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文化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语用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对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意识到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成的语用功能之间差异的存在,以及不同文化对言语行为策略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意识,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分析跨文化语用学的渊源、传统的研究取向,提出其新的研究范围、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探索跨文化语用学视野下的跨文化误读与跨文化传递,并提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走向从语义、语用、文化、交际等跨文化语用层面进行动态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其形成是不同文化下的人类交际的结果,该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内容等进行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其形成是不同文化下的人类交际的结果,该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内容等进行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5.
马冬 《教育探索》2005,(9):76-78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又研究听话人时发活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同语义学一样.语用学也研究“意义”,但是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和理解语言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语言的过程.语用学认为.话语不仅表达了说话人一定的意见、而且完成了一种行为;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而是一定的言而有信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又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理论把话语汇同说话人的意图联系起来,从一个方面指出了话语之所以含有不同语用意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化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章讨论了其研究的对象范围、兴起原因、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对跨化语用学研究的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中国人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在称赞行为中的不同表现,分析了这种跨文化交际下的特定的语言行为,阐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称赞语言行为使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最后揭示了跨文化语用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杜婕 《英语广场》2023,(12):7-10
在全球发展一体化进程逐步加速的大背景下,在我国综合实力逐步提升的小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对外宣传这一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因而作为实现外宣最重要途径之一的外宣翻译逐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们不仅要保证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考虑到译入语和移出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习俗差异,有效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才能更好地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展现我国的大国风采。  相似文献   

9.
语用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涵盖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其中以语用观下的语言学研究最为盛行。而跨文化语用学中的语境预设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研究对翻译研究与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解释了跨文化语用学的内涵和发展,并重点指出跨文化语用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就它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实践中出发,旨在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转述引语应辨明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转述形式,表明转述的态度,这些语用规则对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自闭倾向儿童语言运用特点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语用研究框架,对一例具有自闭倾向4岁半儿童的言语行为包括言语倾向、言语行动、言语变通三种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自闭倾向儿童在自然情境下语言运用的总体特点。结果表明:该自闭倾向儿童的整体语言运用能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其平均使用言语倾向类型略高于正常同龄儿童,言语行动类型和言语变通类型则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童。  相似文献   

13.
Studies of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and its role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 IL P) is a new branch of pragmatics. Itis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intothe learner‘s language. As such,it specifically tackles how learners comprehend and produce utter-ances in a target language ( TL) .L earners always use their previous knowledge,experience,skill,etc. in learning to understandand produce meanings in a new situation and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they have learned. Technically,this is referred to ...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由语句内特定词汇和结构表达的命题意义叫言内意义,言内意义对听者或读者造成影响的意义叫言外意义.同时具有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的话语叫言语行为,而出于礼貌考虑间接执行请求、拒绝或抱怨等功能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表示同一言外行为的言内行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文章选取一段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台词作为案例,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等一系列有关概念及其相互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探索与言内行为有关的各个翻译原则及其横向、纵向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示语言学课程如何解决理论和实践联系这一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廖迪冠 《海外英语》2012,(9):253-254,259
通过检索近十年国内英汉拒绝语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模式、策略、教学和应用五个主题对纳入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国内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受试身份单一、研究类型比例失调和纵向研究缺失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法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 ,是在经验所激发的符号学、心理学和人类学中进行的。最早播下法国语用思想种子的是洛克和笛卡尔。笛卡尔的哲学方法对波尔———罗亚尔语法的创立 ,具有直接的启迪作用。孔狄亚克对波尔———罗亚尔语言过分强调逻辑作用、忽略修辞的语用和词序以至排斥主体性进行了批判 ,在继承洛克感觉经验论基础上 ,创立了感觉经验主义语言哲学。布列阿尔在深受洛克、孔狄亚克、索绪尔思想影响的语言哲学背景下 ,试图“对语言变化的原因做个体心理学的解释”。在他的启示下 ,包括鲍汗和本维尼斯特等在内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将心理的、社会的、功能的因素引入语言本质和言语行为的分析 ,改变以往对意义与思想间关系的关注 ,转向对意义与行为间关系的研究 ,形成了法国对整个语用思想具有重大贡献的对话分析理论。语用思维在法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Austin的“三种行为”模式为基础,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几类具体的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启示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选用得体礼貌的语言,避免语用失败,保证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晚期的思想虽有变化 ,但其一直关注语言的规范和界限。他早先提出的图式说让位于工具说和游戏说 ,给以后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语言被比作一箱木匠工具 ,其中各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和运用技巧。语言也好比各种游戏 ,每一种游戏都有各自的设施、规则以及胜败标准。假如需要 ,而且具备了创造能力 ,当然还可以无限地增加新工具和新游戏。维氏的观点给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以启发 ,他们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言规则观点。如何使用语言 ,怎样认识语意和语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倡导者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规则说。本文在介绍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中 ,把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的观点同言语行为的学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使人们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 ,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有个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