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还是从作家自身经历在作品中的投射来看,曹禺剧作《雷雨》的深层内涵都不只是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恶势力罪恶的揭露。《雷雨》的问世,也不只是为我们增添了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周朴园的专横与痛苦,周萍的羸弱与反抗,周冲的幼稚与善良……归根溯源,这些复杂的人性往往又与复杂的文化背景分不开。封建男权文化的毒害与新式文化的冲击,再加上作者自身对命运的理解,这些因素把三位主要男性人物的人性真实面和复杂面展现无遗,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臧立芬 《现代语文》2006,(9):114-114
在学作品中,对比的手法经常被运用。善与恶、美与丑、悲与喜、爱与恨、盛与衰、荣与辱……一经对比,便泾渭分明,妍媸毕露,使作品的感情抒写更为强烈,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主旨更加突出,从而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3.
(一) 《雷雨》第二幕,最近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作教材,现按教学要求,作如下分析。 作者曹禺,为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县,一九一○年出生于天津一个逐渐败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曹禺自幼爱好戏剧、文学。他在私塾读书时,读过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但更多的是偷空阅读《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他经常跟随母亲去看京剧、地方戏和文明戏,逐步培养了对戏剧的兴趣。一九二六年,他进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南开中学是一所具有以戏剧进行宣传的优良传统的学校。“五四”以前,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参与组织了南开学校新剧团,以进步的戏剧活动揭露和抨击封建伦理道德,宣传革命真理。在这一优良传  相似文献   

4.
严盈 《文教资料》2010,(10):22-24
周朴园复杂的人性糅杂了资本主义式的极端自私、凶残冷酷及狡诈贪婪和封建主义的吃人道德礼教,但却也不乏一些尚存的人性和真实情感,这样的矛盾心理和性格。在当时是具有典型性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造成的。作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作品能够揭示人物复杂性格,并揭露社会的根本原因和手法。  相似文献   

5.
<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与"性格"悲剧的新的悲剧的形式:生存的悲剧.<雷雨>历来为人们归为命运悲剧一类,但其实作品中所指的命运只是一种托词,是对于悲剧命运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呼喊.<雷雨>并非宿命,是人性在苦苦挣扎中迫于生存而走向了毁灭,这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即人性深处的冲突在周朴园与侍萍等人中得以演绎.  相似文献   

6.
大师金庸对小说创作有过一段精辟论述:“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之所以饮誉世界100多年,我以为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对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进行了极为成功的刻画。一些有关《项链》的评论文章,都着重分析了马蒂尔德巨大的虚荣心,狠狠地揭露了资本  相似文献   

7.
四幕话剧《雷雨》,一经上演,即引起轰动。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为人们从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提供了可能,使人们在尽情欣赏它的高超艺术的同时,试图探讨它深刻的主题内涵,以期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接轨。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将《雷雨》主题概括为“反映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等。但在《雷雨》诞生后不久,谈到《雷雨》  相似文献   

8.
《雷雨》这篇课文按一般讲读课的要求上完之后,我总觉得意有未尽,如对周朴园的性格的分析是否会过于简单,再如电视连续剧《雷雨》的播放,对原著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都还值得思量。我在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之后,决定加一堂评价课。下面是这堂课的节录。  相似文献   

9.
(说明:《雷雨》这篇课文按一般讲读课的要求上完之后,我总觉得意尤未尽,如对周朴园的性格的分析是否会过于简单,再如电视连续剧《雷雨》的播放,对原著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在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之后,决定加一堂评价课。下面是这堂课的节录。 ) 教师出示讨论的材料。  材料一:电视剧中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见面以后,周朴园亲自到鲁家“忏悔”,温情脉脉。  材料二:改编者把原著中作为背景材料处理的周朴园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多小工的罪恶发家史搬到了前台,让剧情按时间流程发展。  材料三:原著中,四凤…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绝大多数与人相关的文本而言,读懂文本中的一些重要人物,显得非常重要,而所谓读懂人物,最重要的就是洞察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进而洞察人性。从宏观的教材分析角度来看,这是此类文本教学的战略需要,从微观的文本解读角度来看,这是此类文本教学的战术选择,而从作者行文的角度来看,洞察人性原本也是读者走进作者的关键步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文本,构造了一个个经典的形象,从传统的人物形象解读角度来看,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好的形象,也有坏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著名的戏剧作品<雷雨>中人物的冲突激烈、典型,人物的冲突有着当时深刻的多元化社会文化根源,也反映了作者曹禺的思想观念,本文通过作品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来分析剧中典型人物的四种性格类型的形成及发展,透视当时的社会文化变幻及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在《要打中读者的灵魂》一文中说:"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人会对同一首诗产生共鸣,就说明了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相同的‘频率’,这相同的‘频率’主要的就是人性——尽管人性在阶级社会中‘异化’为阶级性,但不同阶级间依然存在着共同的人性。"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正是因为表现了这种共同的人性,所以愈久弥香,而其中充溢的人性之美和潜藏的人性之悲则是《边城》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作品文本,重点从“以性言他”的角度剖析李昂小说《杀夫》中存在的人性悲剧;然后从造成人性悲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揭示对人性问题的反映及对封建制度化迫害的控诉所具有地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英飞 《成才之路》2011,(17):86-86
文学要抒发健康的感情与表现美好的人性。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形象,形象中寓有丰富的感情,是“情”胜而非“理”胜,是寓情于理,以情感人。有理无情的作品,很难说是真正的艺术。那么,文学艺术要抒发感情,就离不开对人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黄婕 《文教资料》2007,(16):87-88
曹禺先生笔下的周朴园,他既是《雷雨》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担者;他既是“大家庭罪恶”的制造者,又是周鲁两家悲剧的直接受害者;他既是剥削者、压迫者的化身,又是丈夫、父亲的实体。在他的身上,既有残忍冷酷的“兽性”,又有丰富多样的“人性”。这种双重性格的形成,源于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对模糊语言的界定,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较多的研究,众说纷纭。所谓模糊语言就是人们认识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雷雨》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现象,这种特殊的话语方式对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对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情节的安排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模糊语言的运用使得戏剧语言蕴含着言外之意的潜台词,使得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具有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曹禺运用象征手法写成了《雷雨》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作品,展示了戏剧人物"雷雨"式的生存悲剧。剧中人物都有各自的强烈意向和欲望,并各自为自己的生存理想而努力奋斗,但所有的人无一例外的结果都是奋斗、抗争、挣扎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结局,一如"雷雨"是电闪、雷鸣、狂风后的暴雨倾盆所带来的摧毁一切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舞台说明,是剧本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文字要求用极其简练、明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和推进剧情。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笑”字出现的频率很高,粗略统计有14个之多。孔乙己作为主要人物,不仅在笑声中出场,也在笑声中离去。“笑”贯穿了孔乙己的一生,也贯穿了全文,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深刻揭示了主题。教学时,可以抓住“笑”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剖析“笑”中呈现的复杂人性特点,理解文本潜在的深意。  相似文献   

20.
《夹边沟》系列小说把对历史的关注集中在对人的关注上.作品通过对被异化的人的生存状况的刻画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