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晓梅 《幼儿教育》2000,(11):42-42
性别包括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方面。人的生理性别一出生就显示出来了,而心理性别则多在3岁左右建立起来,它更多地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一旦孩子在心理上确认了自己的性别,就会以此来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心理性别。一般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是吻合的,但也有一些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发生了偏差,特别是那些被父母易性教养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出于个人的嗜好,或给男孩穿花衣,扎小辫,取女孩名;或给女孩着男装,理平头,取男孩名,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性别自认,容易使孩子产生性心理偏差,长大以后也容易形成性心理变态或性别认同障碍。因此,我们应注意依据孩子的性别给予适宜的教育,使其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趋于一致,为他们将来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作好准备。其实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想将其培养成为正直、善良、博爱、勤劳的人,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但由于男女身心的差异,以及社会风俗和传统的影响,人们对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角色期待,如男孩应勇敢、坚强、果断,女孩应温柔、文静等。为了孩子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就要求孩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的个性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婴幼儿性别的影响婴儿的性别可以决定全家对这个婴儿降临的愉快与否。有的父母可能原指望生个男孩,结果如愿以偿,那自然会欣喜若狂;有的父母可能希望生个女孩,结果生了男孩,因而愁眉不展。同时男孩、女孩在社会作用和个性方面的发展也往往大相径庭。所以婴儿的性别一经确定,那么性别就决定了他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将受到何种待遇和教养了。著名的精神病学者库夫勒曾经说:“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被划归为这个或那个性别了,社会也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培养起适合他或她的性别的动机、兴趣、技能和态度。”社会是这样对  相似文献   

3.
心理问题Q&A     
教师问题:Q1:怎么做才能让小班的孩子按性别入厕?我们幼儿园是男女分厕。有一次活动休息时,我提醒孩子们入厕。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跑出来告诉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男孩尿尿的地方尿尿。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个男孩就边跑边说:"老师,泽泽在女孩的马桶上坐着尿尿。"如何引导男孩女孩按性别上厕所?怎样跟3岁的孩子解释性别的差异?A:3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性别意识形成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4.
正在为孩子挑选玩具时,你是否发现女孩玩具和男孩玩具泾渭分明?给孩子挑选玩具需要严格按照性别来吗?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科技学院助理教授林竖美表示,所谓的女孩玩具和男孩玩具是一种误区,父母不要过于纠结玩具的"性别"。比如,烹饪玩具并不会让男孩变得女性化,这只是允许孩子通过模仿过程学习。再比如,有专家认为,  相似文献   

5.
提及孩子的性教育,通常是父母在发现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与性有关的行为问题时,才开始真正关注孩子的性教育。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的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有性行为发展问题的孩子多与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有关,那么怎样才算是好的性教育呢?遇到孩子性教育中的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做呢?首先,父母要树立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念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都一样,父母尤其不要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假若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期望有冲突,父母不要固执地、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对孩子的性别期望去塑造孩子的性别特征,否则容易造成孩子…  相似文献   

6.
疏远异性期10~12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早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间往往出现两性疏远现象。这是因为,当青春期的发育开始,性别意识萌芽,他们发现彼此间有了差异,因为害怕异性看到或知道自己的身体变化,出于害羞的躲避心理而有意疏远异性。异性吸引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到12~13岁,男孩到13~14岁,则开始进入相互吸引阶段。这时他们开始好表现自己,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女孩开始注意修饰打扮自己,希望引起男孩的注意。由于心理的发育,异性间产生了想彼此了解对方的愿望,他们喜欢参与有异性的集体活动。这个时期的孩子出于好奇心、…  相似文献   

7.
一、性别差异及其原因1.社会因素从出生开始,家庭和社会就对男孩和女孩朝着不同的预期方向施加影响。孩子们的生理性别一旦被确定,就有了性别特征之分,穿上有性别特色的衣服,玩不同的玩具,被期望发展成为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角色。男孩被灌输要成为男子汉,女孩被灌输要成为温柔善良的女人。男孩的父母要求他们要竞争、要有所作为、要有忍让力,而女孩的父母强调她们要懂得沟通交流技巧,会表达情感。男孩被鼓励有进取心、有冒险精神、要果断;而女孩的行为被认为应该是温柔贤惠的。  相似文献   

8.
<正> 1 "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问题 1.1 患病基因全在常染色体上(纯粹的常染色体遗传) 结论一:男孩患病的概率=女孩患病的概率=孩子患病的概率(在所有后代中求)。解析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患病情况在男孩、女孩以及孩子中相同。结论二: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女孩的概率=孩子患病的概率×1/2。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是儿童的变声期。一般女孩在11岁~13岁,男孩在12岁~14左右。这一时期声带可在长则1年~2年,短则数月的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原有声音走调、出怪音、高音上不去等现象,同时男孩的喉结也逐渐增大,最后男孩的声音变得低沉、洪亮。女孩可变得声调较高,但也有的女孩变化不明显。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变声期一般是能顺利通过的。只有少数孩子由于没有保护好嗓子,引起变声障碍疾病,致使变声后嗓音尖狭或沙哑。正常情况下变声期的声带呈现轻度充血、肿胀、有粘性分泌物等状况,不必为此担心。在变声期时应特别注意,当出现声音…  相似文献   

10.
自《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市场上相继出现了《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等大量谈教育的书籍。这些书畅销的背后实际上都反映了父母的一种心态:渴望孩子成功。在有的书的封面甚至写道:“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表现1:男孩的一切表现像女孩;女孩的一切表现像男孩问题分析:有的家长或者喜欢女孩,或者看到男婴长得像女孩,就把男孩当女孩来抚养。也有相反的情形,把女孩当男孩抚养的。像这种家长不按儿童的实际性别,而按自己的意愿来抚养孩子,开始还看不出什么问题,有时甚至觉得有趣,然而经过长期的强化,后果就显现出来了,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性别认同障碍将对儿童的性格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由于他们的行为有异于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往往会受到同伴的歧视嘲笑和周围成年人的压力,从而出现内向、孤独、抑郁等不良性格。一旦这种障碍未能在儿…  相似文献   

12.
董存梅 《幼儿教育》2014,(Z3):79-83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中国和日本的386名幼儿父母作了调查,就幼儿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期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对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社会性发展期望方面,日本父母的期望明显高于中国父母的期望,而在对幼儿将来成功的期望方面,中国父母的期望明显高于日本父母的期望。此外在对幼儿的智能发展期望和将来"成为一个有钱人"的期望方面,中日父母对幼儿期望的差异分别受幼儿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另外,不论是中国父母,还是日本父母,对女孩的社会性发展、自理能力发展和将来"成为身心健康的人"的期望均高于对男孩的期望,而对男孩的运动能力发展期望则显示出高于对女孩的期望的倾向。研究者据此提出,中日父母应互相借鉴、互相取长补短,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孩子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性别。我们都知道,答案不外乎两种:男孩或者女孩,也就是我们通过肉眼观察其外生殖器所判断的,这就是男孩与女孩最基本的生物性差异。但是,男孩和女孩除了生物性别的差异外,还有社会性别的差异。训练男女两性习得自己在成年生活中的不同指定角色,是性别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男女两性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然而现实中,有不少男孩喜欢穿女孩的衣服,说话娘娘腔,而有些小女孩又像个假小子。这种  相似文献   

14.
许玉玲 《父母必读》2010,(9):114-115
怎样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几岁时.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了呢?性别教育从什么话题开始?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两个朋友的孩子都是女孩,上同一所学校。一个中国朋友很保守,对女儿要求很严,希望孩子将来上一流的大学,谈恋爱这种事在中学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可是女孩对班里的一个男孩动了心,不敢让妈妈知道,这个从来不撒谎的孩子为了这件事开始对父母撒谎,想尽各种办法背着妈妈和那个男孩约会。后来,男孩提出分手,女孩暗自伤心,偷偷流泪,体重和成绩一起直线下降。妈妈一直都没有发现孩子郁郁寡欢、学习成绩变差的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表2父母姓名:第一个孩子姓名第二个孩子姓名三、步骤1.确定孩子性别:只充当父亲者弹币,假定正面为Y基因,反面为X基因。那么父亲弹币两次,分别确定出两个孩子的性别:若正面朝上即男孩,若反面朝上即女孩。(想一想,为什么?)并把结果填入表2“性别”栏内。2.确定孩子基因型(弹币填表2)每个配偶用指弹币,假定正面———配子含显性基因,反面———配子含隐性基因。在确定表2所列出的孩子脸部每个特征的基因型时,先从表1找出该特征由几对基因控制:若由一对基因控制,如脸型(RR.Rr.rr),则父母分别弹1“发色”相…  相似文献   

17.
逃生     
不久以前,一位美国人在以色列做了一个实验。他随便在一群以色列孩子中找了三个孩子:一个十岁的女孩,一个八岁的男孩和一个大约六岁的女孩。美国人拿出一只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只刚  相似文献   

18.
性别偏见从孩子出生那刻起便存在——女孩的衣服几乎都是粉红色系的,男孩的几乎都是蓝色系的;男孩的玩具是机器人,车等,女孩的基本都是玩偶;在学校里,从老师的言行到课本的内容都在暗示男孩跟女孩是不一样的。有人会说,男孩跟女孩本来就不一样,区别对待是正常不过的事情。那只是成年人固化的思维,而小孩是没有性别概念的,成年人如果一开始就对他们灌输这种观念,很可能会限制了他们将来的发展。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玩具店,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暗示都会对儿童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所谓偏见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的一种不公正态度 ,它是一种事先或预先就有的判断。性别偏见是社会中普通存在的一种现象 ,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看 ,性别偏见主要存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大众传媒之中。一、家庭教育中的性别偏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对儿童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一项调查表明 ,父母给孩子买玩具时是男女有别的。 5 7%的父母给女孩买娃娃之类的玩具 ,而给男孩买这类玩具的只占 11% ,5 9%的父母给男孩买刀枪之类的玩具 ,只有 18%的父母给女孩买这…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年轻的父母出于对子女溺爱心理,给儿子穿花衣,扎小辫,穿裙子,扎耳朵眼,甚至起个女孩的名字。每当家中来客或家人团聚时,还时常问孩子:“你是男孩女孩?”当孩子说自己是女孩时,逗得全家人大笑一番,孩子也因博得众人的欢心而洋洋得意。相反,也有些父母可能是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将女儿着男装,起男孩名字,给些刀、枪、棍、棒类的玩具,按男孩教养,并期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强壮、勇敢、阳刚之气十足的孩子。乍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