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下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很多教师不知道该不该教,或者知道要教但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说明语文课是必须要教语文知识的,但不能为知识而教,而  相似文献   

2.
李缓建 《现代语文》2011,(2):100-100
在很多人看来,知识就等于能力。也有人提出过为什么中文系的毕业生成不了作家,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知识并不等于能力,你所学到的知识能否运用于实际,在实际中能否更好地发挥知识的力量,能否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是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应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语文,听、说、读、写缺哪一项都不行。当然,这四种能力的训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所侧重。从训练的角度来看,确是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学龄前的儿童,受过家庭,幼儿园、社会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听说能力。进入学校之后,仍应继续进行听、说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是教语文知识还是训练语文能力?答案是肯定的:不是为了教语文知识,而是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是由该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既然语文是工具,那么使用语文当然就是技能。语文教学就应该训练学生掌握使用语文的技能,“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吕叔湘语),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因此,整个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转化,是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中一直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在语文会质教育中这个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语文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结构中相关要素的比较,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得出其转化的内在心理机制为图式(认知结构),并以此为立论的基础,提出了实现转化的两大教学策略:建构图式群策略和图式群的迁移策略,从而提供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如何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课题。对于这一课题,笔者的初步认识是:培养兴趣是转化的前提,扩大知识面、拓宽生活面是转化的基础,严格的训练是转化的途径,启发思维是转化的关键。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成为可能。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对语文的兴趣,就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文的要求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觉地去提高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串联单元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教学中,教师要精准解读教材,关注语文要素的体系性和层次化,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强化整合、实践,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使单元教学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零碎走向统整,使单元语文要素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知识意义生成因陷入知识的文本意义及不注重向知识的能力形式和意义形式转化,导致知识教学育人能力与品质的缺失.从知识主体论立场,知识形式转化是不同维度知识内容之间的转化,是知识客观化形式向知识主观化形式的转化,具体来说,是知识的内容形式、能力形式和意义形式之间的转化,反映了认识主体体验过程的情境性、层次性和个体性的特点.对不同知识形式及其转化关系的回应是转化性教学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转化性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的理解意向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结与转化、知识推理与学科概念之间的联结与互化、学科知识与个体精神意义之间联结与互化的三条路径.基于知识形式转化的认识论分析,转化性教学的内容标准、活动标准及教师角色标准分别要挖掘制度文本的经验价值、让学习思维的"可见"、成为教学实践话语建构者.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农村初级中学语文知识教育的效果 ,加速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的严峻问题。为此 ,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改变对语文知识教学的观念和模式 ,明确教学目标 ,建立合理的农村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课改的深入成就了语文教学的新景观,也为语文教学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那么要成就语文课的美丽转身,语文老师就得正视语用价值,着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最终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统编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中高段对这些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在低段没有明确提出要求。因此,对低段的教学,教师要纵横关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单元关键信息,确定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语文要素向语文能力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少年儿童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而语文知识既散又杂,还没有规律,很难识记,许多学生感到不好学。于是,我们尝试着把语文知识编成童话故事进行教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我们就把故事注上汉语拼音帮助他们阅读,或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高年级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识字量,我们就鼓励他们独立阅读,遇到生字新词或不懂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查工具书或请教他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会和掌握语文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能力与语文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能力的特点是编写语文教材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语文能力的非传递性决定语文教材应该围绕语文实践活动,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语文能力的内在发展机制要求语文教材与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既有一定的联系,又要高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语文能力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材的序列安排应该是一种整体推进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科书的编排结构与文本的个性特征,通过多维解读充分挖掘并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通过理性规化、梯度设计厘清各项要素关联,实现从语文要素向语文能力的转化,最终落实语文要素,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文本的品读不仅仅是在悦纳知识,更是在进行心灵的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交融点、把握共振点、提炼促发点,让学生在彼此共进、在视阈融合和实践运用中转化语文知识,从而走进作者的经验世界,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要求语文教师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能力的强弱和教师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有较深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8.
李银花 《甘肃教育》2014,(24):40-40
正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再加上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千差万别。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显得很轻松,阅读写作都能得心应手;后进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大的困难,文章读不懂,作文写不顺。如果老师不重视后进生的现状,久而久之,就会使分化越来越大。因此老师要把后进生当作宠儿,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才可以提高班内的整体成绩,实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创新的内涵、内核,从重大科学发现事件中揭示知识创新的方法与途径,提出了实现知识创新的基本途径,提出人具有不同的创新能级并能在各自的能级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能力是人与人之间可以顺畅交流的保障,人对语言的表达、阅读和理解都依赖于语文能力的强弱。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间接地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有助于学生接收和理解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继而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的正向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众多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