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传世的诗作为数不多,新、旧诗加在一起,还不到80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旧体诗。没有“争议”的新诗,除未单独发表过的《而已集·题词》之外,只有1918—1919年间问世的《梦》等6首作品。这6首新诗虽然篇幅短小,用语平朴,但在发表之初及其后的几十年中,反响却是相当大的。这些诗作为文学革命初期幼稚的新文学、新诗坛带来了新异的色彩,也带来了新的理论实践课题、新的希望与新的困惑。这6首新诗所创造的那种既浅近又深刻,既熟悉又不太容易真正读懂的诗歌文学语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新异的美学“震慑”。因此,要深入认识鲁迅新诗创作的“发端”,准确“评估”鲁迅新诗作品的  相似文献   

2.
在江南名城绍兴的市中心——轩亭口,巍然耸立着一块引人注目的石碑——“秋瑾烈士纪念碑”.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耀眼夺目.碑上还刻有蔡元培撰写的碑文.人们在凭吊、景仰的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近代著名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前驱秋瑾那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她于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吟着“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愤诗句,壮烈牺牲于反动清政府的血腥屠刀之下.当时,烈士殉难的消息传到日本,激起了留日浙江同乡会成员的强烈愤慨,他们吊烈士,骂满洲,并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其中,鲁迅就是积极主张发电报者之一.直到一九三四年末,鲁迅在《病后杂谈》一文中还说,秋瑾女士在临刑前“有一句‘秋风秋雨愁杀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冲刷着中国于百年来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这时,一些封建主义的卫道土,封建阶级的遗老遗少纷纷跳出来,向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反扑。先有林料的出现,之后,又有什么“学衡派”、“甲寅派”。资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中诞生的,被誉为中国新文学的先驱的鲁迅先生,以其博大的心胸、开阔的视野、深沉的思索、执著的精神,努力整理探析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极观照、汲取西方文化的精髓。鲁迅以西方文化作为其启蒙民众变革社会的思想武器,作为其探索民族积弱与病态的参照系。在鲁迅所接触、汲取的西方文化中,基督教文化也是鲁迅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文秉模,张贞淑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心停止跳动了!①今年8月5日,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这一百年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进步人类怀着无比...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论鲁迅与郭沫若——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和郭沫若诞辰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与郭沫若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认为二位伟人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革命战友,“各人自有千秋”。  相似文献   

8.
9.
翟广顺 《中国德育》2006,1(10):8-11,17
教育活动是鲁迅和托尔斯泰人生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深受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教育思想。鲁迅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激烈地抨击反人道的旧世界,热情地关心儿童和青年上;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立足于用宗教精神“净化”心灵,存在落后和萎靡的倾向。他们的人道主义是自然率直的,而鲁迅在炽热中又透着冷峻。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思想与现时代──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研讨会综述魏小萍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展他和马克思共同开创的伟大事业。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国家教委《高校理论战线》编辑部、《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于6月1...  相似文献   

11.
研究鲁迅,不能不关注鲁迅的复仇思想,从《铸剑》到《复仇》,从《复仇(二)》到《女吊》,复仇情结贯穿鲁迅一生。近八十年来,众多学者大多从古越传统文化入手,研究古越文化的复仇思想对鲁迅的浸润,硕果累累。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鲁迅的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渊源甚深,复仇主题亦是重要部分,尤其波兰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对鲁迅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特别是被鲁迅称为“叫喊和反抗”的“复仇诗人”密茨凯维支、斯沃瓦茨基等对鲁迅复仇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挖掘邓小平一生所表现的优秀品质,既能丰富邓小平理论,为向邓小平同志学习树立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昭示教育后人。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信念永恒、乐观进取、直言不讳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托洛茨基对鲁迅文艺思想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研究。鲁迅对于托洛茨基文艺思想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文学与革命》日译本,该书阐述了托洛茨基关于布尔什维克文艺政策的思想。鲁迅不仅从日译本转译了该书第三章,还在自己的杂文和演讲中多次提到书中观点,并表示了赞同的态度。如托洛茨基站在政治家的角度指出,不应给文学家下什么命令;鲁迅则站在文学家的角度多次提出,写文章不能接受别人的命令。在1928年革命文学论战中,《文学与革命》中的一些观点也给了鲁迅精神上的支持。即使托洛茨基已经在权力斗争中失败,鲁迅仍不因人废言,继续表示“我以为他这话(‘不舍利害关系的文章,当在将来另一制度的社会里’)却还是对的”。  相似文献   

14.
发展和培养青少年的智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科学的重要课题。其实,早在二、三十年代,作为伟大的教育家的鲁迅,就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智力培养。在理论上,他有相当全面的、精辟的见解;在实践中,他有比较完整的、良好的方法。应该说,这是鲁迅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智力培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鲁迅首先认为,智力就是民力、国力,开智可以醒民强国。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在  相似文献   

15.
朱熹和戴震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各领风骚,都曾作出过卓越贡献.朱熹理学主张理得之于天而具于心,"存天理灭人欲"有其特定的时代社会背景和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戴震的批判既为正本清源也针对封建社会严酷现实,返本开新,是新理学的建设,闪现近代的曙光.朱熹和戴震各自在自己所处的中国思想史系列链上实现了徽州人的时代创新精神.朱熹臻广大致精微综罗百代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完成了中华民族一次历史性的理性超越;戴震则以其出色的"理"论,把握时代精神,成为终结旧理学,勇敢向近代迈步的思想大师.戴震对朱熹虽然学有所承,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又各自有渊源脉络可寻.实求是地评析他们各自的治学特点,追寻其学术心路历程,解读历史的朱熹和戴震,对拓展徽州文化视域,把握徽州文化特点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近年来重新出现的肯定清末改良、否定辛亥革命的观点,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评价清末改良,澄清理论误区,在新的视野上论证辛亥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彻底性在于突破了"适应性变迁"的重围,构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社会机制,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一九四○年五月,蔡元培在香港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同志分别发出唁电,延安各界人民举行了追悼大会,周恩来同志撰写了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民主革命先行者蔡元培一生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今年是蔡元培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我们纪念他,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发展文化教育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科学,开创了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研究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新纪元。100多年来,自然辩证法在世界和中国都得到广泛的传播。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既要进行理论研究,又要联系实际;开展自然辩证法工作,既要有专业队伍,又要与自然科学家结成牢固的联盟;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总之,要沿着恩格斯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这是对恩格斯逝世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只要认真学习周恩来抗战时期的论著,并联系抗战的实际作具体分析,就可看到周恩来同期倡导确立的“革命的前进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革命的前进的人生观”的内容结构是一个有序的体系,包含一个根本问题和从根本问题而来的三个基本关系以及由政治原则、道德规范、人生目的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展开的具体内容;今天研究“革命的前进的人生观”的基本特点,就必须强调它的时代特色、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恩格斯写作《德国农民战争》的目的和背景入手,力图细致地揭示恩格斯在这本书中的一系列主要观点,尤其是与戚美尔曼的观点之不同处;分析了恩格斯在世时此书多次再版的原因;并从恩格斯未发表的多篇遗稿、札记中归纳出了恩格斯准备对《德国农民战争》做哪些重大修改(指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