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0月,法国著名儿童动画片“天线宝宝”制作中心专程赶到安徽合肥,为该市三十八中16岁的残疾少年姚跃拍摄专题片。四个月前,他作为中国唯一的一名代表参加了在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儿童论坛。全球儿童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组办,每个国家只选一名儿童代表,全球数百个儿童代表中只有六名儿童有幸登上大会主席台演讲,姚跃以他出色的表现被组委会安排最后一个作压轴演讲。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16岁的姚跃——一位身高只有1米2的中国残疾男孩,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因为在这一年,他代表中国2亿儿童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全球儿童文化论坛”。在这次论坛上,每个国家只能选派一名儿童参加,并且只有6个名额能够登上大会的主席台进行主题演讲。姚跃就是这6个孩子当中的一个。因为他的优异表现,外国很多媒体把他称为是“中国最阳光的男孩”。那么一个只有1米2的残疾孩子,他是怎样成长为“阳光男孩”,他的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一期的《成长》,我们就来听听姚跃成长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2004年5月12日,一位身高只有1.2米的中国男孩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全球儿童论坛组委会工作人员从巴塞罗那给男孩的奶奶打来电话:“姚跃的发言最精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组办的全球儿童论坛,每个国家只选一名儿童代表参加,全球四十多个儿童代表中只有六名儿童有幸登上大会主席台演讲,而最后一个压轴演讲的,更是百里挑一。合肥市三十八中16岁的残疾少年姚跃正是这个最演讲的人!英、法、西班牙等众多国外媒体称他为“中国最阳光男孩”!法国著名儿童动画片“天线宝宝”制作中心专赶到中国为他拍摄专题片。近日,记者专门来到姚跃的家里,听…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12日,一位身高只有1.2米的中国男孩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他名叫姚跃。 英、法、西班牙等众多国外媒体称他为"中国最阳光的男孩"!法国著名儿童动画片"天线宝宝"制作中心专程赶到中国为他拍摄专题片。 近日,记者专门来到姚跃的家里,听他深情讲述他由一名几乎被所有人忽视的男孩,依靠"自己推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西班牙巴塞罗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组办的3000多人的全球儿童论坛在这里举行,会场座无虚席。演讲台上, 一名轮椅上的中国男孩激情洋溢的演讲,博得了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说话的男孩名叫姚跃,当时是安徽合肥市第38中学的一名初中学生,他代表中国儿童参加了在全球儿童论坛并发表题为《做个普通人》的演讲: ——“我们残疾儿童被认为  相似文献   

6.
叮当 《初中生》2005,(11):4-7
2004年10月,法国儿童动画片"天线宝宝"制作中心专程赶到安徽合肥,为该市三十八中16岁残疾少年姚跃拍摄专题片.四个月前,姚跃作为中国惟一代表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儿童论坛并作压轴演讲,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最阳光的男孩".  相似文献   

7.
我读了《下一代》杂志今年1、2期合刊上 《我登上了世界儿童论坛》一文,深受感动。一 位身高只有1.2米、16岁的中国残疾男孩,凭借 自己的顽强努力,登上了世界儿童论坛!他叫 姚跃,是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学生。正是姚跃  相似文献   

8.
打开姚跃为残疾人建立的网站,立刻跳出一行字“越是残疾越要美丽”,这是他用来激励自己的,也是用来鼓励其他残疾人  相似文献   

9.
杨木 《教育》2007,(9S):55-56
著名教育家,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他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了现代中国儿童教育新结构,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他慈祥和蔼,挚爱学生,被不同时代的学生所敬仰;他天性活泼开朗,致力实践着自己的“一一切为了儿童”的终身思想。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12日,一位身高只有1.2米 的中国男孩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组办的全 球儿童文化论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 他从40多个国家的儿童代表中脱颖而出, 成为有幸登台演讲的6名代表之一,而且被 确定为“最后一个压轴演讲的”。  相似文献   

11.
徐倩 《上海教育》2022,(33):12-17
<正>他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和改造,是将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运用于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中国第一人。他始终坚信“教育救国”,并为幼稚教育奋斗终身,“一切为儿童”“为儿童的一切”“为一切儿童”,是他毕生的心愿与写照。他提出的“活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深入浅出,引导中国儿童教育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浙江籍作家仇重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被蒋风称为“三四十年代重要的童话作家”。他的文学语言天真浪漫,拥有民族性的艺术气质。抗战期间仇重未曾间断的创作实践,不仅为抗战时期东南地区的儿童文学创作填补了空白,也使他成为战后中国儿童文学复苏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向当时儿童提供了珍贵的精神食粮。在政治、教育童话盛行的时期,仇重的创作虽没有脱出主流创作思潮的藩篱,但他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的创作观念,立足现实日常生活关注儿童身体,结合中西各类元素,从“游戏”和“幻想”出发,尊重孩童的基本生命形式,对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独特的开拓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河北省军区,一提起原军区副政季赵渭忠,熟悉他的人准得跷起大拇指称他为“希望将军”。去年底前,他和老伴步文京用有限的积蓄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资助了100名失学儿童;动员亲朋好友捐助了100名失学儿童。与在他动员的20人救助资金已经到位,正在代为四处联系结对的失学儿童。对他来说,资助100名孩子,几乎用去他全部的离休工资,但赵渭忠和老伴无怨无悔,用他们的说来说:“对于希望工程,旨在奉献,重在参与。”赵渭忠的作法和想法,是与他的人生大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他曾说:“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领导职位不能搞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  相似文献   

14.
丛飞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丛飞爱好唱歌,但演艺之路并不顺畅,他收入并不丰厚,但却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过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怎样教育“边际儿童”于凤莲有这样一些儿童,说他正常,有的方面却接近非正常的边缘;说他非正常,有的方面却又接近正常的边缘。这种儿童既不属于绝对的正常,也不属于绝对的非正常,我们称这样的儿童为“边际儿童”。我刚接小班时就遇到了一名这样的儿童。他个子矮小,...  相似文献   

16.
外国人到中国来了,还被称为外宾。可是一个中国公民如果从湖南来到北京,从山西来到上海,他(她)就会被叫做“外来人”。既然是“外来”的,也就会被另眼相待,自然不会和“宾”混淆起来。这不,“外来儿童”如果要在公办的正规学校上学,就得交所  相似文献   

17.
废名在抗战期间,从北大回到故乡湖北黄梅,从事小学教育。其自传体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大量的儿童教育片断描写,集中表现了其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废名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他的世界”,教育者应尊重儿童本有的世界;“自然”是儿童的好学校,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学校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出发。废名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以及对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倡导,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一所像公园一样美丽的学校,她就是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和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小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并获德育实验优秀成果奖,被自治区授予“示范学校”光荣称号,由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校名,载入《中国教育年鉴》、收入《中国名校》的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这所美丽的学校是与全校百余名教师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与老校长高建文40余年的执著追求紧密相联。高建文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小学教师。他教的语文课非常叫座,不仅学生欢迎他讲课,教师们也喜欢随堂听他的课,因此,他上课时…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而又尽职尽责的教师,曾经对少年时代的徐虎有着较大的影响;他是上海市街头无偿献血第一人,并把献血获得的荣誉奖杯、奖章送去“义拍”来回报社会;他是第十一届普陀区人大代表,曾对政府工作提出铮铮建言,为很多普通百姓解决就业和生活难题出谋划策;今年,他又获得了上海市儿童工作的最高奖项——第七届“儿童工作白玉兰奖”,并将2000元奖金捐给了“儿童成长基金”……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民教师”这个词在他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被欺凌者不说”是校园欺凌治理的关键性难题。通过对一个初中女生长期遭受欺凌却不说的个案分析,研究发现儿童有自己的“江湖世界”,一个满足儿童交往需求,同时也滋生欺凌的世界。但教育者往往忽视这个“世界”,视欺凌为偶发事件。“被欺凌者不说”警示我们关注儿童的他性、教育的他性,教育者应以倾听的逻辑代替控制的逻辑,向儿童江湖敞开,向欺凌本身敞开,迎接他者、回应他者,建构“不可欺凌”的教育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