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文本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以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作为文本解读的主导与主体——教师,要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使学生获得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高质量的文本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著,基于此,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赵清芳 《学语文》2021,(1):15-16
随着大学文学批评理论向中学语文教学的“下沉”,文学文本解读中“大学化”“学术化”“泛个性化”等背离中学语文教学宗旨的不良取向日益明显。为治弊纠偏,须遵循立足课标精神、契合编排序位、观照艺术个性、呼应学情需求等几大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教师要明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基于学习主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布置若干学习任务,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与资源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在任务型阅读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其主要流程,根据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创设生动有趣情境,科学设计探究任务,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各类文学类文本,  相似文献   

4.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近几年江苏高考中所占分值越来越大,而我们的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在各类考试中得分率偏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规律。  相似文献   

5.
文学类文本     
试题回放《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课标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必考内容,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这样的分类是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规定“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  相似文献   

6.
文学解读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初中语文课本中涵盖的文章主要是散文、诗歌与小说等文学类文本。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解读面临的困境,探索初中语文教材中优化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对策,以期为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中阶段,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习的文本具有明显的文学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文本时也要让学生深入文本的内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的浅层。教师可以运用文学类文本的适当分析方式,让学生能透过文字的表面,品味到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三个策略。一、陌生法,品析语言意蕴陌生法指的是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原理的阅读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高考环境下,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教学高度重视文本细读,强调通过此种方式循着文本的层次来实现突围,保证文本解读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个体阅读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内涵。本文就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传统方法“知人论世”和解读新策略“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分别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教学建议,旨在更好的对文本进行解读,体会其中深层意蕴,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解读,除了靠大量高品位的文学阅读,在反复阅读中潜移默化、逐步提升之外,也是有门道的。找到这样的门道,就找到了解读的“钥匙”。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有三把重要的“钥匙”,分别是:抓文本矛盾处、抓文本反复处、抓文本易被忽略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文学类文本的解读应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情节、梳理层次、概括内容、把握形象,并通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和形象意义,明确文本题旨,实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阅读体验,探寻一条可以达成的阅读路径和方法,建立由语言文字到文化精神逐步提升的阅读层次和阅读结构,提高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究能力,是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探究能力作了如下说明: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下列根据具体高考试题对这个说明作个解读:  相似文献   

12.
徐哲野 《语文知识》2014,(11):20-22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言:“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解读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本解读的质量与深度就决定了这堂课的质量与内涵。然而现今,在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线现场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语文教师往往在扮演好自己的课堂角色方面表现出色,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预设并解读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等等,而在文本解读方面却是令人担忧:常常解读不到位甚至出现错误解读。更为糟糕的是,许多一线老师甚至从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或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不知道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文学类文本的合理、准确解读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一些背景较深、情感隐晦、主旨多元的文本,则往往更是解读困难,或不到位或理解偏颇,甚或不着边际。那么,对于一些思想内涵有一定深度的课文,我们究竟该如何合理、准确、到位地解读,进而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呢?我认为,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文本解读理念与实践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下面,我就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主要有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唐惠忠 《考试》2011,(4):19-22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光荣的事情(美)马克·吐温 我记得有一次,身边分文不剩了,但在天黑前又急需三美元。到哪里去弄钱呢? 我沿着街道徘徊了整整一小时,后来,我走进爱伯特旅馆,找个地方坐了下来。这时,一只狗朝我走来,停在我身边,打量着我,好像在说:"你想交朋友吗?"  相似文献   

15.
李弗不 《考试》2010,(12):15-1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柔弱的人  相似文献   

16.
17.
纵观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在总体“求稳”的格局下,考查内容稍有创新,难度相对有所提升,试卷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贴近社会,切合主流价值观。作为当前高考语文试题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文阅读题同样受大家的关注。江苏省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主要采用了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冯为民 《考试》2011,(8):13-15
文学类文本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头戏之一,所占分值仅次于作文,而从历年考试的结果看,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都比较好。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虑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体现了一定难度,得分率普遍偏低,很多考生答题时绞尽脑汁、下笔洋洋洒洒,可就是很难拿满分,  相似文献   

19.
张菊红 《考试》2014,(11):21-22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经常出现"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或表现手法"这样一种题型,特别是江苏、浙江的高考这一题目出现频率非常高,占分一般在6分左右。《2013江苏考试说明》:"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鉴赏评价分值也较大,很多同学都会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文本解读的策略有:抓住文本标题,实现整体感知,抓住文本重难点。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