)-Co~(2+)与Na+在常压下进行离子交换而制得Fe~(3+)-Co~(2+)-MMT,以DBP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实验优化Fe~(3+)-Co~(2+)-MMT的吸附条件。结果:当铁钴离子掺杂总量为2g/L、铁钴离子掺杂比例为1.2∶0.8时所制得的改性蒙脱土,在DBP浓度为0.08mg/mL、35℃、吸附140min时吸附性能最佳,DBP的去除率可达到89.84%。结论:Fe~(3+)-Co~(2+)-MMT显示了较强的吸附DBP的能力,远高于未改性的Na-MMT(64.40%),亦高于Fe~(3+)或Co~(2+)单独掺杂的改性蒙脱土。  相似文献   

19.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要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掌握判断离子共存的"四项要点"。(1)颜色——溶液的颜色: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2+)、Fe(3+)、Fe(3+)、Fe(2+)、MnO(2+)、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于溶液中。(2)性质——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相似文献   

20.
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离子时,具有选择性:(一) 表现在不同植物吸收盐类离子的不同速度上。把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发现番茄吸收Ca~(2+)和Mg~(2+)速度快,而不吸收SiO_3~(2-);水稻吸收Ca~(2+)和Mg~(2+)速度慢,而吸收SiO_3~(2-)速度快。(二) 表现在同种植物对同一种盐类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吸收的差异上。如供给(NH_4)SO_4,植物吸收NH_4~+比SO_4~(2-)多,这样就有许多SO_4~(2-)残留在土壤中,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