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理论与实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影响到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民族地区教育影响更大、更广.然而,以往研究中存在着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多元文化教育分离的现象,忽略了二者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基于多元文化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教师过于注重和实践专业发展、忽视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现实,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应渗透教师教育的文化学范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大学英语语法教材缺少衔接性,课堂教学重视语法点和结构转换的分析,忽视语境语法教学,语法教学僵化.学生只掌握了一些"规约性"的语法知识,但对语法的准确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鉴于此,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借助"线上+线下"平台,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实践混合式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为解决学生会语法点却不会表达交流的问题,提出语法知识的教学应在动态的语境之下,以多模态教学法从多元角度培养学生的多重语法能力和语用交际能力,提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以期培养合格的语言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核心要义之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要求,提倡多元劳动;坚持五育并举,强调全面发展;落实三大任务,深化劳动价值;把握核心要义,追求内外统一.然而,实践教育过程中却存在价值取向的功利化、教...  相似文献   

4.
因为携带着"看不见的行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各种亚群体之间出现了文化差异与碰撞.现代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不等于"跨文化教育",其实质是追求文化平等与社会民主的教育,是文化上的充分个性化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基本特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现实,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重视多元文化教育,以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  相似文献   

5.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潮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霍勒斯·卡伦首次提出并阐释了"文化多元主义"思想,主张白人社会内部各种文化之间平等;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则站在本民族立场上开始了对美国黑人历史和文化的学术研究,成为"文化多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多元主义"思想的启发下,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界对少数族裔教育政策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并且在40-50年代开展了"跨民族教育运动",这是多元文化教育改革的初步尝试,为60年代之后"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与体育教学研究结缘于1980年代后期.已进行的主要研究议题涉及"体育课堂社会"理论等6个方面.该类研究目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研究内容上集中关注体育教学内部系统的社会学特征,而忽视体育教学与其外部社会之间的联系;二是在关注体育教学内部系统的社会学特征时,重视对教学中"动态"的社会交往特征的研究,而忽视对处于"静态"的师生角色结构、课堂文化等特征的研究;三是研究整体上表现出横向集中发展,纵向深入不足,表层的重复探讨现象较为严重.该研究在未来应加强对影响体育教学系统运行的外部社会环境的研究、对体育教学的社会功能的生成机制的研究和对体育教学自身基本矛盾的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设计素描是随现代设计的发展而独立存在的一门基础学科,具象设计素描的具象构成表现是设计素描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具象构成表现包括超现实的构成表现、平面构成表现、动感的表现.是视觉设计中很重要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8.
目前,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之中,但由于其应用的历史还不长,很多学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和运用水平有限,因此在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有的因"过分注重教学手段而忽视教学的真正目的";有的则因"媒体设计不当而使其教育功能弱化";有的则"独尊媒体教学而忽视优势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那么,如何才能恰当、有效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之中呢?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回溯推理在逻辑上常常被人忽视,论及亦有分歧.应把回溯推理定义为"从已知的结论导出前提的推理",它的一般形式是"q,所以p",它的完整的逻辑形式是"q,并且p→q,所以p",它的结论是或然的.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王学的研究作多维度思考的时候,方法的多元尤为重要,方法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论域.在知识与价值的关系中,"价值中立"应与"非价值中立"交互并存.除了从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联结上来展开对王学的研究外,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及比较文化的视野的建构都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论武术教育思想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武术思想的历史嬗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武术进行新的认识,对武术教育进行定义,认为高校的武术教育要树立"人本位"的教育思想,培养"身、心、群"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技兼备"的武术人才,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优质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学校艺术教育的共同追求。在美国,制定并推行"2020年推进艺术教育行动纲领"便是重要举措之一。"行动纲领"的产生以美国教育界重视艺术教育独特价值、对优质均衡艺术教育的强烈需求为背景,以AEP工作战略计划及行动理论为基础,由AEP组织制定并进一步推广。"行动纲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大优先领域:强调艺术学习应成为所有学生发展及评估中的关键要素、重视教育工作者入职准备与专业发展中的艺术学习、关注优良艺术教学环境的营造、明确相关领导者知识能力的补充更新对艺术教育政策制定与推行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美术教师应该树立新的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导引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牡丹母题伴随着自上而下的赏花活动兴起,引发了皇家、文人、民间三个阶层的广泛兴趣,而三个阶层从社会地位与资源到文化心理和艺术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审美趣味的分野。在对艺术功能的认识上,文人牡丹以"美"为最高标准,而宫廷和民间则更重视其伦理价值;在对艺术之"真"的理解上,宫廷牡丹以"形似"即"物象之真"为最高追求,而文人和民间则更偏爱经由"神似"所折射出的"心灵之真"。从审美范畴上看,文人尚"清",宫廷主"雅",而民间则难以免"俗"。受此影响,皇家以富丽堂皇为美,尚工致,喜华贵;文人以气韵生动为美,好墨色,重机趣;民间以质朴健康为美,偏重彩,祈福佑。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法对茂名化州市林尘镇武馆和化州市武术协会王家拳培训中心的部分留守儿童在武术训练前后的心理、学习及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武术训练结合武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及心理辅助等方式,对降低学生的压抑感、孤独感和自卑感,减少逆反和仇恨心理,锻炼胆量、提高自信心,改善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武术进校园”应重视农村中小学这一特殊群体,相关部门应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武术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与竞技"类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切实加强高等院校传统武术的教育与传承,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母体文化,是未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和谐",它是建立"尚武竞和"武术思想文化的重要依据,是将武术运动项目竞技的特点和规律(工具理性)与其育人的特点和规律(价值理性),以及制度建设统一起来的战略发展性的研究。竞技武术偏重于"夺取锦标"外延性研究,忽略了武术对人的灵魂,即武术"和谐文化"的研究,这是制约中国武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建设适应中国武术在世界发展所必需的人本位的武术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其加以规范,以提升中国武术"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学校武术师资现状、培养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学校武术师资少、分布不均衡、素质不高、培训少,教师希望参加武术培训的愿望高。研究认为,发展大武术观指导下的学校武术,师资培养是关键,其路径应该是省教育主管部门成立武术继续教育中心开展师资培训、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支持教师参加武术培训、组织专家成立武术讲师团开展"走基层"武术进学校活动、学校与专家结对子定点指导培训师资、定期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武术活动和比赛等。  相似文献   

19.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营销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对少林武术文化品牌的建设背景进行了梳理,并对少林武术文化品牌培育的阶段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中国武术文化品牌的传播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少林武术通过利用媒体、结合自身多元性的文化内涵、借助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以及面向世界等传播途径,成为中国武术文化品牌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实现了从"国家品牌"到"国际品牌"、从"技艺品牌"到"文化品牌"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学科综合化决定了中学课改的趋势必然是学科课程综合化。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学课改综合化的要求。从2002年起,我院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综合文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强化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