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作家特殊的家庭、身世和极具戏剧化的生命体验出发,探析叶广芩创作家族小说《采桑子》的深层动机,认为一种源于内心的强烈叙述欲望是其家族小说创作的最直接的心理动因,家族小说不过是她宣泄自己叙述欲望的一个闸口。  相似文献   

2.
依照巴赫金的观点。日常时间不适合于充当小说的基准时间,但新生代小说却打破了这一艺术禁忌。为了弥补日常时间的固有弱点,新生代小说采用了各种艺术手段:节令和生命特殊时刻的介入,历史时间的参与,传奇时间、生理时间、心理时间的补充,叙事时间的多变,等等,从而实现了对日常时间循环性和沉滞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在细雨中呼喊》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余华特有的风格,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点讲述一个少年的心理自转,小说始终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贯穿着凝重的生命意象。作者通过非视觉上的“呼喊”,使内心的感受为读者所把握。  相似文献   

4.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实现愿望,同以政治形式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规范的冲突和摩擦。这种似乎是个人理想与外部现实的冲突,贯穿了王蒙后来的很多小说,这也是王蒙小说为当代丈学提供的一个解读中国社会冲突的重要的主题线索。在《组织部》里,“年轻人”——林震,是这个小说的原发点,这篇小说是由他的感受、体验而产生的,或者说,小说的动机与意向性,都产生于林震的内心经验,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心理事件,因而是一篇心态小说。但在客观论的片面认识论的时代思潮中,小说不可能不被错读和误读。刘世吾的真正悲剧是被组织,被革命话语所异化,而非“革命意志衰退”。林震是个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同集体主义时代必然构成冲突,林震的喜剧性遭遇由此决定。  相似文献   

5.
读张爱玲的小说,感觉是一个饱经人世苍桑,目睹了白云苍狗变幻的老人,在隔着悠远的人生岁月回望很久以前的月亮“大、圆、亮”,却又模模糊糊地透着哀怨,那是走完了一世的生命历程后“永远不再”的感伤.读张爱玲的小说又会使人想起上海的梅雨天气,潮湿、阴沉,有发霉的味道.这是张爱玲为其小说刻意营造出的氛围和意蕴.她的小说看似是在讲一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但细细品来会发觉其用心并不在于讲这些故事以供闲遣,而是在持续不断地倾吐着张爱玲内心对人生的一种感悟——苍凉.因而不管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如何变幻,不论是写旧家庭里的怨女孤魂,还是现代都市中的红男绿女都在重复上演着悲凉的人生之戏.世事变迁中落伍者的茫然失措,情感迷失在欲望之中的惆怅,鲜活的生命被压抑的无奈等等都是最能体现人生之苍凉意味的,因而张爱玲写来写去都困于这个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张炜小说《外省书》和《古船》中塑造了有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文化内涵的老人形象。张炜小说深切地阐释和深情地关注着老人的暮年情怀及其生命精神载体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青年,他对生活很不满,内心的不平衡一直在折磨着他,他觉得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某一天,他乘同学家的渔船出海,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是一位渔民,在海上打了20多年鱼,看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青年心里十分敬佩。  相似文献   

8.
以小说抒情--评苏曼殊小说的抒情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说抒情,借小说发泄内心压抑的情欲,是苏曼殊小说的总体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佛教的清规戒律、传统文化、特定时代氛围共同构成对苏曼殊个人情欲的压抑,并最终导致了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个关于男女艳情的白日梦,以发泄内心压抑的情欲。这样的创作倾向带来了小说文体的变革,改变了小说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状态,小说的抒情性明显增强,同时也带来了对小说叙事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创痛中呼唤抗战的东北流亡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痛中呼唤抗战的东北流亡小说李晓宁抗战时期有一个被时代潮和个人切肤创痛造就的独特小说群落,这就是东北流亡小说,它在历史的创痛和流亡的间歇里孕育,其新鲜而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东北生活题材,浓厚的思乡情绪,强烈的抗日态度,年轻而率真的生命意识,都被纳入一...  相似文献   

10.
凌淑华的小说创作在一种极淡雅婉丽的艺术氛围中,展开了对特定阶层中女性群体生存位置、生命方式以及内心情感世界的细腻描述。并以那特有的女性感知,形成了对妇女解放问题探讨的独特视角,尤其是其中所凝含的那种绝妙的和谐、舒缓、婉约、愁怨的艺术神韵,都足以显示出凌淑华的小说创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笛福和他的《鲁滨孙漂流记》文/王宗玖图/李宽704年,一个苏格兰水手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在那里,水手与人世完全隔绝,独自生活了4年多,才被一个航海家发现,带回英国。一位59岁的老人受这个历险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生平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也...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中仅在小说开头与结尾出现的孩子形象实际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与老人桑提亚哥“硬汉”形象及小说“不言败”主旨的表现密切相关,也体现了生存本质、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及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  相似文献   

13.
美国尼基·洛夫廷的新作儿童小说《谢谢你,山谷》,用深沉、抒情的方式,体现了作者的生命观,并通过儿童的角度来表现。在孩子们眼里,最大的死亡莫过于他人的不理解,这使得他们每天都在这种死亡面前备受煎熬。但是孩子们因为相互的倾听,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认识了生命的意义。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写给孩子也是写给父母。在生与死、不被理解与渴望中反映着青少年的一些问题,还有孩子们内心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重阳节来临的时候,团支部组织我们高三学生到黄圃镇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我们的到来打破了敬老院的沉寂。平时很少做家务的同学,忙着扫地、叠被褥、整理生活用品。认为与父母有代沟的同学,围在老人身边,津津有味地说着生活中的新鲜事。愉悦在空气中跳动,温馨在内心传递。透过阳光,看着老人们的微笑,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一种神圣和崇高融化在我们的生命里。生命需要爱来维系。听老人们说,有很多青年“志愿者”定期来探望他们,常年坚持,其中有些“志愿者”至今也没有留下他们真实的姓名。敬老蕴含…  相似文献   

15.
《桥边的老人》(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该小说并没有对社会历史作全景式的描写,只选取了一个极细微的“点”——战争时期的一位普通老人,着力再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一个极细微的小画面——座浮桥边的简短对话。但是,恰恰是透过这样一个极小的窗口,我们从中窥见了战火纷飞严酷处境里人性的光辉——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对战争的厌倦与痛恨,对和平的热爱与渴望。  相似文献   

16.
稻草人     
他是一个名叫卡达的稻草人。卡达的生命是一位孤身老人赋予的。稻子收割了,老人便用草扎了一个稻草人。老人用一块旧抹布给稻草人做了一身衣服。虽然小但很精致的对襟小褂,虽然肥但合身的短裤。老人还用藤草给它镶上了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又用稻草做了顶帽子给他戴上。稻草人眨眨眼睛,从此有了生命。老人笑了,给他起名叫卡达,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卡达成了老人惟一的伴儿。春天,卡达被老人安置在田边,卡达醉了,为那世间最和谐的图画:只有天才有的蓝,只有麦田才有的绿,只有风才有的自由,只有乡村才有的闲适的恬静。在以后的日…  相似文献   

17.
[精彩新茶] 微笑是那样神奇。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迎来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不一定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从毕飞宇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首部描写盲人的小说《推拿》去探索一个未知世界。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感知,剖析残疾人另类存在方式以及真实心理,包括他们的心酸困苦,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如何突破黑暗这个生命最大的障碍,证明生命存在价值,获得一个内心真正光明。并通过他们的生命姿态与我们正常人相通之处,展示其警醒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女性写作研究领域,对女性意识的探讨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也是对女性意识的挖掘。作为生物性的“人”,我们都有各种生物性需求和欲望本能,传统的作品大多凸现出男性的这种生命本体的意识,而女性被置于纯洁、唯美的位置,她们只能含蓄地表达朦胧的内心活动,她们生命本体的意识被压抑,被描述为不合理的。事实上,女性意识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除了社会意识层面外,还包括灵和肉的内容,所以说对女性自身的发现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对男权化的一种反抗。虽然这种觉醒是人的一种生物本能,但是在敢于表达敢于言说时便赋予了其强大的精神内涵。徐坤的小说在展现女性生命本体意识同时,也对女性意识进行着出人意料的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两条道路     
那是一个除夕之夜,一位老人站在窗前。他悲伤地望着天空,望着深蓝色的天空,繁星像百合花一样漂浮在清澈平静的天空之湖里。他望着地面,却没有几个像他这样绝望的、奔向唯一的终点——坟墓的人。在通往生命终点的旅途中,他已经走过了60个驿站,收获的却只有过失和悔恨。如今他的健康不佳,精神空虚.内心痛苦,晚年的生活并不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