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中存在大量的动物词汇,其文化内涵与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呈现4种关系。即英汉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基本相同,英汉文化内涵也大致相同;英汉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英汉文化内涵部分相同;英汉语对应词指示意义相近,英汉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英汉语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汉语中可找到文化内涵相同的其他指示词。《圣经》中的四种动物词汇蛇、羊、龙、狮子在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存在以上4种关系,比较它们的异同,能帮助我们顺利进行中西方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受风俗、历史、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赋予许多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分别反映了各自文化发展的差异.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之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本文结合实例从同一动物词汇代表相同的意义,同一动物词汇代表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动物词汇代表相同的意义,英汉特有的动物词涵义这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动物词汇涵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揭示和研究,不仅可以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而且对于不同文化的比较与导入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民族的语言其不同文化内涵体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受其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动物词汇被赋予了不同的语用意义,或称文化内涵。本文将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包括含有动物的词语、成语、习语等)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体现文化内涵的对比教学对于英语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和对  相似文献   

4.
伍忠丽 《文教资料》2006,(14):142-143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指称意义是相对应的,但其文化内涵却各有异同。了解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对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某些动物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以期能够为读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汉英两种语言中,许多动物词汇蕴含着特定的联想意义,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是典型的文化词汇。了解这些动物文化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正确运用英汉动物习语、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文章从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入手,探讨其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意蕴和民族文化心理以及造成中西动物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词汇语义的非对应联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在汉英语言中很多词语虽然具有相同的概念意义,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词语往往负载着不同的联想意义。以利奇的语义学理论为基础对词汇联想意义的语用价值及汉英词汇联想意义的非对应性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英语都具有各自丰富的动物词汇和表达,(成语、习语、谚语等),但由于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和社会习俗等的不同,一方面,同一动物在两种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不同的动物在两种文化中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因此形成了汉英语言中的动物文化差异。本文主要阐述了这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其文化内涵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动物习语,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将通过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影响。两种语言中对应和半对应动物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一般不会产生误解,而半空缺动物词汇和冲突动物词汇则由于文化内涵的不同而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会出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内涵意义却有显著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列举英汉动物词汇文化涵义的异同,总结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提醒读者在交际中考虑到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涵义,避免在交际中由于错误理解而产生误会。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英汉两种语言有着极其丰富的带有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但由于两大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习俗,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这些动物词汇,在文化内涵上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仍存在很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有关动物词汇时,就需要我们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并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来处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词汇教学应关注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 ,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因素在词汇层上体现得最突出 ,涉及面也最广。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讲解词的概念意义 ,即词的字面意义 ,却忽略了词的内涵意义 ,即词汇隐含的文化底蕴 ,这样 ,不仅影响其理解 ,而且会直接导致其应用错误和交际失误。下面以颜色词、动物词和数字词为例说明词的文化内涵意义。一、颜色词汇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 ,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偏向、爱好不同。因此 ,汉英颜色词汇的内涵意义不尽相同。“红色”是汉语中褒义味最浓烈的一个词 ,常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王保霞 《考试周刊》2011,(29):37-38
动物词汇因其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人类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语言中相同动物的内涵意义却可能有所出入。本文从几种常见动物的中英文词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异同的例子出发,简单分析了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指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重相应词汇文化间的异同,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人类语言中拥有大量的动物词汇,英汉文化的相通性和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对同一种动物可能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喻义;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文化个性,对同一种动物会产生不一样的联想,使同一种动物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英汉语言也会用不同的动物词语表达相同的意义.分析掌握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于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有些对应动物词汇可能会使人产生相似或相近的心理联想,但由于中西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地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差异,很多对应动物词汇的心理联想意义也有很大不同。本文试图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对应动物词汇心理联想意义的异同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动物词语以动物为依托,体现所描写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揭示了使用该语言族群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特点,传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差异主要可以分为: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似: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互冲突;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出现空缺;理性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同。究其原因大致有:语音联系;文学作品、宗教信仰、历史故事等影响;自然地理位置差异;认知模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大自然界中,动物是人类长期依存的伙伴。人类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动物词语。由于各民族文化差异,不同语言中的动物词语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以英汉动物词汇为例,从对应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相同、对应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相异、不同动物词语对应相同的文化内涵义以及对应词汇只在一语中有文化内涵这四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汉维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显著.这些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一定的模式即包括动物相同,文化内涵完全相反;动物相同,文化内涵一语独有;动物不同,文化内涵相同;动物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动物相同,文化内涵基本相同等五种类型.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促进汉维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动物词汇除了具有字面意义代表动物本身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独特的历史传统、地域环境、审美心理和语言发音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动物文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翻译又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交往行为,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动物词汇的翻译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与动物频繁接触。因此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映动物名称的词。它们形象、生动、直观,大大地丰富了人类语言。一方面,由于英汉文化的相通性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对同一动物词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喻义;另一方面,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民族文化的个性,对同一动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同一动物词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有时,英汉语会用不同的动物词表示相同的意义。因此,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于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