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与探究”栏目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其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共设置了15个“活动与探究”,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直接关乎这一模块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感悟。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给科学探究下的定义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同时指出,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⑤分析与验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我们不妨简称为“科学探究七要素”。那么,了解这七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孰轻孰重,对于我们进行探究教学特别是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采用“专家访谈法”,就这一问题访问了全国部分高师院校的物理教育专家,计算得出了各要素的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强调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因此,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设计多层次的探究性问题,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初中《科学》二氧化碳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囚此,探究来源于有问题,没问题就没有探究,没问题就无法探究。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彻底抛弃“授受式”的传统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科学能力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所以我认为在科学探究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不仅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从学生出发,是学生的需要。下而淡一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儿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定位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内容,并在新教材的编写中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充分凸显了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探索物理规律的重要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平时进行一点一滴培养的。因此,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更要注重和加强科学探究教学,通过精心创设探究情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构建都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所以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科学探究。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了解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从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因素 1.学生的内驱力 科学探究的自主性特征,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因此,使学生具有强烈而有持久的科学探究的欲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这就需要激发和发展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科学课程(以下简称《科学》)要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尝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探究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究:课后布置生活中的趣味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现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都十分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阶段,科学学科是最适合学生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学科,这是由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的。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科学自…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应“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求科学课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良好的学生学习科学的机会,也要求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更新教师观、学生观。教师应用交换机的教学理念,把科学探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是认识自然界及掌握认识自然界的本领。在这几年的科学教学中,笔者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科学探究是实现这一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学课程中,安排了学生参与的许多活动和实验,而在进行活动和实验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实验研究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掌握和运用之.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在《科学》课程中,观察也是学生最早认识并实践的一项技能。对于《科学》这门课程来说,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渗透在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否具有认真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品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开篇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科学知识不可能都采取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时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前提下.借助于身边的一些器材,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探究活动。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是必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能充实学生的科学生活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的笔试测验中,科学探究的内容怎么考?这是实施新课程进行学生评价必须面对的问题,它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也涉对试卷命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与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但是,科学课程的教学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科学探究。那么,怎样才能把探究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呢?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这是初中新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至关重要。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作为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全体教师急需思考的课题。文章从小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以课外探究为重要途径,提升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建立档案袋,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不断探究。  相似文献   

19.
观察蜗牛     
王春燕 《科学教育》2006,12(3):51-53
二期课改新课程《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科学探究要求是:初中阶段的科学探究活动要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各要素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任由学生随意探究,而是应该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方向,在我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以“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再通过设计实验,动手观察等”活动进行探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如我在上生物课“叶的结构”和“微生物”这两堂课时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但总觉得我的这一做法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教师在教学中怎样…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形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为达到这一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应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