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午夜之子》出自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之手,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印度次大陆独立前后的历史。斯皮瓦克的文化身份理论有助于解读作品的帝国主义批判,《午夜之子》通过后殖民未终结的帝国主义怀旧情愫,对帝国主义历史版本进行反叙述,实现了对性别权利的颠覆,从而批判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先河,表现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白鹿原》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表现了中国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变化。本文就二者之间的人物塑造、创作手法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巨作。我们可以从其反讽的叙事基调中感受和触摸到阿来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之思,我们还可以从其西方现代派叙述技法的借鉴中感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文从"傻子"的艺术之美、诗意般的意境美、精巧的结构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部作品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拉丁美洲兴起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涌现出一批闻名于世界的作家与作品。其中哥仑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长篇巨著《百年孤独》,便是最杰出的代表。加西亚·马尔克斯获1982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日益盛行。其实早在20年代末,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开始创作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就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作品在艺术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浓重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互文性手法的运用"和"多声部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萨尔曼·拉什迪在当代文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并且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午夜之子》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持续关注。本文以小说文本为基础,以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分析《午夜之子》中体现出的作者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及他对第三世界女性问题等的关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帝国主义影响的衰落;父权制影响的减弱;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女性的关系问题。通过分析解读,总结出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提出第三世界女性想要获得全面解放,就需要反抗帝国主义、父权制及第一世界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7.
正暌违二十年的知名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携《极乐之部》又一次成为文坛话题。对于印度现当代文学,多数读者还停留在泰戈尔身上,事实上,从"50后"到"70后",印度作家群体已然在全球文学市场获得了瞩目成就。在其中的代表作家阿兰达蒂·洛伊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当代文学正在关心的热点议题以及背后的作家群如何在国际文学市场脱颖而出。洛伊出版于1997年的处女作《微物之神》(The God  相似文献   

8.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拉丁美洲是成功的,尤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而著称,它也同样成为美国文学创作的一种新趋势。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在他的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本文就这一艺术手法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揭示出奇幻色彩描写中所蕴含的对于现实的批判和嘲讽。  相似文献   

9.
何柳 《文教资料》2011,(30):21-23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也是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思潮中成就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试从神话模式、夸张的运用、魔幻的叙事手法、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分析《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艺术,从而使读者对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蛙》是作家莫言新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其题材的独特和思考的深入而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其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因此,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应用是他获得这些殊荣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本文追本溯源,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起因开始到《蛙》中深层的运用和表现,逐层抽丝剥茧,意在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山东高密世界。  相似文献   

11.
海勒是二十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家,其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被称为"60年代美国反传统文化之圣经",小说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本文从作品风格、人物塑造和叙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所描绘的荒诞世界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二十世纪使中国古代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个中国人是辜鸿铭(1857-1928),他曾将《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并用英文写了一本《中国人的精神》,于1915年出版,在国外影响很大,例如托尔斯泰就曾和他讨论如何抵制现代物质文明的问题。英国作家毛姆曾对他进行采访,说他是"声高望重"的哲学家。印度诗人泰戈  相似文献   

13.
以王阳明对《论语》"孰愈"章的见解为依据,对《论语》"孰愈"章做了新的断句、注释和白话文翻译;认为《论语》"色斯举矣"章应分为二章,分别言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之道和"三嗅而饮"的饮酒方法;认为《论语》"民可使由之"章的意思是"君爱民则民愿效力,君不仁则民不服"。此外,对《论语》解读中之"质疑旧说"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取电影风格中的镜头、镜头剪辑和舞台调度三个元素作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阐释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中电影手法越界进入小说的现象,并结合读者对这些现象可能产生的反应,说明电影越界在小说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马戏团之夜》还是《宠儿》在世界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了世界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喜爱。两部作品均带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人物与故事情节等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从简单介绍《马戏团之夜》与《宠儿》的作品内容入手,着重围绕《马戏团之夜》和《宠儿》中相似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魔幻现实主义的出现为世界文坛带来了一股清风,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奖以来,魔幻现实主义以势不可当之势席卷世界文坛,也给中国的文学发展带来了异样的光彩。西藏以其独特的优势使魔幻现实主义之花在高原绽放,吸引着汉族作家将笔伸向这块广袤、神奇的土地,谱写一首首异域者眼中的西藏魔幻现实主义之歌,它们又以内涵的独特、描写的特别相互区别,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萨尔曼.拉什迪在《午夜之子》中所采用的跨界、碎片般的视角与作者长期的飞散(diaspora)经历密切相关。《午夜之子》展示了飞散者试图通过书写来完整自身历史、回归家园的努力。同样,碎片式的视角也给予拉什迪以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历史和记忆。  相似文献   

18.
托尼·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非洲籍美国女性作家,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自成一派。其作品不仅着眼于非洲大陆,更延伸至整个人类社会。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源于拉美,但根植于非洲大陆,将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了莫里森式的独特艺术风格。她的作品广泛传播于世,要想了解其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精妙运用,必读《宠儿》。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在魔幻中巧妙地融入了"高密东北乡"的民俗习惯,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味道的魔幻现实主义。《丰乳肥臀》是其代表作。二者虽均受到拉美影响,但所结合的实情不同,创作风格自然迥异。本文将以《宠儿》和《丰乳肥臀》这两部小说为例分析二者写作手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午夜之子》是印裔英语作家鲁西迪的代表作。帕德玛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兼受叙者,在文本中起着重要作用。她不仅帮助叙述者萨利姆调整叙述顺序、控制叙述节奏、传达读者反映,还对萨利姆的叙事起到监督与提醒作用,甚至质疑叙述者的叙事权威,使叙事带上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汉书》、《后汉书》、《两汉纪》与《资治通鉴》中关于昭君之子的记载,发现《后汉书》记载的"昭君之子被杀"与其它三部史书存在差异。通过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及其儿子们即位情况的分析,发现"昭君之子被杀"记载有误;通过王莽拜单于、《后汉书》成书背景也得出昭君之子没有被杀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