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青阳腔因产生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而得名,曾被誉为"徽池雅调"、"时尚天下"而风靡海内外,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被称为京剧的"鼻祖"。本文主要从对池州青阳腔音乐的历史调查、池州青阳腔音乐现状的调查和池州青阳腔音乐的创新发展设想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明嘉靖年间,产生于徽州、池州一带的青阳腔,在戏曲发展史上是个极为重要的声腔剧种。它的产生历史渊源久长,既有丰厚的文化环境等独特的内部因素,又有一定的外部原因,在基本内容、舞台表演和传承谱系等方面有着极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审美内涵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青阳腔是明代中叶嘉靖年间继南戏四大声腔之后,兴起于安徽池州府青阳县一带的地方戏曲声腔,亦是安徽第一代影响全国的大剧种,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谨从青阳腔研究的基本情况、青阳腔若干问题研究的现状作一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青阳腔研究作出整体思考,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些学术史资料,并提出几点仅供参考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4.
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学习周期过长,导致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困境。因此,以池州为例进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研究。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当前的困境进行总结,并针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技法传承弊端进行研究。据此,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建立乡村振兴现代化民间传统手工艺教育模式,同时结合科技、新媒体拓宽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范围,促进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品牌化发展。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活动开展内容,以此实现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阳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京剧的“鼻祖”,戏曲的“活化石”,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青阳腔在新时期的传承濒临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该文试图从音乐学的角度,在调式、旋法、曲牌特点等要素中探讨青阳腔唱腔曲牌的音乐特征,从中发掘其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让更多人去了解青阳腔。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皖南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以池州区域舞龙民俗体育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法,分析当地民俗、宗教对舞龙发展的影响,及其在当地的辐射力和区域文化认同感.池州区域舞龙主要有板凳龙、草龙、滚龙、拼字龙灯4种形式,深受地藏佛教文化影响,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舞龙民俗文化特征,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和破坏.在此基础上,探寻保护措施,力促池州舞龙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为其它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交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尚小安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75-76,84
青阳腔曾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这一古老剧种在他的家乡已几成绝响,亟待拯救。2006年“青阳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就青阳腔的抢救与保护提出一些设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阳腔是安徽第一代影响全国的大剧种,在中国戏曲声腔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传播乃至衰落的历史,折射出中华民族审美及文化心理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文章从青阳腔的形成、艺术特点、发展阶段及历史地位等四个方面对青阳腔的兴衰流变作一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九华山佛教化是推动青阳腔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青阳腔艺人创作上演的佛教故事剧本为本剧种的风靡海内插上了腾飞的双翅;青阳腔留给后人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安徽第一代地方戏曲声腔青阳腔的形成和流播为例,论述了明清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形成和流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青阳腔是江西弋阳腔在徽商影响下流播于皖南青阳一带的产物,青阳腔兴盛之际又伴随着徽商的脚步而风行天下,成为“南北时尚”。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记者徐光明)日前,江西省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成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阳腔戏曲艺术中心在九江学院挂牌暨青阳腔研究文献展出,湖口县青阳腔剧团与九江学院师生同台演出,把青阳腔这份国家级非物质  相似文献   

12.
青阳腔产生四百余年来,青阳腔研究成果丰实,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但是百年来的研究至而今已陷入困境。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客观原因:研究资料的缺失,第二是主观原因:研究者对资料的漠视、研究者对前人研究结论的重复、研究者学养的不足.第三是现实原因:地方利益干扰下的学术研究。青阳腔研究有五大难题:第一、青阳腔发生的民俗背景研究,第二、青阳腔传播的民俗动力研究,第三、青阳腔留存的民俗内涵研究,第四、青阳腔滚澜艺术研究,第五、青阳腔比较研究,除此五大难题之外,青阳腔研究尚有一些关目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3.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牌乐句的断分.造成曲牌连套体部分的错层和错位。而大量的“滚调”又迫使青阳腔对弦索的抵制,鼓、板、笛、锣一直伴随着青阳腔的伴奏。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是指人类的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考察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可以加深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的整体理解。文章透过荡里姚宗族的地理位置、村落镜像、宗族变迁、傩戏传承、演出场地、舞台装置、砌末道具等问题,对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跳傩相关事象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池州傩文化与宗族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方传统文化出发,结合池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文化的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分析传统文化在池州旅游形象宣传中的应用。试图从更深的层次去开发池州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池州旅游经济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江西省组织开展了对都昌、湖口一带民间青阳腔的挖掘、革新工作,并把它作为主要的声腔纳入打造江西特色剧种———赣剧的工作中。这一革新采用了青阳腔遍行天下的秘诀———改调歌之,在剧班和唱腔方面对民间青阳腔和其他文人剧作进行重新的改调歌之,使其在审美上重新回归传奇抒情美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8.
青阳腔脸谱的独特魅力体现在艺术造型和色彩的独到处理上,随着青阳腔的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其造型和色彩日趋考究精细,丰富多彩,具有中国民间美术所共有的艺术特征。它不是完全按照本人的相貌来塑造,而多半是以人物行为的臧否为依据来勾画,从而传达一种人物的忠奸善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池州的工业化发展很快,但也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池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发展,实现池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正确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狠抓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九华山千百年来积存了20万件佛教档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经济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是研究九华山佛教文化、宗教学、地方史、民俗学、文献学、文物学、档案学等的第一手材料,对发展九华山旅游,扩大中外交流,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池州,服务地方经济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