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本的语法功能,临时充当其他词语及功能的现象。"词类活用"作为一种重要语法在文言文中应用比较常见,有名词动用和形容词动用几种用法,然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则不能作状语。因此要想灵活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就要辨清"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二者的区别,本文首先区分了词类活用及词的兼类,然后通过对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词类活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判断词类活用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教学郭洪印文言文作为语文这门基础课中的一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虽不大.但难度较大。就文言文的教学来说也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谈一谈文言文中常见的,而现代汉语中则少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的教学。词类活用的重要内容是“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的知识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据统计,在现行初中教材文言文课后有四个练习是有关词类活用的,而高中一二册的文言文课后则集中了九个词类活用的练习,高中第二册还有一篇专门介绍词类活用知识的文章。最近国家教委在调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时,从总体上降低了对文言文的要求,高中删减了二十篇文言文和一些文言知识,但对词类活用的教学要求没有改变。词类活用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这种重要地位显然是与它的特点和作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姚祎 《考试周刊》2013,(88):41-41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文言文考试和学习中十分重要。文章提出我们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文言文词类活用进行推断,可以根据语法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标志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等方法确定文言词类的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考纲涉及和高考必考内容,对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大家比较熟悉并容易判断。而对为动用法比较生疏,但历届高考时有出现,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和Ⅲ中的文言文翻译题就涉及了为动用法。  相似文献   

6.
陈波 《新高考》2008,(12):19-20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则是常见的活用现象,如何快速有效地判定它们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如何快速判定的方法。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后接名词或代词,如果它  相似文献   

7.
以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破解文言文教学中的词类活用难题,指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词类活用教学实践实现与古人的语言表达生活相融通、与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相融通、与学生的生活积淀相融通和与生活中的词语活用现象相融通等四个方面的融通.  相似文献   

8.
赵文建 《语文知识》2001,(10):65-66
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深感学生对文言文里词类活用现象中的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识不易掌握。下面对两者作一简单比较。首先,相同之处。第一,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是古汉语中以简驭繁、重意会、富于灵气的特有语言现象。第二,功能变化相同。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二者都是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这些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而名词动用就是其中一种,包括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成为重点,主要放在翻译题中,以主观题的方式考查,而考查名词动用尤其突出。辨析名词动用大有必要,现以2006年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文言文中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词类属性,不会随意改变,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会出现因语境的不同而由一种词性向另一种词性转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必须出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如果孤立地看待某个词,则构不成词类活用。当某个词被活用以后,其在词意上或  相似文献   

11.
词类活用现象一直以来被视为文言文阅读的最大障碍,学生考试阅读中遇到此类现象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而,弄清词类活用现象是更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既能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提高语文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康鹏 《现代语文》2006,(10):97-97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词类活用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汉字浩瀚多彩,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且复杂,一字多义现象更是极为普遍,以致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某个不十分明确的字词到底属于词类活用还是其他用法,确实难以判定.不能把"兼类"和"活用"准确的区分,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按"活用"现象来处理,这既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不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材的改革,中学语文课文中,文言文的比重加大了.文言文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对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束手无策.只好采取死记硬背例句的办法来学习这些知识点,结果收效甚微,测试时多数是设计加估计去完成。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许多不同.辩识这些不同,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是阅读文言文必需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曾尝试用学生较熟悉的现代汉语的语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发现比学生死记硬背例句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基本上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认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词类活用现象,即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几种情况。以上这些文言文现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但对"对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却相对陌生,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从未对这两种用法加以正规的确认,语文老师遇到时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总是一知半解,无法找到一个真实可行令他们认可信服的答案,长此以往,同"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在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触到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未对这两种常见的用法作定性的诠释,是一个缺憾。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绕开这两种用法,势必造成语句不畅,有时甚至违背原意。下面我将分别举例解析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这两种典型用法。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些大量存在于文言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关系重大。我总结了自己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教授,采用“以今证古”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新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词类活用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正确地判断词类活用,恰当地翻译,有助于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把握作者的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何谓词类活用?它主要有几种情况? 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的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问题。词类活用现象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名词的用如动词与用作状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则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首先明确提出了“词类活用”说,此说一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直被看作古汉语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也一直将词类活用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庸置疑,“词类活用”说确实解决了文言文阅读和注释中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这一理论,几十年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修正补充,正渐趋完善.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按“词类活用”说尚不能完满解决,特别是作为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常会遇到许多困惑.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分为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共五类.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分为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共四类.有些语法书,还有形容词、数词用如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