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英勇勋章》中弗莱明是英雄和懦夫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英勇勋章》一直被视为美国第一部"现代"战争小说,第一部不含英雄主义色彩,完全以讽刺和怀疑的态度创作的战争小说。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分析远远超过了其对外在暴力的描写。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也是一篇心理小说。斯蒂芬.克莱恩在《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亨利.弗莱明便是这样一个集合了英雄和懦弱的统一体,为我们揭示了人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红色英勇勋章》属于战争小说,但对外界的战争描写似乎只起陪衬的作用,内心战争的描写显得更为重要,主人公亨利·弗莱明的自我认识是贯穿小说的主绳。在他的自我发现中,意识和无意识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在无意识中,他追求浪漫的情调;在意识中,他要考虑现实的因素。于是在自我调节中,浪漫自我和现实自我总是在较量,时而前者占上风,时而后者占上风。也正是在实现自我调节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得到了强调。当无意识的自我与集体的能量统一起来时,那种决定人的命运的深层力量才可以被人理解,人才有可能获得新生。在弗莱明的意识中,他对战争是持…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大量运用了戏剧独白的形式,揭示了哈姆雷特从一个无知善良的孩子,一步一步的迈向成熟,最终成为一个英勇的战士的过程。剧中几段独白逐次推进哈姆雷特人物性格的转变,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英雄成长史。尤其是在独白中体现的面对生死,复仇,道德,爱情的种种思考,引发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4.
《红色的英勇标志》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战争小说,还是一部描写一个年轻人如何在战争中自我成长的优秀心理小说。文章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主人公亨利·弗莱明从一个逃兵到战争英雄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杨雯淇 《海外英语》2015,(1):213-214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被认为是英雄主义与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与以往意在描写战争中睿智英勇形象的战争题材作品不同,该作品选取了一个普通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描写了他在面对恶劣环境及困境时的心理状态和行动。该文意在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的三重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出发,分析主人公亨利·弗莱明的"三我"间的冲突和协调,及其如何促成他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6.
周开容 《文教资料》2008,(25):29-31
<红色英勇勋章>是19世纪末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和描写美国内战的经典作品,但是作品本身并不是仅仅描写战争,作者斯蒂芬·克莱恩以客观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弗莱明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体现了外部环境与内心的冲突,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以及战争的残酷和毫无意义,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自然主义的观点.本文试图从分析主人公在战场上的心理变化过程来体现小说中的的自然主义以及作者的自然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7.
人类出现以来,不同部落民族之间的冲突就已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不可避免地爆发.只要人类的历史继续下去,战争的历史也必然继续存在,因此战争文学的兴起无可避免.在美国战争文学中,除了反战这一主题之外,还存在着另一重要的主题,即成长主题.本文将对比分析菲尔·克莱的《重新部署》和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这两部不同时期的战争小说中共同的成长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与道德成长是一体两面,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对应视角分别表征教育的本质功能、核心价值。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实施"立德树人"与受教育者实现"道德成长"相统一的过程。本文以受教育者道德成长为视角,从个性化、社会化、主体性三个层面,探讨道德成长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寻求"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郭利 《家长》2013,(12):49-51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不能盲目跟风、模仿他人,也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更不能丧失信心、轻言放弃,而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挫折,陪伴孩子慢慢成长,引领他们一步步踏实走过。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江苏省邗江中学坚持守住根本,把人放在正中央,秉持"蓄德、修能、日新"的校训,积极探索以"成长教育"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一、"成长教育"是合道德的教育美国现代杰出教育家内尔·诺丁斯从教育伦理学的角度认为,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与方法都应具有道德性,否则不称其为教育。教育的道德性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理解、民主和尊严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成长教育"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学  相似文献   

11.
斯蒂芬.克莱恩的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主人公亨利面对死亡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主人公亨利在战争中一直被"死还是活"的问题所困扰。随着战争的发展,他在不同阶段面对死亡有着不同的态度:战前对于死亡的无意识状态,战争中的逃避和愤怒状态以及最后正面死亡的态度。作者克莱恩实际是用战争为背景来探讨生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教育中的爱心,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但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爱心"。对"爱心"的误解,就是以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是迁就学生,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我认为,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负责,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因为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展现了故乡的凋敝现状和乡村文化道德的一步步衰落,是为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所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要真实的反映生活。美国自然主义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是一部战争心理小说。斯蒂芬·克莱恩通过对战争环境以及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主体心理与行为进行刻画与塑造,为读者展现了自然主义文学所揭示的美国社会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道德关系建构的载体,教师现实道德关系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道德成长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方式限定着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交往协作方式,因而也制约着教师现实道德关系的建构;传统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其稳定的程序或方法造成消极的师生关系,阻碍着积极的教师现实道德关系的建构。要促进教师的道德成长,必须由以教师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的教研方式转变为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教研方式,由以交易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支持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知名青年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得知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关键是嗜读为乐;热爱写作;学习学生;善于反思;勤奋执着;学会做人.教师成长是长跑,须有"韧"的精神,"默默生长,不言放弃."  相似文献   

18.
黄禹康 《下一代》2014,(4):9-11
正一代名将许世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大别山连绵群峰中的一个穷山村走出来,最终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指挥下军万马的上将。他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勇战斗故事,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笔者在这里要记述的,只是许世友九跪慈母的故事。一跪:1905年2月28  相似文献   

19.
有则公益广告这样说:"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古语也认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这些都折射出"大"与"小"的辨证关系.在教学中,以激活"商品安全"意识、情注"地震灾区"安危和张扬"互相关爱"美德三个案例,论述了小学虽小能传大道.  相似文献   

20.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