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说新语》征引现象向来备受关注.总体来讲,其征引类别分为古代文献、历史典故、谣谚三类,目的在于应辩、抒志、称誉、讥讽,征引方式上体现出"杂""巧""新"的特征.广泛征引使《世说》本身充满了文学性和典雅性,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人物品藻中的自然物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然审美对象。《世说新语》的人物品藻间接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另一种自然审美意识。它不仅继承了先秦两汉儒家“比德”式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也是“比德”审美意识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深化了“比德”审美观念,也大大丰富和提升了“比德”审美方式。同时,它还具有审美范围扩大、观照角度逆转、关注焦点转换和自然物象原型化趋势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中的婚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结亲方式看,有近(表)亲婚、门第婚和自主婚三种;从成婚习俗看,要经历指婚下聘和婚礼两个环节。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积极方面是促进男女关系的接近平等;消极方面是强化婚姻中的功利性和减弱感情因素。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从语言学角度观察,它反映了中古汉语及其发展的状况,为研究汉语史也提供了可贵资料。本文仅就《世说新语》中的词汇语法现象作些例说,抛砖引玉。在词汇方面,从常用词儿及其意义上看,《世说新语》已透露了若干近代语词和现代语词的萌芽,象“白雪、文书、木屑、空中、料理、刻薄、多少、要、了、那、伊、都”等,在《世说新语》中早就广泛使用了。比如:  相似文献   

5.
6.
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特别是单语素的方位词,总是粘着于前,它的结合面一般都很宽。所以,根据这两个特点,不难把方位词同一般性的名词,特别是表处所的名词区别开来。《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的语言虽然比较接近中古初期的口语,可是毕竟跟现代汉语差别太大。在古代汉语中,方位词并不总是粘着于前的,它往往单用。《世说》中的方位词既有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又有和现代汉语一致的地方。所以,在确定《世说》方位词的范围的时候,我们除考虑“普遍地具有后附性”这一语法特点外,还要从词义上进行类比。比如说,A、B两个表处所的名词是同义词,虚化程度相近,A被认为是方位词,那么B也可以认为是方位词,尽管B的结合面很小甚至没有后附的用例。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志人小说,"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无论是生命意识的张显、自我情感的自由选择还是对人性善恶的分明立场,都可以让后人品味出浓郁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特色。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世说新语》中“阿”、“老”、“第”、“子”、“儿”、“头”等词的用法,发现这些词在《世说新语》所反映的时代(东汉末至南朝初)已出现了由实词虚化为词缀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评论界对唐·德里罗第一部小说《美国万花筒》的主人公大卫·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文章从贝尔身份问题的二重性切入,结合学界有关人机/技关系问题的讨论,通过分析主人公大卫·贝尔与小说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电视和摄影机等现代媒介机器的关系特征,认为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之所以引起两种对立的解读,是因为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机互动变得深刻复杂,并进而提出《美国万花筒》捕捉并呈现了人机关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人机互渗,理解和把握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机互渗现象是理解德里罗小说另类主体重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书中展现了黑人妇女秀拉的成长经历,以及她不让自己陷入黑人妇女的传统生活模式的各种努力。在这部描写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我解放的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否定互文的手法,使主流神话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从而达到批判种族歧视和男权中心的目的,也使作品能更好的体现主题。本文浅析了小说中的几处否定互文现象,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敦①既下,住船石头②,欲有废明帝③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④所说.温尝为东宫率⑤,后为吾司马⑥,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日:"皇太子作人何似⑦?"温日:"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日:"钩深致远⑧,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表现明显,三百多个复音虚词,同义词有四十几组。其中有四组同义聚合词关系表现得最为突出,它们是表示时间短暂的复音时间副词、表示频次的复音频度副词、表示肯定揣测语气的复音语气副词和表示总括范围的复音范围副词。通过与《高僧传》《搜神记》两部作品的比较,《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聚合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僧传》次之,《搜神记》相对较少。总体看来,中古汉语的复音虚词同义聚合现象已突出,与中古时期复音构词法的进一步完善及语言表达的愈加复杂性、精密性有一定关系。同义词繁多容易造成记忆负担,因而《世说新语》复音虚词中的同义词被保留下来的很少。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中的家庭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虽非家庭教育专著,但在记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佚事、清谈玄言、品题人物、饮酒恣肆、适意任为中,却隐蕴着一股古朴厚重、清新和雅的家庭教育策略之气。从教育方式到教育内容都为后世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度的故事集.1000多则丰满鲜活的故事,刻画出众多魏晋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士族大夫,还是垂髻幼子,都个性十足,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价值.在其中可看到魏晋人的觉醒,虽然这样的觉醒由于阴暗的现实而不得不以隐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表达.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隐士精神、生命意识以及自然性情是魏晋风度的灵魂,是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众多,他们的品格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张扬个性,追求真情;第二,从容旷达,淡定隐忍;第三,才学出众,机智善辩。这三方面的品格体现出魏晋名士追求自然本性,尊重个体价值的人生观,是魏晋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笔者试将之分为审时度势、胆识过人型,文采斐然型,性尚清真型三类,她们在魏晋时的涌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家庭环境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编写的一部轶事小说,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从它一产生起就以它那博大精粹的思想内容和它那“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语)的艺术成就受到语言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的重视。它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频仍,大量中原居民被迫南迁。名门望族也纷纷南下会稽,与土著的豪门士族汇合,一时名士荟萃,人文鼎盛,冠于江左,使得绍兴在魏晋时期大放光彩。《世说新语》对此都有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有“我”、“吾”、“余”、“予”、“身”等,第二人称有“汝”、“尔”、“乃”等,第三人称有“其”、“之”、“彼”、“伊”等。这些人称代词,除第三人称“伊”较为晚出外,其他都来自经传古籍,有的还可以上溯殷、周的卜辞和金文,是古老的人称代词,反映了上、中古汉语之间的承传关系;同一人称,同时并用几个代词,这同上古汉语也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群文人:他们有的颓废、悲观、消极,但深藏在他们内心的却是对人生、对生命、对生活的强烈欲求与留恋;他们有的高傲缄默、豪放不羁,但深植于心的是一种对历史、对社会审视后的苍凉心境。本文摭取竹林士贤等有代表性人物,并对其进行文化意味分析,以窥魏晋士人之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