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危机的现状,进而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分析了劳资矛盾存在的原因,并通过缓解劳资矛盾的方法着重论述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如何解决劳资矛盾已成为我们当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劳资矛盾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更好的运用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劳资矛盾逐渐凸显,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剖析我国私营企业中劳资矛盾问题根源,这对缓和劳资矛盾,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二重性,在相当多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劳资矛盾,存在着大量的激化的案例,这种倾向使劳资矛盾有可能向对抗方向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抑制资本侵蚀工人利益的行为,协调劳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知识、知识管理和技能变化进行的理论和案例研究表明,知识经济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依然严密,控制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知识管理是采取新的方法榨取雇员的"知识";对低技能工作的大量需求与"技能提升"宣传之间的冲突反映了资本与劳动间的冲突,反映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劳资之间内在矛盾的新形式。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变革的实质是社会剩余价值的创造通过语言的、交际的和情感的网络采取了合作的互动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如何讲授剩余价值理论○河北师范大学马列部讲师杨思远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一部《资本论》可以说就是剩余价值论。第一卷讲剩余价值生产和积累,第二卷讲剩余价值流通和实现,第三卷讲剩余价值的分割,目前见到的第四卷共三册,书名就是《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得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而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指引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按照《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先论述“资本的总公式”和“总公式的矛盾”,然后才提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本文认为有必要对“资本总公式”和“总公式的矛盾”提出一些需要斟酌的问题,并指出,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与教学中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不但不会削弱剩余价值理论,反而有利于消除疑点,更简明地阐述和把握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9.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劳资关系伦理,是研究《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重点。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劳资关系,体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抽掉经济关系的这个特定规定性,就不能看清被形式的平等所掩盖着的实质的 不平等关系。人格化的资本和被异化的劳动,是资本主义雇佣伦理关系的基本内容。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不是平等,而是雇佣;不同自由,而是专制。劳资伦理关系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有道德的作用,在利益冲突的一定界限上,道德的调节就要通过法律来解决,而且从关系的总体上说始终带有政治性。要区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中的两种不同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现实意义,就是它科学地揭示了利润和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者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事实,这一以人为本的经济学说,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其他学说无法替代的理论基石.我们今天再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特别需要以这一理论的生产过程二重性理论为基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这一理论的绝对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保护人力财富;以这一理论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促进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按资分配的合理合法地位,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是不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不再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通过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三要素理论是正确的,现在接受或默认了这个理论。无疑,对这一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资产主义劳资关系发展史基本上是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历史。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劳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劳方地位得以逐步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因劳动的性质、范围、主体结构的变化必然与时俱进,从而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也必须丰富发展。本文主要对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利润和平均利润理论的若干观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或劳动)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出自然物具有价值,进而说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并不一定成反比例。使价值与商品的范畴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市场实际。  相似文献   

15.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已经成为处理劳资关系的重要途径。工资集体协商有利于缓解劳资矛盾,维护职工合法权,还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笔者就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