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琴赋》两篇乐论是关于人心与音乐关系的探讨,体现出其音乐审美追求。但由于政治高压和创作目的的不同,出现了部分内容相互矛盾的现象。嵇康与阮籍音乐思想有着追求"自然"的共同点,但对于儒家礼乐和郑声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其根源是由于嵇康近道而阮籍近儒。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辉煌音乐文化史的国度,我国古代文人的修身有四课一琴、棋、书、画,琴作为音乐修养的代表居于首位。而孔子、宋玉、阮籍、嵇康、王维等许多文化精英,皆是精通音律、熟谙琴艺的。荀子说:“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我对音乐的喜爱,是日渐增长,  相似文献   

3.
丁晖 《文教资料》2008,(15):68-69,73
嵇康一生与古琴为伴,有博采技艺、人琴合一的古琴演奏技巧.<琴赋>一文阐释了嵇康富有自然色彩的古琴音乐理论,它结合了古琴音乐实践,尤其对琴声形象化的表现.其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古琴音乐形式上的美感,他更强调在音乐审美中去感受所追求与憧憬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魏晋六朝时期是人的自觉、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一时期,魏晋人士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实践了老庄的思想,其中,嵇康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嵇康的整个思想中贯穿着一种超自然的精神,作为唯心主义音乐思想的代表人物,嵇康的音乐思想是从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出发的,并因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其音乐思想也存在着矛盾性。《声无哀乐论》是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一问一答的八次辩论将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音乐对诗歌的影响没有比对诗人的影响更重要。琴最能体现音乐的特色。它的制作、德性、曲调、效果是音乐特色的直接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汉时,它是儒家礼乐文明的传声筒,而魏晋时,则成了道家自然音旨的演示体,嵇康的《琴赋》就是这方面的杰作。南北朝诗人好鼓琴,从中他们得到了欢娱的情趣,新变的理趣和创作的旨趣。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诗人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音乐对诗歌的影响没有比对诗人的影响更重要。琴最能体现音乐的特色。它的制作、德性、曲调、效果是音乐特色的直接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汉时,它是儒家礼乐文明的传声筒,而魏晋时,则成了道家自然音旨的演示体,嵇康的《琴赋》就是这方面的杰作。南北朝诗人好鼓琴,从中他们得到了欢娱的情趣,新变的理趣和创作的旨趣。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诗人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阐述嵇康以“声无哀乐”为中心的音乐思想,即音乐是客观的存在,而感情则是主观的萌发,二没有因果关系,音乐不能表现感情等。评论了嵇康音乐精神的二元性,分析了概念世界与音乐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精神二元性对移风易俗的作用。同时对嵇康音乐思想的矛盾性和思辨性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琴赋》是嵇康集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于一身而创作出的佳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皆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尤其是“变汉体之旧”,在很大程度上脱出了前人同类赋之窠臼,更使其成为传世杰作.而成就《琴赋》诸多“闪光点”的原因,多认为在于嵇康的思想、性格和富有自然色彩的音乐理论;其实,归根结底,是在于魏晋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伟大的文学家蔡邕,同时也是一位卓绝的天才音乐家,他写过许多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本文试图从《琴赋》《琴操》等音乐作品中窥探他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0.
嵇康,字叔夜,魏之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生约当公元二二三年,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年)因与专擅政权的司马氏不合而被杀害。嵇康下狱时,有大学生数千人为其请愿,可见他在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嵇康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所作四言诗“文辞壮丽”、风格“清峻”,所写草书“自然意远”,所奏《广陵散》琴曲“声调绝伦”。他的音乐论著《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在我国音乐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惜乎其美学意义较少为人们所阐发。本文试图以上述两篇乐论为主,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音乐和养生思想是嵇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嵇康的音乐和养生思想实则是其率真的个性与当时社会现实之间产生矛盾后,寻求主观超越的一条途径。嵇康认为音乐出于自然,音乐的本质属性在于“和”,即“五音之和”,“自然之和”,“人心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上,嵇康认为“声无哀乐”;在养生方面,嵇康主张通过情欲的超越,物的超越,抛弃智巧的滥用来达到其理想的超然境界。  相似文献   

12.
音乐赋是继承楚辞而来的,它们在四个方面存在渊源关系:两者大量涉及音乐内容;两者都善用铺陈的手法;两者都擅用精彩华丽的语汇和语言艺术技巧;早期的音乐赋作品善用"兮"字句,而它所用到的"兮"字句型正被涵盖在楚辞"兮"字句型之内。没有楚辞,就没有音乐赋。但汉晋音乐赋由于受文坛重视华美辞藻、重视诗歌等文风的影响,在继承楚辞的基础上而发生了部分衍变。而这种衍变正是文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为开放自由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文人音乐家,他们借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嵇康正是我国古典音乐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其音乐著作《声无哀乐论》被誉为音乐美学思想的典范.本论文以美学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起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其主要的论断,进而揭示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4.
《文选》音乐赋在表现音乐时,隐含了赋家儒道兼有的音乐思想。一方面,赋家受儒家礼乐观的影响和压制;另一方面,他们要抒发自己不同于儒家礼乐观的对艺术、人生的感悟。赋家对传统儒家观念的突破,体现在《文选》诸篇音乐赋中是双层面的。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都具有人性解放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琴清英》是一篇体现扬雄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反映出扬雄音乐美学思想的双重审美倾向。他一方面坚持礼乐教化,追求雅正的音乐;另一方面肯定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强调音乐"以悲为美"。这种双重审美倾向看似矛盾,实际上是汉代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汉家威仪"的出现,是汉代多元统一的中华民族对北方"崇高"的审美观念和南方"飘逸"的审美观念的一种兼容和整合,反映出音乐美学思想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本文以琴道思想为切入点,浅析《琴清英》中所蕴涵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哲学思想使嵇康和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有较大的差异。嵇康和汉斯立克对音乐、音声与情感的关系及音乐美的本质的不同认识正反映出二人美学思想差异背后的深层哲学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诗歌与音乐是姊妹艺术,到了唐代诗歌和音乐更是水乳交融。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他的诗除了具有唐诗的押韵、节奏、音调等语言上的音乐美外,还创造了许多音乐形象,具有音乐美的意境。在他的诗中,他能把多种声音组合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曲交响乐。他还善于把声音与景色有机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有声画。他最擅长把动与静结合在一起,以声衬静,创造出空灵寂静的妙境。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哲学思想使嵇康和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有较大的差异.嵇康和汉斯立克对音乐、音声与情感的关系及音乐美的本质的不同认识正反映出二人美学思想差异背后的深层哲学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嵇康的"声无哀乐"对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通过对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和音乐审美中主客体的分析可知:嵇康的观点单纯强调音乐的自然物质属性和音乐的形态层面,忽视了音乐中存在人的主观意识,也忽视了音乐作品的社会历史属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20.
嵇康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自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功能等诸多问题。《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不但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