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提到作文的批改,大多数老师都会皱眉头,感叹一声:"累。"一是批改作文时间长,二是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发下去,学生看一眼便扔在了一旁,下一次作文老毛病照犯,感觉做了无用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批改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呢?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也做了一点儿尝试,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在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做法一是作文批改方式多样化(1)"精批细改"不能少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是"精批细改"。这方式确实能使学生受启发、得教益。它应该是评改作文的根本,不能摒  相似文献   

2.
郭宏谚 《甘肃教育》2020,(4):113-113
"精批细改"是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形成的习惯与原则,效果如何?细细思量,有其弊端。首先,"精批细改"使得学生的主体性逐渐丧失。其次,"精批细改"好似注入式教学。老师在批改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作文"标准"去框定学生的作文,这样必然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让学生作文过于"符合"老师的要求和喜好,而不一定能写出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最后,"精批细改"的工作效率低。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批改作文是一件劳而无功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批改出来的作文,学生拿到手,往往只关心等第,对老师的提示和批语一瞥而过,甚至根本不看。由此我曾感叹"作文不是改出来的"。怎样改变这种无奈的现状呢?《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4.
怎样才能让教师轻松地批改好学生作文,同时又能通过批改学生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进而收到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可是许多学生根本不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样才能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呢?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指导艺术:一.教师范改1、精批示范。教师的批语要精当,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要点,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悟。批改作文时,一定要惜墨如金,不要用教师的语言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去拔高。如此每  相似文献   

6.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关于作文批改话题的争鸣一直是语文老师研讨的一大热点,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一问题越来越显著的摆在热衷于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面前。是精批细改,还是多就少改?是只批不改,还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面对重重困惑,我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批改作文历来是浯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在传统教学中,面对成沓的作文,老师们费尽了心思:精批细改。他们抓住学生的作文,不厌其烦的指导,让学生不断地修改,这样不但加重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使学生认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充分说明好文章既是写出来的,同时也是改出来的。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特别重视作文修改,我始终奉行作文是三分写七分改,而且作文批改的方式从老师单一批改到放手给学生,首先要学生自改,再到学生彼此互改,最后再到老师精改。让学生在同学、老师批改评语中,找到自己作文的精彩和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启发、勉励自己今后的写作中,集思广益,仔细推敲而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来。  相似文献   

8.
有老师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其中有一句“光是每星期的改作文,就让我累死了”.我脱口说了句:“谁让你改作文的?”说出这句话,就有点后悔,这下我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了.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很兴奋,他认为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啊,谁规定过语文老师一定要“批作文”“改作文”的?但是,更多的老师会认为这简直大逆不道,如同谋反:学生作文,怎么能不改呢?可是,这么多年的“批改”,有没有进步?为什么学生还是那么怕写作文?  相似文献   

9.
我读中学时,作文全是老师批改,哪位老师在文本上批得密密麻麻,改得仔仔细细,学生就认为这位老师有本事,改文高人一筹。现在,自己又当了30多年的语文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也是沿袭了老师的办法。但现实是怎样的呢?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至今仍然在年复一年的“移山”劳动中虚掷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多年来呼声最高的是:“把语文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那么,有没有最佳的办法,使老师从繁杂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己又能有提高写作水平的办法呢?我认为有,那就是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批改作文是最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事了,六七十篇习作至少得忙活几天。老师虽辛苦,学生对老师的评语却只是简单地看看,作用并不大。这又怎么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他还说:"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这充分强调了作文的自主性。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批作文,构建作文自我评价体系,对学生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可它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一般做法就是全批全改。由于学生增多,作文批改量加大,结果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即使老师精批细改、呕心沥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的作文,可是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学生对当时作文的印象已经淡薄了,多数学生连看都不看,更不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师再进行评讲,劳而无功。这种由教师单向作精批细改的传统方式,收效低微,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呢?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作文教改实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鹏 《语文天地》2011,(21):32-33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苦口婆心地教了那么多写作技巧,念了那么多范文,学生却没有"灵"起来;老师圈圈点点,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甚至不惜动用溢美之词,也没有让学生的文章"靓"起来。为什么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常常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究竟这个"壳"卡在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指导课上学生的奇思妙想、对答如流让我惊喜于学生思维的灵活与流畅,也不断激励我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与写作水平?不过,课上完后,面对成堆的作文,如果篇篇精批细改,那么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将大多消耗在作文批改之中,没有时间思考作文课怎么上。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怎样才能既减轻教师批改负担又最大限度地发挥批改的最佳效果呢?我在自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老师精批细改,眉批、旁批、总评一应俱全,包含了老师对这篇习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包含着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期待。但往往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只简单看看得分,不去细看老师批改的内容,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大都不管,甚至老师批改出来的错字病句也不放在心上,造成以后写作时存在的问题依然如故。因此,这样的"改",也仅仅是教师方面的"一厢情愿",没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没能真正激起学生对自己习作的"再回首"。如果让学生自己修改习作,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习作加以完善;但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一般只能批改一下错字错句,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评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教学中,教师面对成百本作文发愁,对于每篇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学生对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这样,教师作文批改的效用就很难显示出来。作文批改怎样走出这种高耗低效的怪圈?就成了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林东云 《考试周刊》2012,(53):56-56
古人云:"三分作文七分改。"的确,大部分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而以往作文往往是"学生作文先生改",劳而少功。教师对学生习作若是篇篇精批细改,费时费力,不但改掉了作文中的许多童真童趣,更主要的是在批改过程中只有老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又有悖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须"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要让学生摸清写作之门道,提高作文能力,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条极佳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注重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精心指导,但一提到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这一话题,绝大多数老师都有共同的看法,你即使批改得再仔细,学生也只是看看等级或分数,看完了顺手就把作文本放入书包了,真是"白用功夫";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改出来的;还有的老师认为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这些看法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作文批改,绝对是不可轻视的,正确而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老师耗时最大而实效性低微的工作。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一、激发兴趣动手修改1、在教学中,通过讲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反复文稿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让学生当小老师修改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沈华英 《山东教育》2014,(10):30-32
鲁迅先生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但是,很多老师都认为批改习作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按照要求,每一篇都要精批细改,写出眉批、总评,一篇至少要5分钟,50多个学生,得5个小时。每天批10本,得批一周。这一周的作文刚刚批改好,下一篇作文又来了。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学生写,教师改。只重视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而忽视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批改的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积极性被老师的辛苦劳动代替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改作文训练,在培养自改作文能力的同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