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方言中的“圪”“忽”“达”等缀词语有多种附加意义的存在,这种语法现象丰富了缀词语的语用含义,扩大了信息容量,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祁门方言中“着”字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门方言中的“着”其实是一形三字(同形字)。本文主要描写祁门方言中读作[·ts′]的“着”字的几种用法,通过近代汉语的语料来探索这几种用法的来源,并与现代汉语的“着[·ts′]”字的用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都昌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被动标记是"驮"。"驮"字表被动,主要分布于赣方言区,以及周边受影响的江淮官话区,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通过语料库收集语料,对历史上各时期"驮"字语义进行分析,发现"驮"字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由本义"背负"发展为遭受义"挨、受",又从遭受义语法化为被动义,成为一个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4.
音变有历时音变和共时音变。陇东方言表“现在”义的词语书写形式有六种类型:一庚、迎庚、而庚、壬庚、迎就、迎。这些说法都是“而今”或“如今”的音变造成的。考源方言词语,在搞清楚共时构造规律并联系演变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历时音变和语流音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同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四字式熟语,内容广泛,结构凝炼,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它使话语更生动,更风趣。本文收录了七百余条流行于大同一带的四字格,每一条先作简要的解释,然后举出例句。对于有几个义项的四字格,则分别释义,举例。四字格按照其首字在大同方言的读音,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五类排列,每一类再依据首字在大同方言中的声母排列。  相似文献   

6.
1965年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以及以此为依据,由傅永和、费锦昌、孙建一三位同志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汉字正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里”字的笔顺都是:曰甲里,即第五笔是竖,竖后再写两横。  相似文献   

7.
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殊用法,主要体现为可以出现在谓词前,也可出现在谓词后。本文主要对这两种用法的"有无"句进行分析,阐明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并通过共时的比较,说明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属于晋语大包片。在大同方言中",赶"可以作动词和介词,但主要的用法是作介词。作动词时,没有普通话的义项多;作介词时,比普通话用法丰富而且复杂。本文讨论的内容和列举的例子主要以大同市所辖各区为主,通过对大同方言词"赶"的使用情况加以具体的描述、分析和说明,与普通话的"赶"进行比较,说明大同方言词"赶"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有人最怕谈"更……",一听说要"更……",就皱眉头.他们爬上了一个山坡就认为够了,想歇下来;而我们却要爬了一个山再爬一个山,永无止境地向插入云霄的更高的山峰爬上去.去年我们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今年我们又取得更大更全面的跃进."更"字象一个嘹亮的前进的号角,无休止的在鼓舞着我  相似文献   

10.
何捷 《阅读》2010,(4):20-21
一看到“臭”字,很多同学会情不自禁地掩住鼻子。因为同学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带着“臭”字的词语:臭味相投,臭不可闻,臭气熏天,臭名昭著。也许你还会想到臭烘烘的粪便、臭鸡蛋、臭水沟……这个“臭”字真不讨人喜欢,难怪同学们都避而远之。  相似文献   

11.
刘克锡 《阅读》2014,(17):12-13
  相似文献   

12.
熊佳莹 《职大学报》2013,(1):91-94,78
南昌方言中存有一些现代汉语所不具有的表继续体貌标记的特殊句尾成份,"[tos?]"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南昌方言中音为[tso鬝]句尾成份就是就是古时期的"著",其后简化了的"着",且其是一个保留了古音古义的正处在实词义与虚词义尚未分离的实词虚化的过程中的"着"。  相似文献   

13.
“说”属多音多意字。据考证,“说”字从古至今有四种读音,表示11个方面的不同意思。在现实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说”字第一种读音运用较为广泛;第二种读音运用频率较低,且易与第一种读音相混淆;第三、四种读音基本消失,只能在古汉语中见到,现将“说”字的四种读音和11个方面的音解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直言 《阅读》2015,(13):14-15
  相似文献   

15.
直言 《阅读》2015,(Z1):30-31
  相似文献   

16.
直言 《阅读》2014,(17):14-15
  相似文献   

17.
直言 《阅读》2014,(21):14-15
  相似文献   

18.
刘克锡 《阅读》2014,(37):12-13
  相似文献   

19.
刘克锡 《阅读》2014,(41):12-13
  相似文献   

20.
文老师:《天火之谜》第二自然段叙述道: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其中的才字看似平常,但值得品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小玲:这个才字说明了雷暴这个谜团的可怕。因为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