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上网     
电脑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这两篇大作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小作者的“电脑时代”。写得都不错!  相似文献   

3.
冰心的散文很美。它真的是一首歌!色彩是它抑扬顿挫的音符,感情是它婉转优美的旋律。你看,“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在这蓝色的背景上,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作者的童年生活该是多么的宁静、温馨啊!等日后“离开海边,进入城市”,“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了。我想,在这黯淡的“杂色”中,生活定会平添不少愁烦,甚至遗憾、失望。这个低回的乐段,恐怕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特殊感受吧。后来,“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面对北京西山红叶,作者果真获得了振奋和欢畅。“这时,在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一种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特殊的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这种生产呈现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从生活到文章这一复杂的活动过程中,作者的大脑是一个神秘的加工厂。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入加工厂“加工”的过程,被称之为“写作构思”。本文试图从“意”的生发、缘“意”赋形、随形立“言”等方面,对写作构思阶段的基本规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的层面上,马伯乐的形象是可笑的又可恶的,然而马伯乐形象的基调底蕴是可辈的。 《马伯乐》是一部悲剧。因为围绕马伯乐的环境是真实的,悲剧性的,马伯乐形象是漂浮在时代大潮中取小利求小惠,“无心的以荀活为宗旨”的“蠢虫”的代表。《马伯乐》体现了作者对“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下彻底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我说我画     
姐 姐 !唱 首 歌儿 吧 !好吗? 请我唱歌! 好开心! 我 会 尽 全 要 力 人 的 命 ! 啊 ! ▲有精神秘诀  北京市星城中学  王晓菲 ▲  检查文凭        马琦璇 ▲  昨晚倒多了        马恒超人评语: 组画虽然有些幼稚,但敢于动笔的勇气可嘉,画不好怕什么,想说就说,想画就画本主持人对小作者的肯定。“我说我画”就是中学生画手们自我能力展示的平台、者就可能成为胜者。本主持人永远是你们的支持者,永远为你们的勇气鼓掌。我说我画…  相似文献   

8.
简楚兴同学在《追求优质生活》一文中首先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主旨:“‘优质生活’是由‘温饱’进入小康后的新境界”,单刀直入,没有拖泥带水;接着文章将“优质生活”与“优裕生活”区别开来,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可见小作者将语文与人生社会结合起来学习,是一条学好语文特别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过去有一句俗话:人多力量大。但现在已进入了高科技的时代,这句话就有它的局限性了。何嘉宏同学通过拔河的实验证明:人多力量小!观点新奇,有创意;接着运用古今典型事例加以证明,并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还联系了当前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性格、经历、年龄、职业、所处时代、地点等等的各种差异,语言是各有其独特个性的。同样,在反映生活的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也是千差万别的。仅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临死前的话为例,就可见一斑。一、《坚强的战士》一文中,共产党员林红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同志们,为我们报仇呀!”——真是壮烈激昂,气贯长虹!显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对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阅读,首先是作品本身的要求。我们阅读的作品,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观念、意识和情感,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方式、感情表达习惯以及审美趣味等,可以说,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个性的结晶。阅读作品,只有在我们体会到作者的切身感受、发现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时,才能进入作者在作品中营造的“个性”领域。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而作品中就会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有的作者故意在作品中留下某些“空白”,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确定”、去“补白”。换一句话说,作品本身的这种“潜在空间”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季小敏 《语文天地》2009,(12):76-77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向教育发起了挑战!向语文教育发起了挑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去解放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对美好的精神生活的个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2.
“马恒昌小组精神”对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普世价值,文章在以马恒昌小组精神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角度出发进行挖掘思考与要点凝练其实践本质,对马恒昌小组精神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过程进一步全景考察展示,弘扬和传承马恒昌小组精神的实践与理论价值意义,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这篇小说堪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留给 后世的一枚化石。区区500字,含蕴了时代烟 云。冷静下来想想,我们的确是生活在一个“纸 器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本应为我们的 生活服务的“钱”、“文凭”、“工作证”、“绿卡”、 “职称证书、”“Internet证书”这类特殊的“纸”却 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红尘中人对它们顶礼膜 拜。“纸”主宰着人、奴役着人。说到底,这是商 品物质对人的异化,是物欲对人类的捉弄。人 由“钱”、“文凭”的主人降为奴仆,心甘情愿地 受着它们的驱遣。多少人为了占有“钱”这种纸 而朝思暮想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人阶级的骄傲、时代的先锋,马恒昌小组当之无愧。”199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时为马恒昌小组题词“马恒昌小组精神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对“前时代”的接受、在“现时代”中的孤苦境遇和他面对“后时代”所具有的开放与期待的心态,共同构成了他作为儒家士人的精神坐标,这种特殊的精神生命显示了儒家文化对于中国士人精神生命建构的范式意义和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维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生活的伟大女作家。凯瑟看到了工业化高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看到了它对人类心灵美好东西的破坏,因而她更加怀念西部拓荒时代的美好时光,试图从拓荒精神那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我的安东尼亚》是作者为歌颂“拓荒时代”的精神而创作的;《一个迷途的女人》则为这个已经消失的“拓荒时代”谱写了一曲充满哀怨之情的挽歌。  相似文献   

17.
王谢生 《现代语文》2006,(2):107-108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是基础,是底线,是前提,应该说它本身不具备价值,我们通常说的“真”实际上说的是“诚”,即诚信,在特殊的国度和特殊的时代,它具有异常珍贵的价值。对人有益、有用,我们称为“善”,这是从人的功利出发的,它具有价值,属于功利价值。美,基本上已经超越了功利,进入人的精神层面,它是精神人类追求的价值,因而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22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短篇小主集《爵士时代的故事》,连同其他作品,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二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因此,“爵士时代”就成了美国二十年代的代名词,菲茨杰拉德也被称为“二十年代富人的分析家”,“二十年代的天使,”“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发言人和编年史家”。“爵士”指的是音乐、爵士乐是“一种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近乎于在战线迫近大城市时出现在这些大城市里的那种状态”。作者本人在1931年回顾那个年代时说,那是个疯狂的年代,“困厄的时代”,是青年人蔑视人生,纵情欢乐,追求金钱和炽烈的时代、是“历史上最昂贵的狂欢酒宴”,到处充满暴力,人们的精神逐渐衰弱直至崩溃。  相似文献   

19.
《蓝色的马》是一部反映现代人特有的精神危机的力作。作者运用荒诞的手法,通过主人公“森”的精神与肉体的分裂和游历,不仅再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现状;并通过“森”最终对二者的取舍表达了人类抵制荒诞主义、重寻精神价值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陈奂生名气很大,时至今日.人们还对他津津乐道。陈奂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他在旅馆里那一系列可笑的作践行为?教材编写者认为用“小农意识”来解读是最简单和最.正确的。所以,在课后就有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陈奂生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这种精神生活带着小农经济的烙印,表现在哪里?”教参上也说:“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然而,接受美学告诉我们: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渎者共同创造的.作品一经形成.它便不完全属于作者和他的时代,读者有权站在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