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日趋进步。新的教育观念下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引起人们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来加以分析,从体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出进一步可行性建议,对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促进作用并提供理论依据。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在逐渐深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新的健康观中地位日益突出。我们所倡导的"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竹君 《科教文汇》2014,(6):130-13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日趋进步。新的教育观念下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引起人们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来加以分析,从体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出进一步可行性建议,对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促进作用并提供理论依据。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在逐渐深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新的健康观中地位日益突出。我们所倡导的“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丽娜 《内江科技》2009,30(3):49-4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此,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被挖掘出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体育课程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晓鹏 《科技风》2012,(22):190+192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的完整、统一与协调性。本文深入分析了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军校学员日常心理健康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书赟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209-210,212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特征、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我们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军校学员队教育工作的经验进行定性分析认为, 军校学员队学员心理健康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对军事化管理难以适应四大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教学体育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代表了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方向.因此,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的作用以及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后,强调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提出了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上完成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任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兴趣,并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8.
田静琳  刘颖  赵钰莹 《百科知识》2023,(6):50-52+72
<正>心理健康最早被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力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安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在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快速普及,校园霸凌、自杀、自残、学生违法犯罪等事件频频发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域,大学生是新时代发展的生力军,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尹富兵 《内江科技》2016,(4):124+156
正1概念界定—体育隐性课程所谓体育隐性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按照教学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2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实施21世纪我国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使各学校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挖掘体育课程资源。体育  相似文献   

10.
朱晓菱 《内江科技》2014,35(9):146-147
<正>教学改革是与时俱进的,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内外环境也随之变化、要提高教学质量,必然要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自从2002年国家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200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伴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具体措施的出台,形形色色的体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2003年体育部结合国家对体育教育指  相似文献   

11.
刘玉强 《科教文汇》2009,(29):208-208
新《中学体育教育课程标准》中阐述的中学体育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学习与运动、运动与生活、生活与发展为目标,来构建起中学体育教育的学习性、生活性、发展性的教学体系框架,教学从以运动为本、学习为本转向以学生生活与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对运动、生活和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周勇 《大众科技》2009,(12):145-14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我国人口素质优化与健康促进的重要课题。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与趋势。文章探讨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影响程度,以及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海莲 《内江科技》2010,31(9):169-169,185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工作在学校体育的第一线,既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又要有健全的心理:因此,广大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也间接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维护与调适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仅供研究此领域的学者们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体质迅速增长,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建议,防患于未然,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体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有活力的体育课程。但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暴露了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形成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意志,体育活动中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正是心理过程成功体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杨祖香 《科技风》2014,(10):200-200
教书育人工作非常富有挑战性,常常会伴有令人伤感的经验。做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出现偏差,学生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遭受来自教师的负面影响。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然后才有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他绝不会让自己处于压力之中以致身心俱疲,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王东国  李雪萍 《内江科技》2010,31(11):204-204
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两个必修系列内容是田径类项目和健康教育专题。可见田径类项目在本次课改中的重要性。而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实施意义的分析,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江增华  刘丹宁 《科教文汇》2008,(36):198-198
由于体育课受影响因素较多,教师虽已备课编写教案,但在实际体育课中许多体育教师是处于一种教案不全或无教案状态下。本文提出了以卡片的方式来编写体育教案,并对其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吹进了各行各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在这股春风中诞生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又怎样呢?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读,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认识: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