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蔚明 《传媒》2003,(1):48-49
老友郑永欣离开人世两年多了。想起我与他60多年的友谊,难以抑制思念之情。 永欣要我做《文汇报》地下记者 上世纪40年代,我和永欣都在南京从事新闻采访,他任《文汇报》、驻京记者,我的工作单位是国民党国防部的《和平日报》。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南京举行和平谈  相似文献   

2.
我没有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读过 书,也没有聆听过王中先生的授课,但他确确实实是我的老师,他是长我20岁的忘年交。 这段经历,这段历史要追溯到“沉重的1957年”。 主持王中的一次报告 50年代初,刚满20岁的我在南京《新华日报》工作,先是编辑、记者,后来当报社总编办公室秘书,主编《新闻业务》刊物,研究和探讨新闻学理论。1956年春天,王中先生带领一批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讲师和学生在山东《大众日报》考察后,来江苏《新华日报》考察。领导上要我接待,并主持了一次由王中教授主讲的“新闻改革”的报告。当时他从共产…  相似文献   

3.
本多胜一是第一个全面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记者。他采写的《中国之行》(1971年)引起强烈反响,也招致右翼势力的猛烈攻击。右翼势力曾经以假血书相威胁,骂他是卖国贼,要他小心自己的脑袋。 即使如此,本多并未胆怯。1983、1984、1987年,连续三次,均在日军进入南京的11—12月,沿日军攻入南京的路线,采访了大屠杀的幸存者,在《朝日期刊》连载了《通往南京之路》,为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本多胜一是成员之一)编纂的《南京事件实地调查报告书》撰写了《南京事件中国人生存者证言》。  相似文献   

4.
时统宇 《视听界》2014,(2):122-122
2015年,江苏台的两个新闻直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直击雾霾》,另一个是《守护我们的家园》。从中可以看到,与几年前相比,民生新闻已经走出了鸡毛蒜皮的狭隘视野,开始了建设性心态和情怀的新阶段。大名鼎鼎的《南京零距离》(现在的(《零距离》)和南京台的《直播南京》都是我很熟悉的栏目,作为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代表作,我对它们的评价一直是有保留的。往大里说,涉及社会责任和民生本质;往小里说,一年到头天天市井八卦特有意思吗?  相似文献   

5.
我是江苏扬州人,在南京读过书,也工作过,可以说,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所以我很爱读《周末》报上《我和南京》这个专栏。专栏约请出生在南京或曾在南京工作、学习过的各界知名人士撰稿,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写出南京的风土人情,人物轶  相似文献   

6.
《申报》1872创刊,历时77年,经历晚清三朝皇帝,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是记录近代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本文从《申报》与自由、《申报》与社会两方面浅议《申报》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生报》1927年10月21日在南京创刊,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最早创办的民营报纸,也是当时南京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发行量比《中央日报》还要多。社长成舍我看其营业情况比北平的《世界日报》还要好,曾计划以南京为中心,组织中国报业公司,颇有点乐不思蜀。  相似文献   

8.
蔡震 《青年记者》2010,(10):55-55
5月15日,在深圳文博会上,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南京传奇影业有限公司共同签订出资组建凤凰传奇影业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孽债》、《上错花轿嫁对郎》、《交错时光的爱恋》、《我要做好孩子》、《江山风雨情》、《干部》、《口红》等先后被改编成为影视剧,2001年江苏文艺出版社还先后投资拍摄了电视剧《月色撩人》和电影《我要做好孩子》。  相似文献   

9.
成合我(1898—1991)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924年独自创办了《世界晚报》,次年又创办了《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人办三报的唯一报人。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小型报《民生报》,1934年该报因揭发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袁学沛贪污舞弊案被查封,成合我则被禁止再在南京办报。他遂于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办《立报》。在《立报》创刊号上,成舍我写了题为《我们的宣言》作为发刊词,文中提出了他的办报四个原则:正、凭良心说话。2、用真凭实据报告新闻。3、除国家币制及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0.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尚思教授在《书林》(总第3期)发表《我苦学的一些经历》,文中有一段回忆:“最值得我纪念而终身难忘的倒是三十年代去南京国学图书馆读书和搜集思想史料时期。我利用失业的时间,住入图书馆,每天吃咸菜稀饭,经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备受评论界和同行关注的一档电视节目,应该说是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习惯于注视央视改革进程而极少把目光投向省、市媒体的《南方周末》曾经用了一个整版的文字对《南京零距离》的制片人和另类主持光头孟非做了专访,而在以自由申请设置个人论坛为网民称道、聚集了大量人气的西祠网站上,有关《南京零距离》的讨论区就有4个之多。  相似文献   

12.
1990年7月23日,我国老一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张友鸾同志以86岁高龄在南京逝世。7月31日新华社发出消息,概述其新闻工作经历:“早年曾为邵飘萍所办的《京报》主编《文学周刊》,担任过《世界日报》总编辑;1927年,受李大钊同志委派,任《国民晚报》社长。他先后参加了南京《民生报》、《新民报》、上海《立报》等民营报纸的创刊工作。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新民报》历任主笔等职。抗战胜利后,他重返南京自办《南京人报》,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纸,都相继刊出了新华社上述消息。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九家报纸,也刊出了中国新闻社7月28日的有关报道。张友鸾同志从2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旧中国报坛驰骋了30年,有丰富的编采和报业管理经验,被誉为报业全才。他对我国报业发展,特别对四开小型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新闻工作经历,可供研究旧中国民营报历史参考;他的新闻工作经验,诸如版面的设计,标题的拟定等等,都值得后人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张维为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2014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即: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中国超越》与之前的《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起构成了张维为先生的"思考中国三部曲"。在《中国超越》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其在西方国家生活20多年、走访100多个国家的经历,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我在撰写《新华日报史》过程中,通过访问在新华日报工作过的老同志和搜集的文字材料,对潘梓年的一生经历有了较多的了解。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在此,我要对他在《新华日报》的一段经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备受评论界和同行关注的一档电视节目,应该说是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习惯于注视央视改革进程而极少把目光投向省、市媒体的《南方周末》曾经用了一个整版的文字对《南京零距离》的制片人和另类主持光头孟非做了专访,而在以自由申请设置个人论坛为网民称道、聚集了大量人气的西祠网站上,有关《南京零距离》的讨论区就有4个之多。  相似文献   

16.
东文 《青年记者》2004,(5):22-24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经营报》工作的? 李佩钰:我是1986年来到《中国经营报》(当时叫《中国农村经营报》)工作,从这里开始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职业经历,而这一职业一直伴随我至今,已经17年多了。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新闻是您最开始的本行吗? 李佩钰: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纺  相似文献   

17.
江苏电视台的爱国文化名人“人物传记电视剧”,从《徐悲鸿》、《秋白之死》、《朱自清》、《刘天华》到《戏梦人生》,在全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我有幸担任了以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电影的先驱者——洪深先生(1984-1955)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为原型,以20世纪20  相似文献   

18.
许知远小档案:著名自由撰稿人、作家、《经济观察报》原主笔,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作品.  相似文献   

19.
步入牛年,我非常喜悦、爱不释手地捧着新版《中国档案》第一、二期杂志。她使我眼前一亮,哇!新版《中国档案》杂志,全刊精美彩色铜版纸胶印,心生感慨。我已在档案部门工作30多年,忆往昔,我从事档案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即在《中国档案》杂志上,题目为“档案馆缩微前的编目工作”(1984年第5期59页,当时刊名为《档案工作》)。从此以后,我和《中国档案》杂志的缘分就一直不断,经历了杂志的几届总编。  相似文献   

20.
四十五年前,我曾经采访了永垂史册的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亲身经历了这个缔造了新中国的历史性盛会。在会上,我听到刚从前线归来参加会议的陈毅司令员说:“能参加这个历史盛举,真是不虚此生”他的话,说出了所有与会者的共同心情。我是作为南京《新华日报》的特派记者,前去参加会议采访的。那时,南京才解放四个多月,《新华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