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继红 《现代语文》2006,(11):116-116
李白的《望天门山》像启蒙诗一样,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老幼能详。小学《语》课本第九册就收入了这首诗,各种参考辅导书因版本的不同对这首诗的注释与讲解也不尽相同。但都无一例外的认为:《望天门山》描述了天门山夹水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相似文献   

2.
《望天门山》是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后注释①这样说道":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中的《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材的“预习”是说这首诗赞美了雄伟的长江,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材说明”却说这首诗是“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奇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望天门山》,有关书籍(包括教材)在阐释此诗时都指出了该诗绘景雄奇,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的这一点。如“它描绘了望中所见天门山夹江对峙,楚江千回百折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人教社《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册,以下简称《教参》);九年制义务教材的参考书释此诗时也持此说。  相似文献   

5.
《望天门山》是李白坐船行于楚江,望天门山时所作。它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在诗人充满浪漫主义想象中,天  相似文献   

6.
李白《望天门山》一诗,注家多以为是山水景物之作,有人说:“这是一首单纯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是我们诗人满怀深情对祖国河山唱出的赞歌” (张燕瑾《唐诗选析》)。有人说:“此诗描写遥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奇景色”,“不仅把山川写得生气勃勃,而且抒发了作者自己雄放杰出的豪情壮志” (浙江师院《初中古代诗文助读》)。黄日强编著的《古文选讲》指出:这首诗“通过赞颂天门山的大好风光,表现了我国江山的雄壮奇姿,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和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这里点到作者“理想”“愿望”的问题,但究竟是什么理想与愿望,文章未能作出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7.
德国文豪歌德说过: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妙语录》)王玲湘老师对李白诗《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印证了文学大师的论断。《望天门山》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年的  相似文献   

8.
先把知识短文《谈谈诗歌》复习一遍,然后把七首古典诗词分成两组来自学。第一组是风景诗:《望天门山》、《春夜喜雨》、《忆江南》、《渔歌子》第二组是抒情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石灰吟》、《杜少府之任蜀川》。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3期发表了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一课,课中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而最大特色便是讲解字理。《望天门山》全诗28个字,王老师一共讲解了8个字的字理,占了四分之一还多,而且都是学生早就学会的熟字。这样大面积、高密度地讲解熟字的字理,在古诗教学乃至阅读教学中都实属罕见。耳目一新过后,也引起了笔者的  相似文献   

10.
<望天门山>是李白在安徽写下的一首著名诗篇.关于这首诗,历来有所争议,究其原因,是由于未能弄清天门山的地理形势.本文从诗歌中字词考释入手,结合天门山的地形,就诗歌历来争议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初一语文统编教材选有李白《望天门山》一首绝句,课本对天门山的注释只是讲“在安徽省当涂县西南……”。安徽人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课选编了李白的一首名诗《望天门山》。初读此诗不禁被李白的浪漫情怀所感染,但一深究诗意又疑窦丛生?“回”究竟是什么意思?作者究竟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从日边来的船究竟是李白坐的船还是别人乘的船?“日”究竟是指朝阳还是夕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本不是“山水诗人”。他也没有写多少山水诗。但他为数不多的山水诗却在古代山水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赏读他的《望天门山》,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  相似文献   

14.
田荣 《教育文汇》2010,(4):55-56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区西南郊长江东岸葱茏灵秀的翠螺山麓。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唐代诗仙李白数次云游到此,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章。其中《望天门山》诗云:  相似文献   

15.
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诗人运用想象,创造境界,将深意和情感熔铸于其中.读者体味诗歌时,把握其语言,运用想象,再造形象,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妙悟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情思.巴尔扎克指出:"真心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谈的就是这个道理.王士?论诗:"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我们则要通过"一爪一鳞"想象出那个"全龙".这些经验之谈告诉人们赏析诗歌也要运用想象.《望天门山》共四句,句句写景,似纯粹写景之作,别无深意,但反复体验玩味,又觉别有天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楚江中断天门,天门开,碧蓝的江水浩浩荡荡由西向东流到灭门又折转向北.这两句状远眺天门的悠远之景,巧妙入题——"望天门山".开篇就揭出"望",情萌其中.首句天门之景,侧重写山.交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古诗三首》一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祖国山河的美好,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本学段学习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及"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  相似文献   

17.
文如其人,课如其性。《望天门山》一课,学生在玲湘的眼睛里找到了天门山雄伟险峻、楚江壮阔汹涌的景;在玲湘的眼睛里体会到了物我相亲、主客同一,自然与心灵合一的异常奇妙的境。透过玲湘  相似文献   

18.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一首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诗歌的前两句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了回旋,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后两句传神地描绘出作者望着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的喜悦之情。望天门山@李白!唐 @叶兰  相似文献   

19.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的确,精心提炼的动词,对于绘景状物、传情达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写景名作《望天门山》就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非凡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抓住这些动词,引导学生体味全诗意境及气势,欣赏那令人心醉的美好景致,将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诗中,有两处人人熟知的“孤帆”:一个是《望天门山》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个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对这两个“孤帆”,有的人一带而过不加解说,有的人认为是船的借代,这真是浪费了好诗。其实,这两处“孤帆”就是孤帆,而且都有妙不可言的诗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