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盛唐诗人李颀从事诗歌创作的年代,正是盛唐诗苑各体大备、百花争艳的繁荣时期,时代影响加之个人才情,李颀诸体兼善。其诗体中七言古诗不仅在题材上丰富多样,其体制及篇章布局,亦显示出特有的格调,整体呈现灵动多变,精炼疏宕的特色。体现出李颀独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所录诗作,诸体皆备,七言为最。其中,七言歌行出入三唐,章法多变,挥洒自如;七言律诗在字法、句法、章法等方面多以杜甫七律为学习对象,风格大多浑雄壮阔;七言绝句以意为主,声调浑融,善用组诗来表达纷繁思绪及壮阔场景。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七律共225首,约占其诗歌创作总数的四分之一。在诗文革新诗人中,欧阳修是七律创作数量比较大,比例亦比较高的一位诗人。其七律在内容上多写闲适细腻的日常生活情事;在艺术上,以平实流畅、质朴自然为主,又能整合杜甫七律及晚唐体、西昆体七律之长,发展了宋初王禹偁等人的白体七律,并影响到后来的苏辙、张耒等诗人,最终确立了北宋七律平易畅达的风格。欧阳修的七律诗风与其诗学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诗文革新诗人在诗体学上的认知与理念。  相似文献   

4.
唐末乱世的文人们把政治追求的热情转移到了诗歌中,具有强烈的诗歌创新意识,唐末诗歌总体上走向议论化、通俗化,古体衰落,近体繁荣.最能代表唐末诗歌艺术创新和艺术水平的是七律和七绝两种诗体.唐末是全唐七律和七绝创作最为繁盛时期.七律艺术渊源及艺术风格呈现多样化,涌现罗隐、韩僵、韦庄、陆龟蒙等大家;唐末七律最富独创性的是写时事,且善于议论,代表人物是罗隐、杜荀鹤.唐末七绝已成一种全面普及的诗体,其主要创新表现在:体式上全面探索;构思新奇,讲求音乐美的效果;将议论讽刺艺术发展到极致;极富"造语成就";呈现"晚唐异味"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5.
杜甫安史乱后所作七律在艺术上达到精妙绝伦、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七律在杜甫手中成为可以表现各方面内容的艺术形式,在现实政治、历史人生等前人很少或几乎没有表现的天地中尤为用力;(二)杜甫在语式方面所作的开拓与创新也影响着后世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其七律句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三)杜甫运用七律联章诗形式,使七律的表现形式有所发展;(四)杜七律不及五律多,但从两种诗体的建设过程看,杜甫在七律方面所起的作用及贡献则显示出尤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桐城派作家中,刘大櫆诗文兼擅,他将诗歌的表现手法与精神内涵引入古文中,"以诗为文",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诗体特征。他为别人的诗集所作的序共有28篇,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营构了浑融的意境,具有诗性特质。刘大櫆的"以诗为文",丰富了古文的美学意蕴,体现了桐城派开放的文体观念与创新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以诗为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神思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想象的最为精妙的论述,“感性与理性的浑融,’是神思的特质,“以心传心”是神思的感受方式。从“思”的特质出发,将感性形式与理性精神统一于“心”中,“以心传心”,达到物我的浑融,感性与理性的浑融,这是中国诗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七律的情景结构,符合体制规范,甚少变体,主要表现为:中二联写景状物,首尾则重抒情点旨,故柳子七律情感强烈、满纸涕泪;情景关系与诗句结构的结合,能够呈现出起承转合的节律之美;写景多为概貌式描写,并未碎细。唐代律诗最为突出的特征除格律对仗外就是情景结构的建设,以情景交融、意境浑成为七律的最高追求,形成了唐律诗即景缘情的审美品质。柳宗元七言律诗,虽数量很少,却成就尚高。在其本也算不多的164首诗歌中,可谓是一枝独秀,令人瞩目。这与柳宗元才学出众、情景结构掌控得当很有关系。其七律,描摹景甚是生动,全新展现了地处偏远的柳州岭南风光;抒发情则哀而酸楚,贬谪之痛与岭南之恶,与七律的形式格律巧妙结合,真正是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了。  相似文献   

9.
王维精通音乐,其山水田园诗很集中地表现出音乐美、诗画交融之浑融美,形成了颇具影响的“有声画”。本文第一次系统地、深入细致地从音乐美的角度来探讨其山水田园诗的浑融美,抉发其艺术隐微。王维以音乐家的敏锐,创造性地运用音乐的时间性、空间性、运动性来描摹景象,表情达意,写声传神,而得其天机意趣,浸融着诗人浓郁的情感。其生动鲜活的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画,”冲澹而兴味悠长,清婉流丽,使人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对古典诗歌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船山文论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以诗文推动社会的文明化程度.中夏文明是本,道是其终极实体,并以情为中心,情景互为其宅,情、景、理浑融一体,以兴观群怨使艺术审美和礼教文明水乳交融,改造和教化民族--群众.  相似文献   

11.
诗歌精神的自由飞翔--网络诗歌窥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的网络诗歌是大众文化和新媒质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改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和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直接与间接地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形态,体现出巨大的独特文体优势,使诗歌的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给日益边缘化且疲软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网络诗人的创作随意性、自由性等特点,网络诗歌创作也呈现出不少不足,所以我们正确分析和探讨这种新出现的具有相当复杂性的诗歌形态和现象,把网络诗歌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文学强势,促进网络诗歌的健康发展,实现现代诗歌的繁荣和飞跃。  相似文献   

12.
月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常用意象。人们对“月”意象的研究角度各有千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宋词“月”意象研究成果斐然,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极具特色的文人渔父词,是中国词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中国隐逸文化一个突出的"热点".中唐词人张志和5首<渔父>开渔父词创作先河后,渔父词便倍受文人士大夫的青昧,代代吟唱,绵绵不绝,并在两宋时期达到了高潮.文章以两宋文人渔父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生成、勃兴的原因,并通过这些渔父词及其渔父形象,透视在两宋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立身处世行为和各种各样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14.
曹氏父子现存的130首乐府诗,是文人乐府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曹氏父子之所以创作了如此多的乐府诗,与其均雅好音乐等关系密切。曹氏父子对乐府诗所产生的情结虽各有别,但对王权的向往、追求与依恋,乃为其共性。  相似文献   

15.
秦嘉、徐淑是东汉顺帝、桓帝时的夫妻诗人。现存秦嘉的五言诗《赠妇诗》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也是现存最早的可考五言爱情赠答诗。秦嘉、徐淑的诗开创了文人五言诗使典用事的先河。他们的诗具有对生命的忧虑意识,开创了新的抒情方式,开拓了新的写作题材,具有"歌诗婉约,妙语新声"的特点。其文语言朴实,情真意厚,缠绵凄怆。秦嘉、徐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他们的诗歌创作,还是悲怆动人的爱情故事,对后世都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元和诗坛不仅近体繁盛,还呈现出明显的新变特征,元稹的次韵律诗就是其突出代表。次韵成为风滋始自元稹,元稹次韵律诗因难见巧,花样翻新,在当世就产生广泛影响,从而丰富了唐诗体裁。“元和体”这一称号的出现与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歌诗,新诗史上一个渐被淡忘的语词, 但在中国诗歌史上,歌诗却是我们民族诗歌的显著特色, 是中国历代诗歌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诗危机重提歌诗传统,其予以我们的启示集中于一点: 诗待乐而传播, 诗因乐而升华, &#1048578; 有意识的传唱 可能成为新诗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先生1925年自美返华前致梁实秋函中所录一组旧诗,对于研究其新诗创作从《红烛》到《死水》的发展,亦即从当时流行的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对于了解他的以建立新诗格律为中心、为旨归的崭新诗学理论,以至对于今天研究新诗现状、思考新诗发展,都具有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