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转移对区域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文章介绍了技术转移的内涵,分析了区域发展对于技术转移的内在需求和技术转移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并立足于西藏现状,剖析西藏对技术转移的需求和目前的发展瓶颈,探索西藏技术转移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技术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比较了我国区域技术转移的差异,并通过模型定量测算了技术转移、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提出利用技术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天津市区域技术转移基础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相应综合指数的计算,通过建立区域技术转移综合指数与区域经济增长指数两变量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天津市区域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考察。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技术需求是拉动区域技术转移的主要动力。技术转移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既是短期的、正向的,同时也是长期的、持续有效的。但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程度还是很低的。针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在推动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北京技术转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建设创新型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才能解决这些困难,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溢出效应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外国直接投资(FDI)已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由于技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作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同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技术转移的大规模发生,不仅缓解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短缺,加快了国民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而且使东道国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TFP),使国民经济走上内生化增长的道路。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构建经济计量模型,以我国近年来具体数据为依托,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区域技术转移联盟治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技术转移联盟是促进技术转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其治理结构的选择对于协调联盟内部的各种关系,充分发挥技术转移联盟的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区域技术转移联盟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响区域技术转移联盟治理结构的主要因素,确立了区域技术转移联盟治理结构的契约型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4—2016年中国2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动态面板空间、合成控制法等估计方法,本文开拓性地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技术转移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其对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影响效果更加突出;在空间分布上,财政转移支付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会显著提高相邻地区技术转移水平。同时,为了弥补传统计量估计的缺陷,以2000年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出发点,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直观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大开发9省份的技术转移较控制组省份的技术转移增长更快,且在2002年后西部大开发9省份的技术转移平均水平超过了控制组省份,说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有效缓解西部大开发地区与非西部大开发地区技术发展不平衡态势,一定程度促进了西部大开发地区技术转移。西部省区的比较发现,以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代表的财政转移支付对贵州省、甘肃省的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9.
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泉。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技术创新功能的延伸和扩展,是当今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论述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的内涵、规律和相互关系,及其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发合作及技术转移影响区域创新能力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选择了对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研发合作及技术转移,归纳出了研发合作中能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4个主要方面.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一方面研究了研发合作与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及其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另一方面也对文献计量得出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进一步确定了研发合作与技术转移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五大要素的路径.研究表明:研发合作对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显著,技术转移对于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共生网络的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运用共生网络理论,从特征距离长度、集聚度和共生能量等角度分析了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西部等经济区域的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发现珠三角区域有着较短的特征距离长度,但未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技术转移联盟;建立技术联盟的区域联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均不完善,共生能量未得到明确分配,长三角和东北区域的技术转移联盟集聚度较低,联系不够紧密,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大学技术转移对首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京市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相应年份的大学专利批准数、技术合同签订数、技术合同金额作及合成指标为解释变量,对首都地区的大学技术转移行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大学的贡献程度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同时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量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已非传统区域经济理论所能解释。众多经济学者和经济政策专家,试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解释,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视角,如企业群理论、三螺旋理论、区域创新网络理论等。 这些理论的共性是,强调市场力量、网络化、互动联系和知识资产的作用,并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就是区域创新活动的理性概括,区域内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区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决定了区域网络的价值和区域经济运行的质量。从“运费”到“知识” 90年代的贸易新路线是激光光束和卫星微波。货物不再是丝绸和香料,而是技…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日益加深,跨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已经形成.网络治理为研究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局限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的跨区域行政网络和市场际技术转移合作网络两个层面分析了网络治理模型,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提出了网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樨樨  董瑶  易涛 《科研管理》2022,43(7):124-134
数字经济通过压缩信息传递时空距离,增强了区域间技术转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利用专利转让数据构建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结合模体分析揭示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的局部结构特征,并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究数字经济、区域软环境对技术转移网络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技术转移网络呈现出强互惠性、弱传递性的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技术转移向纵深发展,但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技术转移网络中存在“富人俱乐部”特性与“技术孤岛”困境,将进一步加深区域间技术鸿沟;区域软环境因素中,法制环境、技术环境、政府治理环境、金融环境均对技术转移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市场环境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对技术转移的影响。据此为推动区域技术转移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带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产业部门,一些重要运输线的建通往往会带动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改变国家经济整体格局,甚至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结构与网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三年京津冀区域技术交易流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13个城市间的技术转移网络,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发现了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的联系整体性逐渐加强,区域技术转移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也印证了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并发现天津在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中的中介、传递作用不足,且处于降低趋势。针对此问题,本文还提出构建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技术转移的经济效益与技术转移政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阐述了技术转移的含义,提出了“技术流”和“技术转移网络模型”的概念,并且分析了技术转移经济效益研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技术转移活动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通过对技术转移的经济效益分析,探讨了技术转移政策与技术转移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务文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金融市场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