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思想政治的弱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思想有待于提高和巩固;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心理;三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四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认为克服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在对策上应做到:第一,要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放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第二,要大力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时代精神;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要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繁荣发展。鉴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路径研究既是国际环境变化的新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探索并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路径迫在眉睫。本研究认为,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等途径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4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已形成自身体系和特色,至1988年全国民族院校已培养出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15万多人。1950年,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为1.285人,占大学生总数0.93%,1988年,上升为175,400人,已占全国大学生总数6.1%,比建国初期增长97.6倍。不仅有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有了少数民族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包括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个层次,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叠合身份认同,并担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双重任务,因此,对他们民族认同现状的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具有多元民族文化背景的民族院校进行跨文化学习和生活,文化适应能力成为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借助文化适应理论,依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和个体深度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构建中的态度倾向、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与其文化适应意识、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信息素养文化资本较弱,入学后普遍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呈现积极态度;民族院校开设的信息技术等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了重要帮助,校园网络、在线网络课程、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亟待完善。最后,本研究基于文化适应的学习环境,提出提升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1)在意识观念上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教育;(2)在技术知识上不断完善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3)在组织管理上加强民族院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认同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成员身份同时也作为国家民族成员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用一份半开放式问卷对221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大多处于积极状态;(2)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主要有归属感、客观身份、自豪感、政治与政策、历史和地域等;(3)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主要有客观身份、自豪感、地域、习俗、文化、历史和归属感等;(4)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双重身份的认同在某些维度上符合线性两极模型.而在其他维度上则更符合二维模型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人数逐渐增多,但是当前的大学教育中,高校忽视了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任其自由发展,降低了高等院校国家责任意识。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各民族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特定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探讨构建国家认同的教育新途径,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激的民族认同倾向,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促进民族稳定、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现有的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普遍水平较高,且与汉族学生差异不大;但仍然存在造成国家认同危机的潜在因素,对民族国家来说,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仍然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以群际接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方式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新疆、西藏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对当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产生了消极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本民族里的最优秀分子,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又熟知当地民俗的建设人才,他们是支持家乡建设的中流砥柱。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努力使之培养成为繁荣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整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更肩负着振兴民族经济与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深刻了解与把握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边疆和内地不发达地区的广大地域内生活着50多种少数民族。随着我国“四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开发和建设边疆与内地不发达地区的任务显得日益迫切。开发和建设这些地区,培养这些地区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专门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培养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专门人才,又是我们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了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就读。1986年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达到9.9万人,少数民族研究生达1,912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我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繁衍、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思想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积极因素出发,探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不足的原因,并从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以及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后续中坚力量,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建设等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是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通行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深造。据统计,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在校生为80.73万人,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骆仲楠  张军 《考试周刊》2011,(87):177-178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民族地区繁荣富强、团结进步,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光荣使命。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特点和成因,构建科学合理的民族教育体系,对于进一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家的安定少不了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年来我国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荣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同胞之间的发展问题。少数民族未来的发展的接班人归根结底还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带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对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准确的理解,才能带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保驾护航。因此,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在以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以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加强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意义重大。充分发挥高校在体系认同感教育上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关注民族政策在民族团结上的重要价值;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和谐社会构建力度和前进步伐;全面净化民族地区的社会大环境;切实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日益增加,基于有着不同生活学习经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并成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珠三角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8.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持续上升.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值得高度关注.本文调查并分析了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适应能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帆 《江苏高教》2012,(4):132-134
多元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必然会经历冲击和影响,因此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不仅关乎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关乎国家文化的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适应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营造宽和的氛围,还需要高等院校强化文化育人的作用,更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付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21世纪随着时代发展,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多元文化逐渐成为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多元文化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教育事业,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是民族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它承担着培养民族地区未来发展所需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如何使少数民族幼儿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顺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已引起各方关注,为此做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