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教育的对象充满信心和爱,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如母亲般不会因为学生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笔者从教多年,一直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岗位上坚持不懈地追寻着、探索者、践行着,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学生,要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素质教育包含"爱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的背后情感依存,在班主任工作中灵活运用爱的情感教育,让爱之花永远在学生心灵盛开。  相似文献   

3.
"以完整的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是我们每个老师在追寻着教育中的真谛。教书先育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做什么,成就大小,她首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了我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而且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教育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名信息学科老师,对于这门学科,同学们是普遍爱学的,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老师和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  相似文献   

4.
走进心灵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心也",强调的是,只有走进人的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担当着学校教育这个大舞台的主角,要用真诚的爱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关心、理解和支持每一个学生.并给予正确引导,而不是用"保姆式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  相似文献   

6.
王国华 《河北教育》2014,(12):32-32
在邢台市育红小学会议室有一块“教育是爱”的匾额,那是校长郭俊峰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思考和行动准则。他常常对同事们说:“爱是责任,是智慧,是担当,只有心里装着学生,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我们才配做一个教育者。”作为一名校长,他是学生们最忠实的“粉丝”,在他眼里,学生永远最重要、最可爱;他是老师们专业成长的“主心骨”,在老师心里,他是标杆、是榜样、是领路人。学校文化橱窗的主角是学生;课改、教改、考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大型活动的设计在展示、激励学生。他和育红团队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是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处处体现着"爱满天下"的精神,"爱满天下"即是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最为可贵的品格,又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的核心.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敬业与爱生看作一个好老师的最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要有一颗真爱之心,博爱的心.  相似文献   

8.
正受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会偏离常态,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业要求,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老师应当予以批评指正,甚至予以必要的惩戒,以便使学生及时转化,健康成长。有的老师批评教育学生,坚持科学方法,学生心悦诚服,知错就改,人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而有的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方法不当,学生不当一回事,不理解,不服气,逆反对抗,甚至还会记恨终生。不同的批评教育效果不同,体现着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确,成千上万的优秀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但是也有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好心被当作驴肝肺,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自己的"爱",很受打击。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想说的是,学生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原因恐怕主要还是在于老师,在于老师的爱是否真诚,是否理智,是否智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老师的"爱"的确让学生不能承受。需要申明的是,以下事例绝对是千千万万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中极  相似文献   

10.
孙世红 《西藏教育》2012,(12):56-58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工作中接触了很多身心俱疲的家长、老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声称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可是孩子却并不理解,教育达不到预期结果,这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其实我一点也不怀疑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爱,可是我却遗憾地发现他们爱错了方式,或者说他们不会爱。  相似文献   

11.
赵燕 《教师》2012,(14):5-6
本文主要讲述笔者作为一名辅导员,对一名失恋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开导及思想引导,帮助其走出失恋阴霾,迈向新生活,新人生的案例。由此得到启发:要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增强“爱”与“被爱”的能力;作为老师要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用“四心”即爱心、细心、耐心及责任心从事自己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校提出并大力推行的"全纳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学校要接纳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求教师树立新型学生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学生要接纳同伴,理解、尊重老师的劳动。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加大了德育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吴金瑜校长撰写的《200万分钟教育对话》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他的"理解教育研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研究成果已在全国上百所学校推广实施。他坚持"理解教育、理解生命"的理念,把他工作过的学校建设成了"充满理解与爱的学习型大家庭"。在200万分钟的教育历程中,他对教育、教师、学校、学生、校长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对教  相似文献   

14.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爱不可"拔苗助长",爱是尽职,爱是尊重,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邓树华 《教师》2014,(10):30-30
正语文教学有一条重要原则:情感性原则,语文教学是认知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情商,就是一个人对自我情感世界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情商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古人云:"道始于情。"因此,应当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情商的培养教育。作为学生,首先应该爱学校,爱老师。因此在平时上课时,我就有意识地对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有什么样的境界?怎样才算是一名有境界的教师?我不想在这里讲更多的大道理,只想从如何把握五个度这一角度谈些个人理解和体会。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充满温情和爱心是教师的第一素质要求。教育需要以爱作支撑,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老师就不可能爱岗位,爱学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学生,以心换心。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热爱自己的事业,更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且要爱得亲切、爱得自然,爱在细微之处、爱在关键之时。一次上公开课,天下着雨,老师正在范读课文,这时,一名满脸是水的学生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他迟到了。老师并没责怪他,示意他进教室,同时继续  相似文献   

18.
学期初,学校把以"爱国、爱校、爱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三爱"教育)作为本学期学生德育工作主要内容提了出来,这次教育活动也是我校继"感恩"教育活动之后又一次长时间、大规模的系列教育活动,我作为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亲自组织、指导并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感受很深,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19.
学校每年都要处理一些学生违纪事件,大多数处理能够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但也有部分家长、学生不理解学校"惩戒"的目的,往往对学校、教师兴师问罪,有的家长甚至辱骂、威胁老师,使教师们身心疲惫、心灰意冷。我深感教育"惩戒"这个话题太沉重,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是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于志梅 《成才之路》2014,(23):21-21
正作为教师,我们在思想上应追求的是爱的教育,用真心去换取家长的信任,孩子们的信赖。工作中讲究方法策略,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并做到严中有爱。爱学生就要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因为育人比单纯的讲授知识更重要。而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这充满爱的教育需要我们用心经营,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一、示范——影响学生言行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为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不会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老师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