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瑞 《考试周刊》2011,(2):42-43
日本推理小说源自欧美的侦探小说.经过几代推理小说家的努力,最终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如今,日本的推理小说不仅受到了本国人的喜爱,而且得到了众多国家读者的欢迎。随着电影业和动漫业的发展,日本的推理小说又迎来了新的发展。一部又一部的推理小说被拍成电影或是制作成动漫.“社会派”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有多部作品已成为日本电影的经典之作。“社会派”大大提升了推理小说的文学性.使推理小说成为日本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推理小说大师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传世佳作日前首次被引入国内。吉林出版集团取得了卡尔作品中九种菲尔博士探案系列的版权,卡尔的推理小说引进国内结集出版,为广大推理小说爱好者提供了品味黄金时期推理小说魅力、挑战密室之王华丽谜局的绝好机会。约翰·狄克森·卡尔的小说属于推理小说中的本格派,这一流派的推理小说以案件构建成谜局,阅读的过程也便是依据作者提供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一件能给人带来很多乐趣的事情。而读推理小说能给我带来更大的乐趣。推理小说是19世纪下半期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认为它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爱伦·坡。到了20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了两位著名的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他们两人的推理小说我都爱看。  相似文献   

4.
犯罪动机的复杂化使得松本清张推理小说呈现二象性。既是“未解决的解决”的推理小说,又是反实证的心理主义文学。通俗性和文学性在其推理小说中互为表里。对于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探究可以突破日本纯文学/大众文学各自分立的“场”,为异质文学的交流和互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日本推理小说脱胎于欧美侦探小说而又能独树一帜,其自身发展亦经历了为时近一个世纪的摸索演变,直至当下,形成了风格截然不同的两大派系。本文从日本推理小说的界定及其发展脉络出发,分析讨论了其性质与结构特征以及重情与重理的创作理念差别。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创作具有对话性,即在怪诞小说中表现出非理性与焦虑,而在推理小说中表现出理性、逻辑性。他的推理小说可以看作是对怪诞小说的回应,这种回应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理小说,对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推理小说的翻译出版,特别是根据推理小说改编的推理电影的上映,如《追捕》、《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人们才逐渐引起注意。对推理小说的研究,是我国文艺批评界的新课题,对推理小说的介绍,已陆续出现在一些报刊杂志上。但到目前为止,尚局限在对推理小说名词的解释、产生、演变以及外国几个著名推理作家的介绍上,至于写作特点和艺术技巧方面还没来得及介绍。本文通过对推理小说在不同发展阶段几部主要代表作品的分析,就推理在推理小说中的艺术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以推理小说而闻名,他笔下的一个个案件,不仅有着推理小说必备的高明的作案手法,而且也深刻地折射出社会现实,以及他所想表达的关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也有着正面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葵花宝典     
推理小说受到喜欢挑战思维,享受探究乐趣的青少年朋友的喜欢。的确,比起普通小说,推理小说以扣人心弦的悬念引人入胜;比起“脑袋急转弯”,推理小说又以丰富曲折的故事取胜。当然,推理小说受到格外青睐还因为它制造出来的意料之外的阅读惊喜。下面推荐的几本书,都是可圈可点的优秀推理小说,热衷推理的同学们可不要错过了,让我们一起到推理之海去冲浪吧!  相似文献   

10.
瑞华作家朱文辉及其侦探推理小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塑造了别具一格的华人业余侦探形象张汉瑞;体现了中西文化冲突引发的犯罪动机和国际化的文学视野;立足现实的在地化书写和深谙读者心理的精心营构;精准传神的语言和新颖妥帖的比喻等。其文学价值在于,朱文辉致力于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译介和评论,文学观念超前;他立足本土、放眼国际,是欧华文学史中少有的能以双语进行创作的华文侦探推理小说作家;借侦探推理小说自觉充当中西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在欧华文学史中的作用和地位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1.
在表面的社会诉求下,《父与子》潜藏着一个"爱情奴役"主题。在屠格涅夫看来,不管是"文雅"、软弱无用的"父辈",还是坚强、"否定一切"的"子辈",在君临一切而又神秘不可知的爱情面前,都逃不脱被奴役的宿命。  相似文献   

12.
徐讦的爱情小说以世俗爱情传奇来追寻超世俗的情感灵智,解答生命的形而上的和神性的探求,带有浓烈的宗教情愫;他笔下浪漫艳丽的爱情与宗教义理及其人生意趣融合,成为一种贯注着宗教意识的精神之爱,虽缺乏社会历史的厚度,但传达出了对永恒的追求与思索;他的小说重想象,轻再现,情节曲折,性格怪异,神秘色彩浓厚等均与宗教内蕴不无关系,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并开启了“后期浪漫派”。  相似文献   

13.
二千多年来一曲《凤求凰》、琴挑卓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世世代代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称赞不已,司马相如也因此被人们奉为“情圣”、“诗圣”。经过认真通读司马相如列传之后,作者认为“情圣”的美称的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浮士德眼瞎与否是全剧的关键情结。正是这一情结才使得浮士德一生的追求有了一个光明的结局。然而,也正是这一情结使得《浮士德》充满了“痛苦的神秘”,使得人们对其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变得扑朔迷离。文章从神话原型理论出发,来解读“眼瞎”这一情节意象的原型意义,并以之为基来阐释《浮士德》所真正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爱情比生命凄美--评娄烨的电影作品《苏州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的故事千古传唱,但现代社会尤其都市人的爱情似乎只是一种奢望、娄烨的电影作品《苏州河》以四个年青人的生命和爱情纠不可分的故事,低吟浅咏出一曲凄美的人生之歌,并且:爱情比生命更显凄美、  相似文献   

16.
论文欲就中西方的两则经典故事,来谈谈西域大月氏族在西方小说题材东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文章首先确定《列异传》中"谈生"的故事来源是希腊故事"小爱神和普苏克"。其次,文章以大量的史实来说明大月氏族同时受到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双重影响。最后,文章在对大月氏族的"桥梁"作用予以阐释后,通过"小爱神和普苏克"与"谈生"故事的具体比较,来分析希腊故事对中原志怪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谈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来是由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人文主义剧作家莎士比亚于1595年根据一个民间流传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所创作的话剧,后来由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谱曲,使其变成世界著名的芭蕾儋舞剧.该文主要从音乐和舞蹈两大方面进行简要的叙述,让读者更直接的感受<罗密欧与朱丽叶>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8.
唐人"有意为小说",关注和反映现实人生。唐人笔下的仙境和神仙意象是唐代特殊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唐人小说中的"神仙窟"的艳遇故事多是唐代文人狎妓冶游和交游女冠的时代风貌的曲折写照。  相似文献   

19.
“红叶题诗“是一个著名的传统题材,本文通过梳理它在历史文献中的源起和流传文本,探讨该题材的最早故事本源、在唐五代和后世的文本流传情况,总结它在流传过程中的特征与规律,给出文学史对它的记录与评价等总体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0.
小人鱼奋不顾身救得了王子,并深深地爱上了他。可惜为此放弃一切、甚至生命的她并未获得美好的爱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毅然用自己的生命化为泡沫,也不愿牺牲王子的生命而保全自己,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