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口号的中坚力量之一曹顺庆先生为对象,讨论其“重建”学术理想背后隐藏的深层内涵:一是文化多元主义;二是建构主义;三是话语主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代学者身后殷切的学术关怀和深厚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2.
曹顺庆等先生认为,中国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根主要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和对古代文论的长期遗弃,因此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关键是如何接上传统文化的血脉,并进而做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工作。本文认为,目前大陆学界对传统文化的普遍青睐带有某种情绪化色彩,对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难度估计不足,对转换之后的文论话语所能具有的实践价值又期待过高,所有这一切有可能把重建工作引入误区。因此,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除要考虑民族性因素外,还必须同时考虑世界性与当代性这两层因素。而只要考虑到后两层因素,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工作便只能在已经失语的基础上展开,在继续失语的过程中完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曹顺庆先生在比较文学博士生的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曹顺庆老师以重视基础、中西打通为教学原则,采取的培养方式包括引导博士生阅读中华文化元典,背诵古代文论名篇;使用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精心设置课程,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强烈对撞;鼓励博士生参加各种学术实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指导确立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及研究内容;重视研究生德育与身心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学科,它的历史是不断发生并克服危机达到新阶段的过程,它的现状在新的文化形式下充满复杂矛盾,本文阐述了《比较文学教程》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开辟的众多途径及新的学术存在空间,论述其文本特点,讨论全球化语境给中国比较文学带来的难得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6.
韦斯坦因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学术资源中,结合比较文学发展实际,理论出比较文学之道。它有着扎实的学术清理、公允的探究分析的学术个性亮色。  相似文献   

7.
文论话语的构建问题一直是文学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席之地,拥有自己的文论话语,必须坚守自己文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个性。语言与话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以其独特而巨大的媒介功能,对文论话语的构建发挥其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西方文化、西方社会建基于二项对立这一深层结构的观点以来,寻找深层结构,并研究该结构对特定民族文化、文学及文论的建构影响,成为文论界研究的热点。中国文化创制方式、华夏民族对宇宙万物生成模式的认知模式决定着中国文化及文学、文论的深层结构是阴阳同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阴阳同构这一体系无所不包,在诸如中和美学、文气论、文章风格、文章章法结构等古典文论话语中,阴阳同构的深层结构在其概念的内涵外延上均有着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对韦勒克《文学理论》中“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一章的详细解读,重新审视“比较文学”概念的源起,并对以“文学性”捍卫比较文学纯洁性的研究视域给予了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论话语的重建应该以关注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现实为基石,一方面立足于本土优良的文论传统,探索传统文学理论的现代价值,对其实现“转换”和超越;另一方面应以开阔的视野构建合理的平等的对话语境。作为人文学科,文论话语还要能面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挑战,重建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赵炎秋教授的新著《西方文论与文学研究》探索了对西方文化的合理研究和利用的方式,为新世纪西方文论与文学研究的出路和方法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式。深刻的理性洞察、广阔的文化视野和鲜活的发展眼光是这本著作最突出的特点。著作的出版,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发展有指引道路的作用,对于西方文论与文学的学科建设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 ,近年来相继在全国各大院校中文系开课。与此相应 ,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适时而出。全书以框架结构简明清晰、概念表达简洁明确、语言文字流畅优美格外引人注目 ,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推荐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随着僵化的政治话语霸权的消解,长期以来禁锢人们的庸俗化的文学理论范式也在告别“文革”的前提下遭到解构。这一方面预示着文学理论的本位性回归;另一方面,众语喧哗。在面临传统话语、西方他者话语的双重挤压下,“对话”成了学者们心中的文论重建的拯救之路,但却少有人对重建过程所面临的困境作深入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面对20世纪文论话语割断了与传统文论之间的血脉联系,文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疏离、脱节,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自然成为世纪之交文学理论界谈论一个热点话题.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这对重建文论话语过程中自觉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和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文论话语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世纪文论话语建构的症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 2 0世纪文论话语的建构 ,是对以儒释道文化为基点的传统话语体系的彻底革命。然而 ,由于疏离社会政治的本体化和边缘化 ,导致了缺省原动力的软骨症、轻视文学事实的学院化和玄学化 ,导致了丧失话语能力的失语症、缺乏原创性理论基点的苏俄化和欧美化 ,导致了原创性理论贫乏的贫血症 ,致使中国文论在世界文论话语体系中丧失了独立地位和深刻影响。只有关注社会政治 ,重视文学事实 ,尤其创立原创性理论基点 ,才有望在 2 1世纪建构出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创性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基于逻辑思维的文论术语体系迥异,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擅用意象性的话语,从而造就了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技法命名的形象性和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其细微处的深度表现力往往超越了定义与解释;同时,中国古代文论在文体批评、方法探求和体系建构上亦自成体系,呈现出中国文论话语的丰富色彩。而这些,都源自中国的文化类型、思维模式和语言精神。这向我们昭示了中西文论分野的根源和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杨乃乔教授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强调比较文学研究者所应具有的比较视域——学术眼光和学术能力,这与梵·第根和基亚提出的“工具、装备”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更进一步认为比较文学学科安身立命的本体不是研究对象,而是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并尝试着在此基础上建构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杨说强调以“跨越性”为主要特征的比较视域,意在避免对研究对象人为设限,在“去边界化”的开放中建构和发展比较文学学科。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文论话语的文化规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文论的具体社会存在形态是话语。由于其社会文化语境的差异,中西方文论话语有着不同的话语方式和话语规则。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以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为基础,遵循“无中生有”的文化规则,形成了深幽渺远的话语空间;西方文论的话语则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遵循“有中生有”的文化规则,突出体现其密实精准的特性。认识两种文论话语的差异性,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论的精髓。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融汇西方文论来深化和拓展中国文论的内涵和话语,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具有助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兰 《文学教育(上)》2008,(11):149-149
《比较文学概论》是由杨乃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6月出版的一本比较文学理论教材。这部教材是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比较文学课程基本教材,同时也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参加这部教材编写的共有来自国内外21所高校、1所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9位专家学者,汇聚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四方英才,因此,教材的质量也是令人惊喜的,  相似文献   

20.
1982年至1983年,我在中山大学进修。其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在广州举办年会,王佑夫教授和我在会议之余,谈及少数民族文学理论问题。我对此有些茫然,但直觉这是一个值得开拓的领域。我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来到新疆,又在哈萨克族聚居的阿尔泰山区工作15年之久。哈萨克族有句谚语:诗歌与骏马是哈萨克的两个翅膀。哈萨克的阿肯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