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端 《云南教育》2005,(32):34-34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教学通过“说”的训练,既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能进行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从低年级起,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说”,让“说”之花绽放出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赵翠玲 《学子》2013,(6):68
一、回顾旧知的反思型作文,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某节课或某次活动后,指导学生及时回顾小结本人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情况,复述本节课、本次活动相关知识,总结哪部分知识学得较理想,或哪些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还存在什么疑虑等。如,周凡雅同学在"走进圆的世界"作文中写到:"这一周,我学习了圆,最感兴趣的是求圆的面积。上课时,老师让我们拿出学具盒里的黄色学具和一个白色图片、一把剪刀。学习开始了,我们拿出剪刀把那个白色图片按照上面的线段剪开,成了许多模样像三角形的图形,我们又开动脑筋,想怎样把这些‘小不点儿’们拼成以前  相似文献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促成了课堂教学务实、创新、发展的新格局。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着重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善于广泛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设置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尝试探索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合作交流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学习过程,探索能够创新。在学习中形成的“主动地尝试探索”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发展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这是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然而曾几何时,这一正确理念被误解为“数学教学生活化”,而流行于数学教育工作者之中。这一“化”就不得了,于是数学教学中用“生活味”干扰“数学味”甚至代替“数学味”的现象不胜枚举,对数学教学的危害令人忧虑。“化”是什么?“化”是从一种性质或状况转变成另一种性质或状况。“化”是一种整体趋势,是一种主流方向。数学教学不可能生活化,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这主要是从根本的意义上说的。原始的数学概念确实来源于生活,但建立在原始数学概念基础之上的数学的发展却主要地直接地起始于数学本身的需要,几何中由已知定理推演出新的定理便是明证。所以,千方百计地寻找所有数学知识直接产生于生活的背景材料而创设生活情境,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徒劳的,硬要这样做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说数学用于生活,但也不能因此而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事实上,数学教学的“解决问题”中,问题类型除了数学实践活动和应用题这类生活问题外,还有大量的非生活问题——概念题、计算题和证明题,解这类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这类题生活化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硬要这样做是荒谬的。况且,从数学知识本身来看,其用于生活往往是滞后的。一些当年看来于生活无用的数学知识,后来却被证明在生活中大有可为。所以,让学生学习非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解决非生活数学问题很有必要,对此,数学教师于教学中在时间和精力上必须提供足够的保证。本文作者对“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期另外两篇小学数学教学类的文章也与这一问题紧密相关,请读者注意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高祥  陈祥明 《教书育人》2000,(13):28-29
自1999年暑假开始,我校高中物理教研组系统地学习了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理论,并展开了讨论。我们首先领会了尝试教学理论的精神。对培养学生方面,能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教师方面,有利于克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师生关系方面,由于尝试教学不仅重视智力因素,同时注重品德因素、情感因素、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热情对待学生,有利于协调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公民数学素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数学课程标准(大纲)的比较,结合有关调查研究成果的分析,说明新一代公民的数学素养应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个性品质,并就我国情况分析了这三个主要方面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决”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其教法重在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和质疑猜想,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通过这一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沈萍 《西宁教研》2001,(6):34-34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从科学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培养这些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积极行动参与知识的指导和形成过程,使他们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应用题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两份预案,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联系生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要求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分析、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乘法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第二。自主探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改变了过去分类教学的模式。要求学生从实际数量关系的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性。第三,学会合作,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数学交流的机会,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比较、反思,有利于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两份预案。有不同的优势:案一根据借班上课的实际,以小记介绍自己所在学校为主线。用故事情境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习得数学知识。在探究中体验数学。享受快乐;案二在平实的课堂、平实的教学中(所选例题和练习均是在深钻教材、深挖教材智力因素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落实数学“双基”,发展和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编按]  相似文献   

11.
付平顺 《辅导员》2009,(12):38-38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有所差异。虽然是同一个老师教,有的学生接受知识快,而有些学生,老师强调十遍八遍,他也掌握不住。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优秀生”和“潜能生”。作为教师,应当正确地对待和认识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在调查中研究,在研究中寻求促使“潜能生”上进的方法,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12.
陆敏 《小学教学研究》2010,(6):43-43,45
让学生主动反思、自主调控,实质性地参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反思是个体乃至整个群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反思意识.“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名言古语说的就是这个理。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课程,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的三大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真正体现这三大基本理念,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就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浮力大小”,谈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该内容的编排顺序一般均为:学生先认识元、角、分及其进率,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最后再进行购物活动。照这样的顺序组织教学,学生能较好地完成书面填空练习,但在实践运用中的表现,却不能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7.
谢庆平 《甘肃教育》2013,(21):40-40
“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改革后增加的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理念: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一些公开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真正发挥“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要求,也就无法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必须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列入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具备自主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旭 《云南教育》2003,(5):28-29
学生的数学“素养”,这里主要是指:良好的思维品质,扎实的基础理论,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初步本领。下面谈谈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培养学生全面、深入、严密思考问题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要求之一。在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和解题错误,使他们逐渐体会培养全面思考、深入钻研、严密论证问题的思维品质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例1 当k取什么数值时,方程lg(kx)=2lg(x+1)有唯一的实数解?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数学教育“重知识轻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大学数学教育多半以讲授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为主,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很少涉及。数学教学中存在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倾向;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式去学习、复习。这些倾向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