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爬墙的动作。 相似文献
2.
黄生刚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8):90-90
孔子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学习时,那么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能够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那么,怎样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采用什么方法更有效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3.
《探索自然》是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上的初步培养和训练,提供了四个教学活动:盲人火车:观察一片草地;观云:观乌。其中观乌属于选择性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实施教材上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调整为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认识科学课;蒙眼猜物;观察一片草地。 相似文献
4.
5.
杨惠珍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7):77-77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把知识传给学生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所学知识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主动学习的助长剂。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力比较薄弱,他们对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遵循这一信条,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探究每篇课文内蕴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插图、投影、简笔画、音乐、表演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即处于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点: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知识重构。现结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课堂教学实录,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问题。《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地观察周围的… 相似文献
8.
张馨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曾在1997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活动,获优质课一等奖,并被专家赞誉为唯一没有争议的课。这节课在当时有两个重要突破:一是解决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如何把一篇课文用一课时讲完,即加快节奏、加大容量的问题。时隔十多年,今天再来审视 相似文献
9.
《爬山虎的脚》是“九义”教材第七册最后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体现该单元训练重点的例文。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课文。有条件的地方,可课前让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的情况,使大家都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上课时趁热打铁的引导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2、检查解决(读音、讲形、说义)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五个生字、七个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投影或小黑板出示下面问题) ①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 ②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会变成什么样儿?触着的、后来变成什么样儿? 4、朗读课文之后,小组议论问题。 二、导学课文,领悟写法 1、导学课文一、二段。 (1)齐谈、思考(投影或小黑板出示问题) ①爬山虎长在哪里?谁看见?与其他植物有什么不同? ②为什么作者会把爬山虎长的地方写得这么具体? 相似文献
10.
一、深入钻研教材 ,落实训练项目《爬山虎的脚》虽然是一篇老教材 ,但是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可爱 ;用准确、精当的语言 ,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正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佳作。所以 ,新教材把过去的“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重点训练项目修改成“重视积累语言”。围绕这一改变 ,课后的“思考·练习”也随之进行了删改 ,修改后的练习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 ,反映了在教学思想上 ,从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 相似文献
11.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石家庄市桥西区教研室金玫琳,刘文贞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段落,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3.学习作者细致、全面的观察品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抓特点写好片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相似文献
13.
董学江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Z3):31-32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小学生如 相似文献
14.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恺山虎的脚》是本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要求学生在读瞳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还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这一专题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特点。观察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观察细致,表达才会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文章才能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一、紧扣“脚”字,理清课文思路课文的思路就是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思维线索。理清课文的思路,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爬山虎的脚》主要介绍的是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课文先... 相似文献
16.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来爬墙的,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学重点是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阅读预测,领悟学习方法美国著名学者本·琼斯认为,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猜猜读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可引导他们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课文内容作某些预测,随后在阅读中加以验证,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这样会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18.
︽爬山虎的脚︾教学评析银川市城区教研室丁爱莲《爬山虎的脚》是“义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王铧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其教学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围绕课后“思考·练习”进行教学设计课后“思考·练习”题,是编者遵循教学大纲精神、依...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并使之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学习,去领会。下面以《九义》教材小语第二册第25课《明明上学》为例,谈谈此文的教学是怎样渗透愉快教学法的。 《明明上学》一篇是看图学文。讲明明在上学的路上捉蛐蚰但没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在商讨式和活动化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民主、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激发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注重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教学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练习积累语言。教学准备:1.为了培养学生对此课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收集到一些植物标本、照片,相关资料等。2.做爬山虎的头饰,为模拟练习做准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讨论重点学的内容1.同学们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