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从国家级贫困县嵩县走出来的大学生,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之后,我特别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我深知没有知识的乡亲过的是一种怎样苦难的日子;作为一个无比神圣的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班里每一个孩子的前途都系在我身上,我怎能忍心让他们因今天的贪玩、慵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心债     
“严格是一种关心与负责,严格是一种敬业与尽职。”这是我开始从教的信条。因此,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从严要求,严格履行我的教育原则。在班上,我从不许学生犯错,哪怕是学生的一个小小的错误。我都会严辞批评,甚至大发雷霆。也许正是因为我的严厉,孩子们都很害怕我,很少有学生主动跟我亲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跟我讲心里话。在我出现的地方,孩子们经常望而却步,我也不以为然,依然乐此不疲。因为我坚信:严师出高徒。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坚信多年的信条。  相似文献   

3.
1978年,改革的东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特别的时代.这是一个大时代.我有幸生在这个时代里,有幸在这个时代里成长成才.大时代如潮,我就是一朵小浪花,用我的努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故事,但对我来说好像就发生在眼前。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期,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家里没有宽余的钱,爸爸妈妈也很少给我零花钱。那时物价不高,钱是很值钱的,记得我最喜欢吃的白面馍馍只要5分钱,而一颗糖只需要1分  相似文献   

5.
毕淑敏 《师道》2003,(5):13-13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位小学教师,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孩子12岁那年,在淮南市一所较好的小学上六年级。国庆长假的一天上午,我爱人去买菜,我去买书,孩子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临下楼前我在煤气灶上烧了一壶水,告诉孩子水开了把水冲一下。等我买好书回来,我爱人  相似文献   

7.
出国=围城     
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做着出国梦,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只不过当我梦想成真时,却发现那其实不是一个美梦。在踏出国门之前,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我已经在国内占有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从一所国内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研究生毕业,然后加入了一家著名的国际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工作不是很忙,年薪大于10万,福利不错。虽然也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但总的说来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但是,多年以来,我一直希望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资本。我做了我所该做的所有事情,可是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不小…  相似文献   

8.
有一件事使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我刚从一个学校调到另一个学校的第一学期。一天,校长到我们办公室严肃地说:“小李子啊,你咋搞的,你们班的学生在数学课上乱哄哄的?”。当着那么多老教师的面,我的脸刷地红了。我觉得我的学生太给我丢面子了,而且丢到校长那儿,丢到那么多老教师那儿。我准备严厉地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后少给我丢脸。我想利用自习课问明情况“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我的师父曾经跟我说过:“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察言观色,把工作做细。”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班主任,我不断反思教育的精彩与失败之处,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我都用心推敲,努力做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0.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1.
学校聘请一位外籍教师教学生口语。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便想请他送一个玩玩。他不肯。小孩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他一个吧,反正你的地球仪最后都要送出去的。”他仍然不肯。我“开导”他:“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讲究一个‘情’字,送礼是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你在外国任教,要入乡随俗。一个小地球仪不值什么钱,但作为礼品送出去,那就是礼轻情义重。”说到这个份上,他仍坚定地摇着头。我生气了:“你真不给面子,一个小…  相似文献   

12.
儿子参加了市少年宫书法兴趣班,每天要练一页大字。一天,儿子正在写毛笔字,我看他字写得不行,就帮他写了一笔。没想到,批改时老师把我写的一笔给圈了出来。我佩服老师的眼力和认真批改的态度,我写的一个笔画夹在字里面,居然给了特别的“照顾”。看着被圈出的笔画,我灵机一动,借题发挥,颇有深意地对儿子说:“你看,老师多有眼力啊!一下子认出了一个好笔画。”儿子大概听出了话中之话,但只是笑笑,没说什么,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争也没有用。为激发他对写字的兴趣,我采用了激将法,对他说:“我们来比赛。以后你写字的时候,我帮你写一个笔画,只写一笔。老师肯定会把我写的一笔圈出来。绝不会圈错。如果圈错的话,爸爸罚写一页。”听说要比赛,儿子一下子来了兴趣,说:“说话算数,我就是不相信。”我说:“不相信没用,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比赛。”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带给我很多痛苦,同时也带给我很多快乐,真的应了“痛并快乐着”这句话。这样矛盾了十几年,我找不到答案,我想不出答案。经受了十几年的苦乐年华,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变得很脆弱,我不想再当班主任了。后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任教,我下决心用我的热情和智慧,在新的岗位上从新的起点出发,创造新的辉煌。所以当学校又给我安排了班主任工作时,我欣然接受了。我希望开始一段不一样的工作、生活经历。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进校的成绩是班级中上,在一个学期后,他的成绩下滑较大,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电脑游戏,且在班上有一帮铁哥…  相似文献   

14.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5.
从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是一个很笨的孩子。一篇课文,比如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别的同学一节课就背得滚瓜烂熟,我“啃”三四节课也是半生不熟。老师让大家齐背,我滥竽充数小嘴一张一张地也能顺下来。老师让一个一个地背时,我就有些恐慌,结结巴巴地背不上来。  相似文献   

16.
翻开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著名教育学家大田尧的那本《把自然还给孩子——关于当代教育问题的思考》,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2010年3月的一天,那天92岁的老先生在清华大学做了精彩的演讲。而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演讲开始时他讲的那个故事:"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在农村的朋友,他给我剖开了一个苹果,露出苹果的种子。他对我说:‘每颗苹果的种子里都有一个苹果自己的设计图,我的任务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这个按照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我从  相似文献   

17.
做和说     
做和说,太平常了。做和说,对科学课来说也是习以为常的。做实验,做调查,做探究;看我做,跟我做,自主做;先想后做,边做边想,做后再想;做一个模型,做一个制作,做一项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做,在资料指引下做。在小组合作中做……  相似文献   

18.
蒋少梅 《现代家教》2002,(10):35-35
几年前,我班里有一位学习中游的男同学,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把“添加”的“添”字写漏了一个点,被我扣去了2分。试卷发下来后,他偷偷添上这一点,来向我要分。我已经从笔迹和他的神态上看出了问题,但我当时并没有挑明,而是满足了那位男同学的补分愿望。不过,我在那个点上重重地画上了一个红圈。当时那男生的脸变得红红的。我知道他已经明白我的意图。去年,他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后特意来向我告别,他告诉我说:“老师,您还记得那  相似文献   

19.
本学期,我接手了五年级的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学生XX,贪玩、厌学,成绩差。在校内算得上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一开始,我就对他很注意,总想找机会治治他,给他点颜色看看。  相似文献   

20.
穷人要想出头,只有靠孩子我的生母高中没毕业就结婚了,不久就有了小孩。大姐出生一星期,我父亲就当兵去了。后来又生了七个女孩。一个女人独立养家很累,就把我送给了别人。那时我的生母老在想,如果有出头的一天,就要靠孩子。于是,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大姐以前读书的时候,如果不肯念书,我母亲就拿着一根棍子,在大马路上追啊打啊,实在追赶不上就等她回来。回来大姐一再求情,要母亲打轻一点儿,母亲就是不理。那时候,母亲为了一家的生计,总是很忙。她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看得很紧。她认为只有教好大姐做大家的榜样,其他的都会跟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