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矣,乐矣!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有苦有乐。我在从事专职通讯工作近年的实践中,就有这个体会:这是一件苦差事,但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说其苦,是因为一篇报道的完成要吃几道苦,要历经采访的劳顿之苦,写作的费神之苦,还有发表前的苦盼、石沉大海的失落感苦,这些倘不必赘言的话,那么,往往还要历经不被人理解的苦,这可谓苦中之苦。笔者  相似文献   

2.
我从事校对工作20年,校对工作给我带来苦与乐。总结其中苦乐有之,但乐在其中,其乐无穷这20年也是我对校对工作的认识过程。刚从事校对工作时,很粗浅  相似文献   

3.
我从事新闻工作半辈子,自(?)文思不足,自己动手写的通讯不多;更没有写过什么好的通讯. 但是,我爱读通讯(我相信广大的读者也会有同样的爱好),每当编发一篇好的通讯,总要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看到别人编的报刊上发表了好的通讯,我也总是乐于为它宣传,扩大影响,衷心地希望它能被更多的读者读到。通讯在新闻中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比起一般的新闻来,它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状物写人,使读者能够多侧面地进行观察,从事情的表象一直追溯到它的背景,从人物的行动一直深八到他的内心。因此,它也就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从五十年代过来的人,大概很少有人不记得魏巍同志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认识张海迪、朱伯儒、华山抢险的英雄集体等等,也主要是通过报刊的通讯。  相似文献   

4.
干部素质如何,是衡量工作质量优劣的一把尺子,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然会使工作高质、高效、快节奏的进行;反之,则会使工作受损.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素质,只有具备了必要的素质,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与文字工作为伴,我已走过三十几年。大学毕业后到机关干文秘、调研,一干就是18年。这以后的十多年时间从事报纸、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两种工作都需要自我牺牲精神,也都比较累。其实,人的一生中要做成一点事情,不管干哪一行,没有不辛苦的。编辑有苦也有乐。在编辑这片乐土上,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者、作者的满意和赞赏。  相似文献   

6.
李伟 《青年记者》2002,(7):34-34
在新闻出版事业中,校检工作的确是一份苦“差事”,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默默无闻,白天与夜晚颠倒,两头不见太阳。与记者、编辑相比,版面上没有他们的名字,没有“显耀”的地位,但同样需要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具备奉献精神。而且校检工作还担负着“把好最后一道关”的特殊使命,由此可见校检工作在新闻出版工作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核对书稿中的事实,是编辑的任务之一。在这项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要核对的内容正是学术界在探讨的问题。如编发《古城绍兴》一书,在核对稿件时,我就碰到了这种情况,对此,颇感棘手。但为工作,只得硬着头皮去探个虚实。编辑的知识的长进,有一部分就是从这种既苦又乐的工作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图书馆工作40年了,基本上都在图书流通、阅览第一线上.做读者服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接待各类读者约百万人次,仅从事古藉读者工作就有20年之久.是我全部工作时间的一半。前20年是我入门、学习和打基础阶段;后20年是我充实、提高.真正为读者做点服务工作的阶段,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读者服务工作更是如此。它必须用心.还必须用力。因此.回想40年读者服务工作的经历.真是酸、甜、苦、辣兼具,喜、怒、哀、乐同时。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通讯报道工作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通讯员若要发挥较大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十八般武艺”,争做“多面手”。学会“多面手”,写稿不仅会“广种博收”,还能多层  相似文献   

10.
正当媒体广泛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时候,笔者在北京图书馆邂逅一位德国专家。他不解地问:“‘好军嫂’真是了不起!可是这么好的人,你们为什么让她吃那么多苦?”他这个问题足以使我们语塞。你总不能回答说: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她不吃那么多苦,你怎么见出她的了不起呢? 《光明日报》曾载文《孩子,你要接过我的教鞭》,报道一民办教师三十多年如一日,献身偏僻乡村的教育事业。引岁临终前他嘱托女儿:“你要接过我的教鞭,不要让孩子们退学,不然,我们村只有穷。”在这篇小通讯里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自生自灭的个人在一个自生…  相似文献   

11.
《新闻知识》,是我从事业余通讯工作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它成了我必读的刊物。当然,我要感谢西安华山机械厂党委宣传部,就在我退休之后.仍然每月发一份让我学习,让我阅读。我之所以喜欢阅读《新闻知识》,这是因为它不失为一本好期刊。在今日古城西安的一些单位,甚至公园里.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从事宣传工作与业余通讯工作者中,有不少同志只要一有时间一就会不约而同地翻阅这本装帧清新、朴实的刊物。作为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陕西省一缓期刊—一《新闻知识》,无疑,是编辑、记者的摇篮,是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写作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体育工作者,20多年来一直奔波在体育工作的第一线。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人们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往往带有某些偏见,看不起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这使我一度产生了动摇。就在这时,我过去的一位战友的一次谈话,使我很受启发。他劝我多学点东西,结合体育工作搞一搞业余报道,并把《新闻知识》杂志推荐给我。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采访了数十位出版社社长,您是我采访的第一位总编辑。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现在担任国内知名出版社的总编辑,您能否评价一下总编辑工作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5.
岁月匆匆,似只在一转眼间,我已随着一圈又一圈的时间年轮进入人生的第43个年头.在机要室工作了10多年,从少年时的理想到后来所学所想,似乎从未想过会从事一份与档案有关的工作,并且一干就是10来年,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有甜蜜,从最初的茫然不知到现在的清晰明了,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轻车熟路,我收获了许多许多,其间或欢喜或悲愁的心路历程,今天想来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6.
办报必须依靠群众,这在原则上已经没有争谕,但是,不同的看法,实际上还存在.最近关于群众工作问题在我们这里发生了一埸大辩论.一些人说通讯员工作很重要,但可由专职的通联干部去做.记者假使有时间,可附带管管,但是不能作为"任务".原因是记者若做通讯工作,会分散精力,影响报道任务的完成,这就直接影响了报纸的质量。另一些人反对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全编辑部都应该重视通讯员工作,记者必须做通讯员工作.记者每天在下面活动,假使这些人不做通讯且工作,那末,所谓重视通讯工作,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巳.争谕的结果,我们认为前一种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采访辛福强,是在一九八二年十月间,那时,他作为大连市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第一个镶玻璃个体劳动者,从事这项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他当时并没有引超人们更多的注意,但我被他淳朴、热情的性格和美好、善良的心灵所打动,于是我采写了题为《一个镶玻璃的小伙儿》的通讯  相似文献   

18.
“为人作嫁”是编辑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我想,虽不能排除有人将其当作牢骚话,但大多数人是从积极方面去理解的:为人作嫁并非易事,为人作嫁苦中有乐,为人作嫁功在千秋。 首先,做好编辑工作,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 有人说,编辑应是杂家;有人说,这还不够,编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件新闻,十个人写就会有十篇不同的报道,给人不同的感受。这里并不是说事件不同,而是记者写作时的体裁、写法上的不同。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呈现给人的应该是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通讯),让人们随着事件的脉络跌宕起伏,走入其中。像一篇精彩的小说,吸引人不停地看下去,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我是《致富报》 (新华日报农村版)的特约记者,现在河北省唐山市政府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坚持业余写稿,必须“爱”字开路,“苦”字当头,“钻”字求深。我常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七十年代,我中专毕业后,曾在几个部门做秘书工作,并结合工作搞了一些报道。1984年春天,我被调到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以后,深感这为我进一步搞好业余宣传报道提供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