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面向译语的新途径,这一系统具有动态功能主义的特点,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强调把翻译活动置于整个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本文以分析"多元系统理论"中的文化因素来探讨文学翻译以及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巴斯奈特(Susan Bassentt)曾提出,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关键词是“历史”。对此,勒弗菲尔(Itamar Even—Zohar)提出了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着眼于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翻译的描述性研究。针对个案,多元系统理论关注在特定的多元系统中,文学译本如何占据了“中心”位置,以及在文学多元系统中文学翻译有怎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多元系统理论和操纵学派的理论在近年来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有诸多学者用该理论来研究翻译状况。中国近代的翻译状况因其特殊性更是被很多学者研究。本文试图用多元系统理论和操纵学派的理论来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翻译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佐哈将文学与目的语所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摆脱了仅仅研究翻译文本的传统做法,将翻译研究置放于文学、文化系统中研究其功能。这种描述性的翻译理论为20世纪后期其他翻译学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翻译文学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多元系统中的地位,而且翻译实践本身也从属于它在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翻译不仅属于一种双语活动,更重要的是,它隶属于文化系统中的各种关系。本文主要对佐哈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多元系统理论由以色列学者伊万-佐哈尔提出,并在以色列另一著名学者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多元系统理论将翻译文学置于整个目标语文化系统内部,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研究只关注文本的语言学模式,打破了翻译学术界欧美学者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承接了翻译研究从语言学转向到文化转向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的、动态的新途径。多元系统理论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足以解释中国近代翻译文学这一特例;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源于它只考虑了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客观文化因素,而忽视了作为翻译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译入语读者接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背景,该理论创始人埃文-佐哈尔的理论观点、理论贡献及该理论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多元系统理论为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当代翻译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其中多元系统理论相对较新。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发展谈起,举例说明该理论的含义及其在文学翻译中解释力的不充分性。希望通过本文使人们对多元系统理论有所了解,并能扬长避短地在实际翻译活动中运用该理论。  相似文献   

9.
王晓丽 《海外英语》2014,(21):186+188
该文通过介绍伊塔马·埃文·佐哈(Itama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观点,对近十年来学者们对多元系统理论局限性的看法做了整理,对已存事实给出的客观评价,给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实用性,本文以多元系统理论为框架,结合《简.爱》两个不同的译本对祝庆英和黄源深各自采取的翻译策略及其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介绍伊塔马·埃文·佐哈(Itama Even. 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观点,对近十年来学者们对多元系统理论局限性的看法做了整理,对已存事实给出的客观评价,给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佐哈尔于 2 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研究引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 ,它把翻译与译作与其所产生和被阅读的文化语境、社会政治条件等诸多因素结合了起来 ,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笔者拟从译介学的角度 ,探讨多元系统理论对制约作品译介因素的解释力 ,主要论及了影响作品译介的因素 :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译文的质量以及翻译家个人对读者的吸引力。同时 ,笔者认为 ,多元系统理论在解释制约作品译介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它忽略了译者主体在作品译介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翻译界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相当广泛,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林焕平作为一位翻译实践家,他在抗战的特殊时期,开创了自己翻译事业高峰期.本文旨在采用多元系统理论的理论视角,结合抗战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及当时抗战时期所倡导的意识形态,运用文本分析Journey to a war中两个短篇的方式对林焕平英汉翻译策略做一个深入的探讨,并对林焕平采取此种翻译策略的社会和文化根源进行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4.
刘菲菲 《文教资料》2009,(14):45-47
本文概述了多元系统理论的内容.探讨了多元系统理论对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作品译介因素的制约。同时指出多元系统理论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局限性,如对翻译策略解释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指出,在探讨翻译策略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区分社会文化群体和翻译者个体两种不同层次的翻译取向,两者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加以解释。本文以《名利场》两个不同时期的译本相对比的例子说明多元系统理论无法预测译者的个体行为并试图研究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可能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为这两个时期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兴起“文化转向”。文化导向的翻译理论以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发端,并从图里与勒弗菲尔的“翻译规范”和“改写”概念中汲取补充养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元系统派”理论。梳理该派理论的改良和发展过程,并以其为指导充分研究相关案例,将有助于对该理论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应用价值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的翻译思想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文学多元系统理论则为思考和看待胡适翻译思想提供了新视角。本文试图用文学多元系统理论逐条解读胡适翻译思想,从而在理论层面上论证其翻译思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多元系统理论,这一理论被积极应用于文学翻译的研究当中。拟以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解释从清末民初(1898年~1919年)到“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在译入语文学的多元系统里如何逐渐占据中心位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翻译研究中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和翻译本体研究的一些偏颇认识,在对译学研究的多元性和层次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进行探讨,廓清了其在翻译学研究体系中的位置。另外,对否定文化学派研究而提倡翻译研究本体回归的观点之偏颇性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翻译本体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新发展,指出翻译本体研究同样在走多元发展的道路,文化途径的翻译研究与本体研究在翻译研究系统下互相关联,并倡导以多元兼容的系统论学术思维对待不同层次的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多元系统理论是诸多翻译研究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和视野。然而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关注的只是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并未强调译者的主观意识、心理选择、文化态度等因素,即忽略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